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务之声

2019年3月 九十六期
編者的話
專訪渠務署新任署長盧國華先生
污水處理部2 (ST2)
渠務署開放日2019入場人數三連升
屯門鄉村污水收集系統改善工程 優化管理減風險,村民工人齊得益
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 - 豐收之年(2018)
渠務署「2018研究及發展論壇」圓滿結束
親善探訪計劃
部門聖誕聯歡會
渠務之「星」
渠少facebook
專訪時任社區關係經理呂娉娉小姐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Part III – 得獎名單
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Part III – 抽籤及頒獎儀式
「山竹」之後
跑馬地蓄洪池樂與樂 全港首個蓄洪池音樂會
渠務署時任署長唐嘉鴻先生榮休晚宴
榮休專訪牛哥
機電創科之旅
晴夜
與「山竹」搏鬥48小時 - 前線同事大澳抗洪紀實
與渠務署同行十載
天然護膚品手工製作班
香港街馬2019
渠務署伙伴參與渣打香港馬拉松2019
大埔新春一日遊
渠記廚房
派米送暖 關懷長者
「愛‧耀能聖誕狂歡嘩啦啦 - Star Wars奇兵」
渠務署30周年「愛‧渠務30小時義工馬拉松」活動
重拾往昔
第8屆國際水協亞太地區 會議及展覽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荣休专访牛哥
本署前通渠工长韩日强先生(牛哥)本年2月荣休,《渠务之声》有幸邀得牛哥接受专访,与同事分享其公务员生涯点滴及退休生活展望。
「牛哥」的由来
牛哥天生活泼好动,其爷爷因此为他起了乳名「牛仔」,寓意他像小牛般「无时停」。时光飞逝,昔日牛仔已变成牛哥,跟本署一同成长。
转眼40年
牛哥1978年加入当时的工务局担任杂工,1982年升任路政署通渠工,1989年渠务署成立时随即加入,1996年升任本署通渠工长直至荣休,在政府服务逾40年。
通渠工隶属本署香港及离岛分部的渠队管理组(前称直属员工队),专责处理渠道淤塞及水浸问题,是首批在接报市民来电后到达现场的同事,而且是每天24小时候命。
回想入职初期,当时的工作情况跟现在大相迳庭,例如现在的个人装备大有改善,初入行时,大家都用「真皮」手套(即自己皮肤),并没有防护用具。工作后,手上总会留下异味。可幸,部门与时并进,现时会提供胶手套予员工使用。虽然起初感到不便,但现已习以为常,不戴手套反会浑身不自在。
此外,牛哥亦赞扬部门的排洪工作。他笑言自己本来的恒常工作是处理上环永乐街(海味街)的水浸问题,但自从上环雨水泵房、皇后大道中的雨水截流渠,以及相关雨水排放系统改善计划完成后,水浸问题已显着改善,现在到海味街亦只为了买海味。
身先士卒 比前线更前线
牛哥晋升通渠工长后责任更大,他说:「如要在恶劣天气下出勤,我会先到工地视察,凭工作经验,判断当时环境是否安全。确定工地安全后,才通知同事到场。」正如早前超强台风山竹袭港时,牛哥一早便到杏花邨巡视;而为了处理水浸问题,牛哥和直属员工队同事当日由下午3点一直不停工作至晚上10点,变了枵腹「渠工」,虽不废寝,亦已忘餐。牛哥认为,虽然工作艰辛,但能与兄弟打拼,而且贡献社会,协助市民解决问题,绝对值得。牛哥对待下属循循善诱,冀与同事建立良好关系,以提升工作效率。
在职期间 多次获奖
牛哥在政府工作逾40年,获得无数嘉许信,而且屡获传媒访问,更于2010年得到行政长官公共服务奖状,表扬其杰出表现。此外,牛哥又获颁20、30和40年长期优良服务奖。
牛哥工作表现超卓,他表示,最紧要「带个心返工」,实践本署「以心为心 尽力尽心」的精神。
尽己本分,敬业乐业
虽然大家对牛哥的工作态度及贡献「有赞无弹」,但牛哥在前线工作逾40年,难免有不偷快经历,例如曾试过外出处理水浸问题时遭到投诉。他忆述:「我们到达现场后已迅速进行通渠工作,几近完工时却收到投诉人来电。我于是耐心向其解释水浸原因及已采取的通渠方案,但事后却因此遭到投诉,称‘只有我讲,无俾投诉人讲’。当时实在难过,但我视之为沟通的误会,继绩坚守个人理念,做好本分,相信最终能见证我的信念正确。」
家庭生活 退休目标
牛哥育有4名子女,并有3名孙女。关于退休后打算,牛哥指本身兴趣不多,但和稚子都喜欢踏单车,亦发现他颇有天份,在未受过正统训练的情况下,去年已勇夺青年组单车赛冠军,所以牛哥现在致力培育儿子成为香港单车代表队队员。牛哥亦喜欢踢足球,并曾夺得本署举办的足球赛冠军。
此外,牛哥亦爱与家人周游列国,增广见闻,放松心情,保持身心健康,其足迹遍布欧亚。
《渠务之声》感谢牛哥抽空接受访问,并祝愿牛哥荣休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渠务之声》采访队队长
顾问工程管理部
工程师
邓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