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之聲

2019年3月 九十六期
編者的話
專訪渠務署新任署長盧國華先生
污水處理部2 (ST2)
渠務署開放日2019入場人數三連升
屯門鄉村污水收集系統改善工程 優化管理減風險,村民工人齊得益
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 - 豐收之年(2018)
渠務署「2018研究及發展論壇」圓滿結束
親善探訪計劃
部門聖誕聯歡會
渠務之「星」
渠少facebook
專訪時任社區關係經理呂娉娉小姐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Part III – 得獎名單
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Part III – 抽籤及頒獎儀式
「山竹」之後
跑馬地蓄洪池樂與樂 全港首個蓄洪池音樂會
渠務署時任署長唐嘉鴻先生榮休晚宴
榮休專訪牛哥
機電創科之旅
晴夜
與「山竹」搏鬥48小時 - 前線同事大澳抗洪紀實
與渠務署同行十載
天然護膚品手工製作班
香港街馬2019
渠務署伙伴參與渣打香港馬拉松2019
大埔新春一日遊
渠記廚房
派米送暖 關懷長者
「愛‧耀能聖誕狂歡嘩啦啦 - Star Wars奇兵」
渠務署30周年「愛‧渠務30小時義工馬拉松」活動
重拾往昔
第8屆國際水協亞太地區 會議及展覽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專訪時任社區關係經理呂娉娉小姐
《渠務之聲》採訪隊很高興邀得剛離開渠務署的社區關係經理 - 呂娉娉小姐(Candy)接受訪問,分享她在本署公共關係組的一些工作及生活點滴。
麥:《渠務之聲》採訪隊麥仲文
黃:《渠務之聲》採訪隊黃惠渟
呂:呂娉娉
麥: 我們知道你曾在不同機構任職,例如私人公司和新聞機構。你認為在渠務署和其他機構工作有何分別?
呂: 任職電視台主播時,因為廣播時段有限,所以工作節奏較快,讓市民盡早知道重要的消息,但未必有足夠時間報道整件事情;在渠務署工作時,則會時常提醒自己,作為政府部門一員,必須確保傳達正確資訊,因此,預備資料時,定會小心向各分部同事求證。
工時方面,以往在新聞機構須輪班,而在渠務署工作卻分「淡季」和「旺季」。在六月至十月的水浸「旺季」,突發情況特多,故須常面對傳媒和公眾,例如近年強颱風「天鴿」和「山竹」襲港期間,我和小組同事一樣,須於短時間內回答記者和市民的大量查詢。至於「淡季」時,我們亦會舉辦各類活動(如開放日等),讓市民從另一角度了解部門的工作。在傳媒工作的經驗,讓我對立法會和區議會的運作和議題有所認識,也有利我為署方擬備立法會和區議會文件的工作。
黃: 按你經驗,渠務署應如何透過傳媒與公眾建立更好的關係?
呂: 多年來,渠務署一位上司一直循循善誘,鼓勵我們要吐故納新,持之以恆。為此,我在處理公關工作的同時,亦會盡量吸收工程知識,例如ribline和傳統lining的分別、co-digestion如何運作,以及智能水閘的原理等,結果獲益良多,因為掌握了行業知識,能讓我更了解同事的工作和面對的事情。同理,工程師如能對傳媒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便能在準備接受訪問時,預料到記者可能會提出的問題,也能透過訪問,讓市民多了解部門的工作。
此外,除了工程細節,工程師亦應時常保持時事觸覺,以及關注行業的發展,例如社會發展和氣候變化對我們的影響,甚至是我們現在推動的建造業2.0和BIM的技術應用等。
不少渠務署同事也試過第一次面對傳媒,因此在接受訪問時會感到緊張或表現失準,所以最重要的是做好事前準備工夫,包括就一些可能被問及的問題擬定答案。此外,在擬定訪問內容時,公共關係組會與受訪同事將訪問內容按重要性排序,並選擇二至三項作重點介紹,讓公眾更易掌握內容重點。
訪問開始前,我必會鼓勵同事,輕拍對方肩膀,稱他們準備十足,給予信心。訪問過程中,我更會站於同事視線範圍之內,以便隨時提供協助,使他們安心。當然,訪問過後,我亦會跟同事進行檢討,分析亮點和不足之處。
黃: 可與我們分享工作趣事嗎?
呂: 工作趣事甚多,例如我們都會互祝大家「業務」平穩,不必蒸蒸日上,因為業務繁忙,就代表雨量偏高和突發事件頻仍呢!另外,我以往也從未想過會在一個以工程師為主的部門工作,而在這裹也認識了很多良師益友。若要說到最特別的,就數這次訪問了。在十年的工作生涯以及渠務署四年多的工作中,我採訪過很多人,也處理及安排過無數次部門採訪,但這次卻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接受訪問。
麥: 在繁重的工作下,公餘有什麼活動和嗜好,去調劑生活和紓緩工作壓力?
呂: 我喜歡閱讀和夾band,剛好部門有自己的樂隊The Revival,我也有幸成為主音,在不同場合(如渠務署開放日及香港工程師學會的活動)表演。加入樂隊能夠結識一眾喜愛音樂的同事,甚至是其他部門的band友,大家在享受音樂之餘,也會互相鼓勵和分享工作點滴,這便是最好不過的娛樂了!
最後,《渠務之聲》採訪隊感謝Candy抽空接受訪問,並祝願Candy日後工作順利,生活愉快。
《渠務之聲》採訪隊
顧問工程管理部
見習工程師
麥仲文
工程管理部
見習工程師
黃惠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