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之聲

2019年3月 九十六期
編者的話
專訪渠務署新任署長盧國華先生
污水處理部2 (ST2)
渠務署開放日2019入場人數三連升
屯門鄉村污水收集系統改善工程 優化管理減風險,村民工人齊得益
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 - 豐收之年(2018)
渠務署「2018研究及發展論壇」圓滿結束
親善探訪計劃
部門聖誕聯歡會
渠務之「星」
渠少facebook
專訪時任社區關係經理呂娉娉小姐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Part III – 得獎名單
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Part III – 抽籤及頒獎儀式
「山竹」之後
跑馬地蓄洪池樂與樂 全港首個蓄洪池音樂會
渠務署時任署長唐嘉鴻先生榮休晚宴
榮休專訪牛哥
機電創科之旅
晴夜
與「山竹」搏鬥48小時 - 前線同事大澳抗洪紀實
與渠務署同行十載
天然護膚品手工製作班
香港街馬2019
渠務署伙伴參與渣打香港馬拉松2019
大埔新春一日遊
渠記廚房
派米送暖 關懷長者
「愛‧耀能聖誕狂歡嘩啦啦 - Star Wars奇兵」
渠務署30周年「愛‧渠務30小時義工馬拉松」活動
重拾往昔
第8屆國際水協亞太地區 會議及展覽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榮休專訪牛哥
本署前通渠工長韓日強先生(牛哥)本年2月榮休,《渠務之聲》有幸邀得牛哥接受專訪,與同事分享其公務員生涯點滴及退休生活展望。
「牛哥」的由來
牛哥天生活潑好動,其爺爺因此為他起了乳名「牛仔」,寓意他像小牛般「無時停」。時光飛逝,昔日牛仔已變成牛哥,跟本署一同成長。
轉眼40年
牛哥1978年加入當時的工務局擔任雜工,1982年升任路政署通渠工,1989年渠務署成立時隨即加入,1996年升任本署通渠工長直至榮休,在政府服務逾40年。
通渠工隸屬本署香港及離島分部的渠隊管理組(前稱直屬員工隊),專責處理渠道淤塞及水浸問題,是首批在接報市民來電後到達現場的同事,而且是每天24小時候命。
回想入職初期,當時的工作情況跟現在大相逕庭,例如現在的個人裝備大有改善,初入行時,大家都用「真皮」手套(即自己皮膚),並沒有防護用具。工作後,手上總會留下異味。可幸,部門與時並進,現時會提供膠手套予員工使用。雖然起初感到不便,但現已習以為常,不戴手套反會渾身不自在。
此外,牛哥亦讚揚部門的排洪工作。他笑言自己本來的恆常工作是處理上環永樂街(海味街)的水浸問題,但自從上環雨水泵房、皇后大道中的雨水截流渠,以及相關雨水排放系統改善計劃完成後,水浸問題已顯著改善,現在到海味街亦只為了買海味。
身先士卒 比前線更前線
牛哥晉升通渠工長後責任更大,他說:「如要在惡劣天氣下出勤,我會先到工地視察,憑工作經驗,判斷當時環境是否安全。確定工地安全後,才通知同事到場。」正如早前超強颱風山竹襲港時,牛哥一早便到杏花邨巡視;而為了處理水浸問題,牛哥和直屬員工隊同事當日由下午3點一直不停工作至晚上10點,變了枵腹「渠工」,雖不廢寢,亦已忘餐。牛哥認為,雖然工作艱辛,但能與兄弟打拼,而且貢獻社會,協助市民解決問題,絕對值得。牛哥對待下屬循循善誘,冀與同事建立良好關係,以提升工作效率。
在職期間 多次獲獎
牛哥在政府工作逾40年,獲得無數嘉許信,而且屢獲傳媒訪問,更於2010年得到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表揚其傑出表現。此外,牛哥又獲頒20、30和40年長期優良服務獎。
牛哥工作表現超卓,他表示,最緊要「帶個心返工」,實踐本署「以心為心 盡力盡心」的精神。
盡己本分,敬業樂業
雖然大家對牛哥的工作態度及貢獻「有讚無彈」,但牛哥在前線工作逾40年,難免有不偷快經歷,例如曾試過外出處理水浸問題時遭到投訴。他憶述:「我們到達現場後已迅速進行通渠工作,幾近完工時卻收到投訴人來電。我於是耐心向其解釋水浸原因及已採取的通渠方案,但事後卻因此遭到投訴,稱『只有我講,無俾投訴人講』。當時實在難過,但我視之為溝通的誤會,繼績堅守個人理念,做好本分,相信最終能見證我的信念正確。」
家庭生活 退休目標
牛哥育有4名子女,並有3名孫女。關於退休後打算,牛哥指本身興趣不多,但和稚子都喜歡踏單車,亦發現他頗有天份,在未受過正統訓練的情況下,去年已勇奪青年組單車賽冠軍,所以牛哥現在致力培育兒子成為香港單車代表隊隊員。牛哥亦喜歡踢足球,並曾奪得本署舉辦的足球賽冠軍。
此外,牛哥亦愛與家人周遊列國,增廣見聞,放鬆心情,保持身心健康,其足跡遍布歐亞。
《渠務之聲》感謝牛哥抽空接受訪問,並祝願牛哥榮休生活愉快,身體健康。
《渠務之聲》採訪隊隊長
顧問工程管理部
工程師
鄧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