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之聲

2019年3月 九十六期
編者的話
專訪渠務署新任署長盧國華先生
污水處理部2 (ST2)
渠務署開放日2019入場人數三連升
屯門鄉村污水收集系統改善工程 優化管理減風險,村民工人齊得益
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 - 豐收之年(2018)
渠務署「2018研究及發展論壇」圓滿結束
親善探訪計劃
部門聖誕聯歡會
渠務之「星」
渠少facebook
專訪時任社區關係經理呂娉娉小姐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Part III – 得獎名單
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Part III – 抽籤及頒獎儀式
「山竹」之後
跑馬地蓄洪池樂與樂 全港首個蓄洪池音樂會
渠務署時任署長唐嘉鴻先生榮休晚宴
榮休專訪牛哥
機電創科之旅
晴夜
與「山竹」搏鬥48小時 - 前線同事大澳抗洪紀實
與渠務署同行十載
天然護膚品手工製作班
香港街馬2019
渠務署伙伴參與渣打香港馬拉松2019
大埔新春一日遊
渠記廚房
派米送暖 關懷長者
「愛‧耀能聖誕狂歡嘩啦啦 - Star Wars奇兵」
渠務署30周年「愛‧渠務30小時義工馬拉松」活動
重拾往昔
第8屆國際水協亞太地區 會議及展覽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污水處理部2 (ST2)
在93期《渠務之聲》,污水處理部1(ST1)已跟大家見過面,今期到污水處理部2(ST2)登場了!ST2於1996年成立,主要負責管理、操作及維修將軍澳、九龍、葵青、荃灣、香港島、大嶼山及離島區的污水和防洪設施。相信大家必定聽過「淨化海港計劃」,而ST2的核心工作就是管理和操作此計劃的污水處理設施,包括昂船洲污水處理廠及另外16所基本污水處理廠。維港兩岸的污水經基本處理後,便經深層污水隧道輸送至昂船洲污水處理廠進行一級化學強化處理,以去除當中大部分污染物,確保水質符合環境保護署訂定的排放標準,最後經深海管道以擴散形式排出維港西面。
橫空出世
ST2是部門現時其中一個最人才濟濟的部別,但原來成立之初只有少於十名員工,整個分部更只有兩個組別,卻要管理整個九龍區西北部污水設施的維修保養工作,以及驗收新建廠房和其他改善工程,箇中艱辛可想而知。當年,昂船洲污水處理廠仍在施工,大部分員工都在該廠工地的臨時貨櫃內工作,直至1997 年廠房落成,職員才陸續遷入現在的行政樓。隨著本港污水收集系統不斷擴大,廠房遂漸增多,部別後來擴展成三個分組。
岩洞先驅
赤柱污水處理廠是香港以至東南亞首間建於岩洞的污水處理廠,為日後岩洞發展奠下基石。該廠更於2009年進行提升工程,在原來的活性污泥系統中加入載體,並改裝成生物膜與活性污泥共池系統,在不增加佔用空間的情況下,提升處理能力。此外,污泥收集箱亦改為密封式,以改善廠房的工作環境。
維港巨人
ST2負責管理和操作主要服務維港兩岸的昂船洲污水處理廠。該廠處理全港逾七成人口的污水量,是全球同類污水處理廠中規模最大和設施最密集的廠房;設計污水處理量為每日245萬立方米(相當於1 000個奧運標準泳池的容量),並提供化學強化一級處理。污水經處理後會進行消毒,再排出維港西面。處理污水收集所得的污泥經脫水後,則會由兩艘運泥船「淨港一號」和「淨港二號」運往屯門污泥處理設施作進一步處理。
混能船「淨港一、二號」
昂船洲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產量十分驚人,每天產生約750噸脫水污泥,若以陸路運輸,每天需約55架次貨櫃車;若改用兩艘運泥船運送,則不單較陸路可靠有效,更可大大減低香港公路的負擔。混能汽車大家可能聽得多,但本署有「混能船」則未必人人知道。「淨港一、二號」是全港率先採用「柴油 - 電力推進」的環保運泥船,泊岸後更能直接從岸邊取電,無須燃燒柴油,達致靠岸時零排放。
操作和維修保養這兩艘運泥船殊不簡單。兩船除了每天須運送大量污泥外,更要配合污水處理廠內的污泥脫水設施及屯門污泥處理設施的狀況,作適當操作調節;加上船上設備大多有別於一般船隻,同事須學習箇中操作和維修技巧,以確保污泥能順利運往屯門污泥處理設施。
五花八門
ST2負責管理和操作的污水處理設施五花八門,單在大嶼山及離島已有多達20所不同類型的污水處理設施,當中包括提供一級處理服務的設施(如大澳隱化池及長洲污水處理廠)、2005年提升為化學強化一級處理廠的小蠔灣污水處理廠、提供二級處理服務的設施(如坪洲、喜靈洲、梅窩及榕樹灣污水處理廠等),以及提供三級處理服務的昂坪污水處理廠,而涉及的污水處理技術亦多不勝數,包括傳統隔篩除砂沉澱處理、化學強化一級處理、生物轉盤、序批式反應器、氧化溝、組合池、滴濾池,以及近期常用的膜式生物反應器。
管理不同污水處理設施所需的知識和經驗截然不同,加上大嶼山及離島區遠離市區,人手、交通和資源安排尤其困難,要妥善管理、操作和維修各式各樣設施殊不容易。
綠色排污
節能方面,九龍城一號及二號污水泵房最近在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綠建環評既有建築(1.2版)》的暫定評核中獲得最高級別的鉑金級評級。此外,九龍城一號泵房及小蠔灣污水處理廠分別於2016及2017年獲頒「香港環境卓越大獎」的公共服務優異獎,以表揚本署的環境管理工作。小蠔灣污水處理廠更設有目前全港最大規模的太陽光伏系統,為廠內設備提供電力。該廠亦設有植物苗圃,利用收集得來的雨水灌溉,務求節省用水。
聯繫大眾
ST2於2018年共接待超過4 300名不同的專業團體、國內外交流團及公眾人士,參觀多個污水處理和防洪設施,讓他們更深入了解本署的工作,以及加強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環保意識。此外,部分廠房還外借電影及廣告公司作拍攝用途,其中赤柱污水處理廠和跑馬地蓄洪池的獨特地下空間尤其受歡迎。適逢本署今年成立30周年,昂船洲污水處理廠將於2019年11月16及17日舉辦開放日,讓公眾了解污水處理廠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