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之聲

2018年9月 九十四期
編者的話
殺泥(SANI)技術榮獲2018年「國際水協全球項目創新獎 - 突破性科研」銅獎
「建造業安全周2018」渠務署4項工程合約 榮獲第24屆「公德地盤嘉許計劃」獎項
污水處理中的微生物世界
排水工程部
與學界分享污水處理及化驗服務的經驗
請打2300 1110
專訪黎超良先生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Part II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上期答案及得獎名單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 抽籤及頒獎儀式
渠務之「星」
親善探訪計劃
渠少facebook
跑馬地的日與夜
有趣的泥鯭釣魚機
開「宗」明義‧金石「良」言 - 機電工程項目及合約管理心得分享
2018年讀者意見問卷調查得獎名單
與退休同事茶敍
戲裡戲外 一「渠」兩得
渠記廚房
職員康樂會暑期活動 - 親子暢遊香港小島
渠務龍同心同德 同舟共濟
「友‧導向」師友計劃2017/2018 (第二部分)
建造業義工嘉許禮2018
愛‧與孩同行:參觀小蠔灣污水處理廠暨杯麵工作坊
重拾往昔
家有喜事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戲裡戲外 一「渠」兩得
蘇軾,字子瞻,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號東坡居士。話說蘇東坡貶任杭州知府時,西湖嚴重淤塞。在王安石主政下,新黨中人擬填平西湖,用於耕作,以利民生,同時解決淤塞問題,實行一舉兩得。殊不知西湖除景色怡人外,還有宣洩錢塘江洪水的功能。蘇東坡就此上奏朝廷,力保西湖,痛陳利害,結果准奏,遂動員挖掘湖中淤泥,以之築成堤壩(後稱蘇堤),成為今天西湖十景之一的《蘇堤春曉》。
由於氣候變化,近年本港雨量驚人。本署為了解決水浸問題,建造了多個大型地下儲水池,以便暴雨來臨時收集地面乃至山上雨水,舒緩水浸壓力。此法行之有效,水浸問題現已大致解決。由此觀之,儲水池與蘇堤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知本署工程人員構思儲水池計劃時,有否參考古人智慧?
看官或會啞然失笑,嘀咕杭州有西湖十景,本署何能攀比!此說誠然,但本港的地下水道或儲水池,實也有非凡一景,就是拍攝場景!在警匪片中,臥底探員尤喜在排洪渠出口或蓄水池內匯報工作,甚或追捕歹徒。因此,這些渠道不只疏導雨水,更充滿正氣。
上文顯示,一個良好的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亦順了解民生的發展,這是優良管治應有的表現。
九龍及新界南渠務部
通渠工長
古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