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之聲

2018年9月 九十四期
編者的話
殺泥(SANI)技術榮獲2018年「國際水協全球項目創新獎 - 突破性科研」銅獎
「建造業安全周2018」渠務署4項工程合約 榮獲第24屆「公德地盤嘉許計劃」獎項
污水處理中的微生物世界
排水工程部
與學界分享污水處理及化驗服務的經驗
請打2300 1110
專訪黎超良先生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Part II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上期答案及得獎名單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 抽籤及頒獎儀式
渠務之「星」
親善探訪計劃
渠少facebook
跑馬地的日與夜
有趣的泥鯭釣魚機
開「宗」明義‧金石「良」言 - 機電工程項目及合約管理心得分享
2018年讀者意見問卷調查得獎名單
與退休同事茶敍
戲裡戲外 一「渠」兩得
渠記廚房
職員康樂會暑期活動 - 親子暢遊香港小島
渠務龍同心同德 同舟共濟
「友‧導向」師友計劃2017/2018 (第二部分)
建造業義工嘉許禮2018
愛‧與孩同行:參觀小蠔灣污水處理廠暨杯麵工作坊
重拾往昔
家有喜事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有趣的泥鯭釣魚機
渠務署的工作範圍主要涵蓋渠務工程、防洪和污水處理設施等。在全港二級污水處理廠中,以沙田污水處理廠規模最大,每日處理約25萬立方米污水,過程產生約 1,500立方米初級污泥(初級渣),須運送到容量達3,420 立方米的消化缸進行厭氧消化,以生產甲烷(沼氣),供該廠的雙燃發電機、電熱聯供發電機和燃氣渦輪發電機等使用,實行「轉廢為能」。
由於在厭氧消化過程中,大量垃圾會進入消化缸,經常引致喉路閉塞、缸內未能達到適當溫度,以致機械式攪拌機無法正常運作,令消化缸難以全面發揮產氣作用。
以往消化缸一般都由承辦商負責大修工程。首先,消化缸會隔離3個月,以減少所產生的沼氣。之後,缸內的沼氣濃度須以氮氣稀釋至安全水平,才可打開頂部「蓋 口」和移離所有機械式攪拌機進行維修,繼而才安裝水泵抽走缸內污水,再進行「清渣」。由於「清渣」過程須派人入缸清理垃圾,因此有一定風險。
大修一個消化缸需費約130萬港元,需時6至9個月才可完成。有見大修工程既費時,程序又繁複,一眾擁有豐富污水處理經驗的同事相信可有更佳的污泥處理方法,盡量延長消化缸壽命,藉此減少大修工程的次數及對產能的影響。另外,同事須經常留意消化缸正常和緊急出口的運作情況,因為出口若阻塞,消化缸的壓力會增加,超越上限時,大量「黑渣」會突然湧出(行內俗稱「爆渣」),臭氣薰天。我們討論如何更有效減少消化缸的垃圾時,聯想到在海邊垂釣的市民不時也釣到垃圾,因此著手研發「泥鯭釣魚機」。在沒有精密草圖及特製組件的情況下,我們利用其他項目的剩餘物資(如曝氣池攪拌器的直軸、不锈鋼幼支等)組裝機械,最終製成長約12米、有12層勾的「泥鯭釣魚機」,每季深入消化缸底部清理垃圾。
總括而言,使用「泥鯭釣魚機」有以下好處:
- 每日可清理消化缸內數噸固體垃圾;
- 無須以氮氣稀釋消化缸內的沼氣濃度至安全水平,才可打開頂部「蓋口」;
- 可在安全情況下移離機械式攪拌機進行維修;以及
- 工程約只需3至5天。
污水處理部1/2
高級機械督察/輪值
李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