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之聲

2018年9月 九十四期
編者的話
殺泥(SANI)技術榮獲2018年「國際水協全球項目創新獎 - 突破性科研」銅獎
「建造業安全周2018」渠務署4項工程合約 榮獲第24屆「公德地盤嘉許計劃」獎項
污水處理中的微生物世界
排水工程部
與學界分享污水處理及化驗服務的經驗
請打2300 1110
專訪黎超良先生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Part II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上期答案及得獎名單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 抽籤及頒獎儀式
渠務之「星」
親善探訪計劃
渠少facebook
跑馬地的日與夜
有趣的泥鯭釣魚機
開「宗」明義‧金石「良」言 - 機電工程項目及合約管理心得分享
2018年讀者意見問卷調查得獎名單
與退休同事茶敍
戲裡戲外 一「渠」兩得
渠記廚房
職員康樂會暑期活動 - 親子暢遊香港小島
渠務龍同心同德 同舟共濟
「友‧導向」師友計劃2017/2018 (第二部分)
建造業義工嘉許禮2018
愛‧與孩同行:參觀小蠔灣污水處理廠暨杯麵工作坊
重拾往昔
家有喜事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渠少facebook
渠少的個人檔案
姓名:渠少
出生日期:1989年9月1日
性別:男
學歷:在國外留學多年,修讀土木工程系。於2012年畢業,並回流香港工作。
志願:成為一個出色的工程師,服務及回饋社會。
性格:外向、陽光型男士、開朗、面上總帶著甜美的笑容。思想樂觀積極、不時給周圍的人發放正能量。
興趣:旅遊、到處尋找美食、熱愛水上活動
星座:處女座
喜愛的顏色:藍色、綠色
工作:註冊工程師,任職渠務署
感情生活:熱戀中
人生金句:知識就是力量
渠少 – 當渠少遇上「渠后」
香港的渠務工程在世界上已十分成熟,現時有很多完善的法規和程序來保障工人施工的安全。但在印度,通渠工人是一種非一般的「厭惡性行業」,因為他們要在沒有任何防護裝備的情況下,潛入積滿污水的渠內,徒手清除堵塞水渠的垃圾。其實早在25年前,印度已立法禁止這種「人肉通渠」的工作,但幾乎所有僱主都沒有按法例要求、保障工人施工的安全。
我最近去了印度德里參加國際會議,閒時出外街這走走,認識了一位「渠后」名叫Mohini,意思是「迷人的」。她在當地從事通渠工作12年,工作主要是在旱廁清除人類排泄物,每天只能賺約20-30港元糊口。她的僱主從沒有遵守法例要求為她提供手套及其他防護裝備。Mohini說地方政府從來沒有正視問題、他們從不會檢控那些違法的僱主,反而是鼓勵通渠工人轉行,希望不再出現「人肉通渠」這種工作。
Mohini跟我說「人肉通渠」的工作令她飽受歧視,因為在印度把人分作五種階級,出身最低層的人只許做低賤的工作,不許翻身。而「人肉通渠」的工作往往只會由最低層的人去做。不過,其實她不介意通渠這份工作。她最希望的是印度政府能確實保障通渠工人的安全,檢控違例僱主。和「渠后」道別時,她對我說:「因為這份工作,我成身臭味,令自己和家人受盡歧視。但我自力更新,養活家人,為社會服務。我仍然堅信自己是十分迷人的,哈哈哈!」
我回港後,有次參與了一次屬於密閉空間的渠務工程,便想起Mohini的工作是多麼危險。同時十分慶幸渠務署有一套嚴格的施工守則和安全工作制度,如施工前要危險評估,發出工作許可證,需完成相關的安全訓練課程等,來確保工人能夠安全地施工。
當渠少遇上「渠王」
很多人說,渠道是城市的良心,因為它大多建造於地下或暗處,默默地為城市排洪除污,不像地面上的各式各樣的高樓大廈那樣引人注目。所以,有人比喻渠道為人體裡的腸道,看不見,觸不到。但若果腸道出現問題,便會直接影響人的健康。所以,管理渠道是一份很重要的工作。但是,這份工作相對是一份較厭惡的工作,環境惡劣,臭味難耐,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得到。最近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他已經75歲了,他大半生的工作就是做「渠王」,無論風吹雨打,他都盡心盡力幫人通渠。那究竟是什麼原因驅使他對著這份工作超過半個世紀呢?是愛還是責任呢?
「渠王」David哥在十多歲的時候來港。起初他第一份工作不是通渠,只是有天他看著一條渠發呆後,覺得香港有很多高樓大廈就一定會有很多渠,而這些渠每隔一段時間必有損壞或淤塞,於是就開始做「渠王」謀生。
他跟我分享了很多做「渠王」遇過的事。有次,他上門到一個位於40幾樓的私人住宅處理一條屋外的塞渠,要整個身爬出去半天吊通渠,他不是很害怕,反而是屋主不斷提醒他要小心。後來他發現原來是幾年來纏繞作一捆的牙線造成淤塞。他說,懶人總是將家裡的座廁當成垃圾筒,什麼也往裡頭丟,除了牙線,還有油污、頭髮等。對於「渠王」來說,不論淤塞或破損,只要耐心追查問題源頭,沒有什麼他處理不到的問題。此外,「渠王」還向我展示他的「開工架生」,有很多工具都是獨家製造,其中一件旋轉型的通廁所工具,它可以轉轉轉到廁所渠內,下面有把勾,勾出淤塞物。
但「渠王」說有兩種情況較難處理,不是因為渠本身的設計或他自己的技術。第一種是「劏房」的渠,因為「劏房」的渠大多橫跨幾間房,6間劏房就需要要有6個人開門,否則他不能追蹤排污問題的來龍去脈。第二種情況是樓上單位的渠喉破損而令樓下單位出現滲水問題。因為他知道這些工程會涉及賠償和雙方業主的爭議,而他不想牽涉入當中的糾紛,若遇上這種情況,他必定第一時間放棄接job。
我從「渠王」David哥的身上獲益良多,他個性低調,對工作充滿熱誠,50多年來,耐心追查問題源頭,為顧客徹底解決問題的良心,實在值得讓人敬佩。我身為渠務署的一份子,負責確保公共渠道暢通。而「渠王」則確保大廈住戶的污水可有利排放至公共渠道,雖然我們在不同範疇為香港進行渠道工作,但我們的工作其實是互助互補,缺一不可!
Upcoming Events
九月十日
第14屆中電籃球邀請賽
九月二十三日
國慶小龍公開賽2018
十月二十一日
2018建造業運動會暨慈善同樂日
十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
國際環保博覽2018@亞洲國際博覽館 - 渠務署專題展覽
十月二十九日
部門頒獎典禮
十一月三日至十一日
創新科技嘉年華2018@香港科學園 - 渠務署專題攤位
十二月二十四日
部門聖誕聯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