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之聲

2018年9月 九十四期
編者的話
殺泥(SANI)技術榮獲2018年「國際水協全球項目創新獎 - 突破性科研」銅獎
「建造業安全周2018」渠務署4項工程合約 榮獲第24屆「公德地盤嘉許計劃」獎項
污水處理中的微生物世界
排水工程部
與學界分享污水處理及化驗服務的經驗
請打2300 1110
專訪黎超良先生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Part II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上期答案及得獎名單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 抽籤及頒獎儀式
渠務之「星」
親善探訪計劃
渠少facebook
跑馬地的日與夜
有趣的泥鯭釣魚機
開「宗」明義‧金石「良」言 - 機電工程項目及合約管理心得分享
2018年讀者意見問卷調查得獎名單
與退休同事茶敍
戲裡戲外 一「渠」兩得
渠記廚房
職員康樂會暑期活動 - 親子暢遊香港小島
渠務龍同心同德 同舟共濟
「友‧導向」師友計劃2017/2018 (第二部分)
建造業義工嘉許禮2018
愛‧與孩同行:參觀小蠔灣污水處理廠暨杯麵工作坊
重拾往昔
家有喜事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跑馬地的日與夜
市民到跑馬地遊樂場及馬場多為了踢球、打曲棍球和欖球、健身、跑步,以及觀賞賽馬,而我首次到此地則為了參與跑馬地地下蓄洪池的建造工程。
日與夜
筆者並非工程開展第一天便加入本署工程團隊,但回想這些年在跑馬地的日子,也感觸良多!每天8時15分,工程團隊便與「判頭」開早會,深入討論工程進度、施工計劃,以及工地安全等事項,然後到地盤巡視,並處理突發事件。午飯後,每當筆者打算處理文件及上司委派的任務,總會被「判頭」輕輕一拍,示意須回地盤解決工程問題;接近黃昏時分,終可處理自己手頭工作,以致經常深夜才可下班。回家時,家母總會問:「又玩到這麼晚才回家?」對此,我只會報以微笑。記得某天,同事工作至三更半夜,到地鐵站時才驚覺地鐵已停止服務。 這正是工程團隊在跑馬地工作的寫照。
工作以外
不少星期六,工程團隊都會化身導遊,以三語(粵話,英語及普通話)向不同團體及機構簡介工程項目,以及分享經驗。即使假日,大家仍心繫跑馬地;雨天更會特別留意天文台的預警,以及駐工地人員傳來的水浸照片及短片,緊貼工地狀況。下班後,筆者間中仍須跟進工程事宜,因此常被家人/朋友/女朋友質疑是否在政府工作,以及為何公餘也要工作。
工作以外,同事會安排各式減壓活動(如燒烤、義工活動、球類活動、探訪同事BB、打機、打牌等),讓大家舒展身心。
承傳跑馬地精神
由於此工程規模龐大,工程團隊陣容鼎盛。此工程是首個由本署自行監督的大型新工程合約(NEC)工程,能提供多元學習及交流平台,故稱「跑馬地學院」。不少同事對學院課程都聞風喪膽,因為相比一般工程,大家須學習和應用不太熟識的NEC,與承建商及分判商共同解決所有工程問題。事實上,當年筆者並非主動請纓加入團隊,但之後所累積的經驗和知識,教我不再紙上談兵,而是真正學會了NEC提倡的互信合作精神,懂得如何有效施工,確保項目如期落成,這絕對是寶貴的訓練機會。此外,我更深深感受到「行前一步」的威力,就如我們與香港賽馬會、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灣仔區議會等緊密聯繫,最終解決許多難題。
跑馬地的日與夜生活於9月底告終,各成員亦陸續調到其他崗位。希望大家能活學活用,把「跑馬地學院」所授知識應用於其他工程項目,延續跑馬地精神。最後,筆者感謝本部所有上司及同事的教導及關懷。
排水工程部
工程師
林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