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之聲

2018年9月 九十四期
編者的話
殺泥(SANI)技術榮獲2018年「國際水協全球項目創新獎 - 突破性科研」銅獎
「建造業安全周2018」渠務署4項工程合約 榮獲第24屆「公德地盤嘉許計劃」獎項
污水處理中的微生物世界
排水工程部
與學界分享污水處理及化驗服務的經驗
請打2300 1110
專訪黎超良先生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Part II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上期答案及得獎名單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 抽籤及頒獎儀式
渠務之「星」
親善探訪計劃
渠少facebook
跑馬地的日與夜
有趣的泥鯭釣魚機
開「宗」明義‧金石「良」言 - 機電工程項目及合約管理心得分享
2018年讀者意見問卷調查得獎名單
與退休同事茶敍
戲裡戲外 一「渠」兩得
渠記廚房
職員康樂會暑期活動 - 親子暢遊香港小島
渠務龍同心同德 同舟共濟
「友‧導向」師友計劃2017/2018 (第二部分)
建造業義工嘉許禮2018
愛‧與孩同行:參觀小蠔灣污水處理廠暨杯麵工作坊
重拾往昔
家有喜事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請打2300 1110
話說渠務署有意更新那深入民心的防水浸宣傳片,勾起曾見證渠務署歷年重大發展的我輩員工對渠務熱線的回憶。現特翻出熱線(23001110)小史給大家一看:
2300字頭的電話號碼,如同事所知,屬於九龍政府合署,故熱線必與此有關,翻查該號見於當年政府電話簿。
此號碼原本由九龍政府合署的九龍及新界南渠務部助理工程師,馬鞍山朱展強先生使用,但為何會成為熱線呢?易記?易撥?易讀?
當時負責設立此熱線的渠務署技術秘書(現土木工程拓展署可持續大嶼辦事處處長)李鉅標先生憶述:
「當時有見渠務署發展一日千里,須設立熱線供市民大眾與署方溝通,於是查看電話簿,結果找到一個相當易記的號碼,就是本部的23001110。這熱線見證廿多年前風雨飄零的日子: 北區大範圍水浸、太子彌敦道水浸……」
這號碼不單易記(巧配0123四個相連數字),亦易讀(抑揚音相間),更統一了當時不同「時、區」的不同投訴電話號碼。
另外,朱展強先生講述感受:
「時光荏苒,轉眼廿年,但我對有關這前辦公室電話號碼的記憶依然猶新,想起這個當年每日辦公都接觸的號碼可造就一個防洪使命的重要里程碑,亦覺自豪。更重要的是, 這號碼能彰顯本署對顧客服務的專業承擔,見證本署優秀團隊廿年來的超卓成就。」
剛榮休的前直屬員工隊總工程監督黎超良先生當時負責處理此熱線,現暢談熱線運作的經驗:
「2010年,我晉升至現職(即總工程監督)時回歸本署工作,與工程督察及工程監工同事管理直屬員工隊、渠務熱線員工隊及支援緊急事故控制中心。本署成立時已設有緊急事故控制中心,當然現在其規模遠勝從前,人手和設備自然增加不少。渠務熱線一直協助市民解決渠道淤塞的問題;渠務熱線員工隊是個年終無休、24小時運作的團隊、每天平均跟進近百宗透過渠務熱線或1823政府熱線求助的個案。在雨量高的日子,求助個案更可以倍數上升。雖然日常工作繁重,但每當完成工作,遇到市民面露笑容、連番道謝,往往感到無比支持,得知工作獲得市民肯定。」
前輩所分享的都是實際經驗。大家過去多年努力建樹,確是本署精英。此熱線乃本署與市民溝通的渠道,有助部門管理全港渠道,令各式渠道暢通無阻。
九龍及新界南渠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