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之聲

2019年3月 九十六期
編者的話
專訪渠務署新任署長盧國華先生
污水處理部2 (ST2)
渠務署開放日2019入場人數三連升
屯門鄉村污水收集系統改善工程 優化管理減風險,村民工人齊得益
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 - 豐收之年(2018)
渠務署「2018研究及發展論壇」圓滿結束
親善探訪計劃
部門聖誕聯歡會
渠務之「星」
渠少facebook
專訪時任社區關係經理呂娉娉小姐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Part III – 得獎名單
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Part III – 抽籤及頒獎儀式
「山竹」之後
跑馬地蓄洪池樂與樂 全港首個蓄洪池音樂會
渠務署時任署長唐嘉鴻先生榮休晚宴
榮休專訪牛哥
機電創科之旅
晴夜
與「山竹」搏鬥48小時 - 前線同事大澳抗洪紀實
與渠務署同行十載
天然護膚品手工製作班
香港街馬2019
渠務署伙伴參與渣打香港馬拉松2019
大埔新春一日遊
渠記廚房
派米送暖 關懷長者
「愛‧耀能聖誕狂歡嘩啦啦 - Star Wars奇兵」
渠務署30周年「愛‧渠務30小時義工馬拉松」活動
重拾往昔
第8屆國際水協亞太地區 會議及展覽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渠務署開放日2019入場人數三連升
1月19及20日,本署在沙田污水處理廠舉行開放日,並為部門30周年連串慶祝活動揭幕。這兩天天公造美,陽光普照,逾二萬市民前來參觀。此外,是次開放日還吸引十多個傳媒機構到場採訪,而且報道相當正面,肯定同事的付出,當中有電視台更把報道安排在新聞頻道播放。
猶記得去年9月中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後,沙田污水處理廠多處(包括重要設施)損毀嚴重,並有近600棵樹木倒塌。當時同事紛紛討論開放日需否延期。然而,往後數月,同事(尤其是該廠前線同事)憑著堅定信念,迎難而上,積極善後之餘,同時專心致志,齊心協力進行籌備工作。最終,開放日如期舉行,更大獲好評。
是次開放日以「除污‧防洪•共建三十載‧復修‧活化‧開拓新未來」為題,介紹本署的「4R」。第一個R(Review)是回顧部門30年來的除污和防洪成果,另外三個R則代表部門的未來重點工作,包括活化河道(River Revitalisation)、復修渠道(Rehabilitation),以及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Relocation)。時任署長唐嘉鴻先生在開幕典禮致辭後,為部門30周年紀念特刊《濬洪淨流 堤提而立》主持簡單而隆重的開卷儀式。(註:「湜湜而立」寓意本署成立30年,略有所成,銳意再創佳績。)
為切合「開拓新未來」的主題,開放日加入創新元素,包括設立網頁,利用電子媒體廣發開放日的最新資訊如舉行日期及時間、穿梭巴士站位置、會場地圖、環保參觀提示等。市民亦可透過網頁參加渠蓋設計比賽,一舉兩得。
本署另一新猷是在開放日前舉辦渠蓋設計比賽,以收宣傳之效。市民反應熱烈,紛紛創作具本署特色的渠蓋。 在短短一個月內,本署收到超過1 400份參賽傑作。評審及同事千挑萬選,最終選出數份供網上投票及競逐「最具人氣獎」。頒獎活動在開放日的開幕禮舉行,而所有參賽傑作亦於開放日展出。署方承諾會鑄造冠軍作品,供廠內使用。
為環保盡一分力
為響應政府推出的「大型活動減廢指南」,本署決意舉辦綠色開放日,以期源頭減廢,資源循環再用。當中措施包括盡量利用電子媒體宣傳活動,以減少印製地圖及海報;場內不提供紙杯,並首設租杯服務;派駐環保大使指導市民把廢物分類棄置以待回收;舞台改用LED屏幕,減少木製品;以及安排大學生及相關團體於活動完結後回收可重用的宣傳品等。
一家大細好去處
一如以往,開放日多釆多姿。為加強互動,今年表演者走出舞台,在廠內不同區域巡迴演出。此舉除可帶動人流與氣氛外,亦可讓身處不同位貿的遊人欣賞表演。此外,開放日繼續舉辦廣受歡迎的導賞團、親子探索遊和親子植樹等活動,以及設置攤位遊戲和兒童天地,讓遊人樂而忘返。
本署於2018新學年再次舉辦「藍綠小先鋒訓練計劃」,從十間學校招募200多位中小學生擔任新一屆「藍綠小先鋒」,並甄選其中24位成為「精英藍綠小先鋒」,在開放日擔任小小導賞員,為市民講解本署的防洪及污水處理工作。
此外,本署誠意邀得19個業界伙伴參與開放日,一同設置展覽和遊戲攤位;另設三部美食車,大受市民歡迎。
在此謹代表籌委會衷心感謝各分部同事積極熱誠、眾志成城,使開放日得以順利舉行。
污水處理部1
高級機電工程師
唐遠峯
污水處理部1
機電工程師
吳嘉榮
污水處理部1
公共關係主任
羅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