渠务之声

2019年3月 九十六期
編者的話
專訪渠務署新任署長盧國華先生
污水處理部2 (ST2)
渠務署開放日2019入場人數三連升
屯門鄉村污水收集系統改善工程 優化管理減風險,村民工人齊得益
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 - 豐收之年(2018)
渠務署「2018研究及發展論壇」圓滿結束
親善探訪計劃
部門聖誕聯歡會
渠務之「星」
渠少facebook
專訪時任社區關係經理呂娉娉小姐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Part III – 得獎名單
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Part III – 抽籤及頒獎儀式
「山竹」之後
跑馬地蓄洪池樂與樂 全港首個蓄洪池音樂會
渠務署時任署長唐嘉鴻先生榮休晚宴
榮休專訪牛哥
機電創科之旅
晴夜
與「山竹」搏鬥48小時 - 前線同事大澳抗洪紀實
與渠務署同行十載
天然護膚品手工製作班
香港街馬2019
渠務署伙伴參與渣打香港馬拉松2019
大埔新春一日遊
渠記廚房
派米送暖 關懷長者
「愛‧耀能聖誕狂歡嘩啦啦 - Star Wars奇兵」
渠務署30周年「愛‧渠務30小時義工馬拉松」活動
重拾往昔
第8屆國際水協亞太地區 會議及展覽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专访渠务署新任署长卢国华先生
《渠务之声》采访队非常荣幸邀得新任渠务署署长卢国华先生分享工作经验及公余嗜好,让同事加深对他的认识。
卢Sir1988年加入政府任职助理工程师,曾于多个政府决策局及部门(包括前拓展署、路政署、前运输局、发展局、土木工程拓展署)担任要职,至本年2月出任本署署长。虽然卢Sir首次在本署工作,但对部门却印象良好,觉得部门充满活力,在工程上勇于创新,敢于尝试,亦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及发展。
事不避难、迎难而上
卢Sir在前拓展署任职助理工程师时,负责当时刚通车的屯门元朗轻铁项目,主要职责是优化路口设计以便加强交通控制。他笑言:「因轻铁与其他交通公具共用路口是首次引入香港,刚做助理工程师便要处理投入服务不久而时有意外的轻铁项目,就此开始了在政府的‘救急’生涯。」
1991至1999年期间,卢Sir加入路政署。曾担任西九龙走廊项目驻地盘工程师。他忆起那段经历,印象深刻,除了十分享受在工地工作的日子外,亦勉励年轻工程师:「担任驻地盘工程师是绝佳训练机会,也是奠下稳固工程管理基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1995年8月,当屯门公路扩阔工程正在大榄段进行分裂岩石工序时,其中一块大石突然裂开,从山坡上滚下,造成伤亡及严重阻塞交通。9月时,卢Sir被调派负责该路段工程的善后工作。他表示,当时屯门公路往九龙方向全线封闭,首要工作是清除山坡上有危险的石块,尽快重开道路,以减少对交通的影响;他提出了一个大胆方案 - 在九龙方向路面铺松软泥土,直接把石块在山坡面凹坑处放下滚落路面,而该方案和当时承建商聘请的海外专家(Dr. Hoek)所建议竟不谋而合,结果方案落实后,石块很快清除,屯门公路亦得以迅速解封。卢Sir亦借此个案鼓励同事敢于进言。他强调:「要勇于表达意见,不要因为地位及身分而有所顾虑。」
1999年,卢Sir被调派往前运输局,负责筹划《铁路发展策略2000》,其工作夥伴除工程师外,主要是政务官。他被问及和政务官合作有何区别时笑道:「初时有些不习惯,因为工程师一般会提供详尽理据来说明和理顺缘由,而政务官则力求简明精准,惟两者合作,可建立更强大的团队」。卢Sir指本身较为目标为本,凑巧获委派的工作多属「救急工作」,而很多都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压力沉重,因此曾有两、三次于工作时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实在难以忘怀。卢Sir于2002年再次派往路政署工作,曾于约一年间完成11个工程顾问合约的招标工作,及在维修工程合约完工一年半内完成结算。他寄语年轻工程师:「成功推动工程项目的秘诀,是主动项目管理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
灵活变通、亲力亲为
卢Sir还分享了他对工程月刊的情意结。他当年在水务署当见习土木工程师期间,接触的是在岩石层中建造隧道的技术,但在考取工程师专业资格试时,题目却是关于在软土层建造隧道的技术。卢Sir谦称:「尚幸平时有阅读工程刊物装备自己的习惯,点滴累积了相关知识,曾加香港工程师月刊碰巧读过多篇有关软土层隧道施工的文章,所以答题时还能应付过去,」顺利过关。若非如此,当年考取工程师资格的过程便会困难得多」。自此,卢Sir更加肯定阅读工程刊物的增益性。卢Sir又说:「在工作上,尤其是规划和决策层面上,都须 ‘度桥’。那么点子是怎么想出来的呢?除了多思考外,无非向别人借镜,触类旁通,然后切合实际情况,作出相应改动。正如2011年我在发展局制定《承建商合作培训计划》(CCTS)时,就合约的指定培训人数,容许承建商在其他合约下的受训学员也可计算在内的做法,便是参考《京都议定书》提出的‘碳交易’的类似安排。你那边尚未开始可以培训所需行业的工程吗?行,我这边的工程正进行中,就安排几个学员为你的工程合约完成所需培训要求吧。」
卢Sir于2015年在土木工程拓展署担任助理署长(行政)时,成功推动工务部门工程师及水务署工程师两个职系合并,为政府土木工程师职系树立了里程碑。他坦言:「推动职系合并并不容易,因涉及广泛的利益矛盾,反对者众;我的策略是根据适当合理的数据分析,加上坦诚及坚定的信念成功说服两个职系的同事接受方案」。回想当年,卢Sir谦称:「人事管理非我所长,竟完成为两个职系合并的任务,非常幸运。」
卢Sir于2016年在路政署主要工程管理处任职期间,为了确保中环及湾仔绕道如期通车,对消防设备亦需要有认知。他说:「根据经验,消防装置的验收都会在整个工程项目尾段时才进行。可是,绕道工程规模庞大,检验消防装置需时,若最后关头才发现纰漏,工程便会延误。所以,我当时提出分阶段检验消防装置; 哪一部分建好了,就先检验该部分,以提早发现及解决问题。」由于《土木工程一般规格说明书》(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Civil Engineering Works)并未涵盖消防装置规格,卢Sir便参考了建筑署出版的《香港特区政府建筑物内消防装置的一般规格》,从中了解如何管理消防设备和验收准则。卢Sir笑言:「自己对消防设备认识不多,但搜集资料时却发现消防处负责验收设备的同事所撰写的相关文章,遂细心熟读,所以开会时便容易沟通,令该处同事安心达成共识。工程管理的确很难顾及每一细节,但基本概念还是不可或缺。你对议题了解越深,便会更获对方信任及尊重」。最终消防设备顺利验收,而绕道亦如期上年尾完工及今年初通车。卢Sir总结经验时表示:「工程管理的不二法门是:预早规划(Early Planning)和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伯乐与千里马
卢Sir回想昔日工作时光,特别感激时任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务)韦志成先生及时任副秘书长(工务)2林天星先生。他说:「韦先生及林先生是我任职发展局时的上司。他们不时对我耳提面命,又对我大度包容及信任,令我获益良多,不胜感铭。」
家庭、运动同样重要
工作以外,卢Sir非常重视家庭生活。卢Sir育有两子,长子已大学毕业(主修商务),而次子还在中学阶段。 卢Sir直言:「为人父母,当然关心儿子的发展。最初我十分着紧儿子的学业,但回想自己大学选科时的经历,便放松对儿子的限制。现在我给予儿子很大支持,亦让他们自由发展,因为明白到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才会坚持,正如我喜欢解决问题,亦有做到最好服务市民的热诚,虽则最初家母希望我当医生,但我觉得工程师也是不错选择。」卢Sir当年瞒着母亲报读土木工程科而非母亲心仪的医科,母亲知道后,曾经不悦,后来明白行行出状元,便顺其自然。公余时,卢Sir会跑步游泳,以保健康。
寄语年青工程师
卢Sir鼓励大家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以扩阔视野,并建议大家多磨练沟通技巧。他强调,由于未经共事,大家或会不清楚别人的能力,所以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而第一印象主要取决于沟通技巧。卢Sir亦再三强调阅读工程师月刊以涉猎多方面工程知识的益处。最后他寄语年轻工程师:「在政府工作,往往受很多程序规条限制,因此同事更须通透规条,才能在不违规定下发挥创意,推出新的构思,克服困难」。最后,卢Sir鼓励同事继续发挥「以心为心 尽力尽心」的渠务署精神,令部门「业务」蒸蒸日上。
《渠务之声》采访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