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务之声

2018年3月 九十二期
编者的话
渠务署开放日2018
大禹之后:艺术与工程的结合
东京国际研讨会及河川考察之旅
渠务署伙伴参与香港马拉松2018
专访助理署长/设计拓展 - 曾国良先生
部门圣诞联欢会
渠务之「星」
京港合作水专题论坛
2017沙田厂长杯
检测排放水大肠杆菌(E. coIi) 含量的自动化系统
瑜伽旅程
香港及离岛渠务部
专访 温伟超先生
渠少facebook
乐施毅行者2017
第十一届友谊杯足球邀请赛
渠记厨房
城门水塘摄影游
2018建造业开心跑暨嘉年华
爱·与孩同行:参观渠务署开放日2018
爱·关怀「探访独居长者及派米」
爱·关怀「新春探访及家居清洁」
重拾往昔
家有喜事
步步高升
渠务之声编辑委员会
东京国际研讨会及河川考察之旅
由日本「应用生态工学会」及「日本河川流域再生组识」合办的「应用生态工学会国际研讨会2017」,于12月13日在东京工业大学举行,讲题为「在气候不确定性和环境压力因素的影响下管理亚洲地区的河流和流域」。
工程管理部总工程师戴怀民先生代表部门以「气候变化及其对香港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为题,向各地与会者讲述本署近年在防洪范畴的工作和成果,以及讨论本署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与目标,并交流各地的相关措施及河道绿色建设的学术研究成果、知识和经验。
其间,我们得到大会安排参观大师河原河川防灾中心、下丸子地区的超级防洪堤、鹤见川的滞洪区,以及江户川市的亲水公园、绿道及河道。
鹤见川滞洪区
鹤见川滞洪区占地84公顷,不仅能缓解洪患,更提供运动及休憩设施兼备的多用途公共空间。滞洪区的道路及体育馆采用高架设计,即使洪水进入该区,设施仍不受影响;滞洪区底部的其他运动及休憩设施则采用高度抗洪设计,以减少该滞洪区运作时造成的损毁。滞洪区设信息中心大楼,内有展示区、教室、休息室、图书馆等,以交流该区的信息及推展环境教育。大楼在有需要时,亦可用作避灾中心。
大师河原河川防灾中心
原河川防灾中心的大楼设于高地,相连空地日常用作停泊排水泵车、照明车和灾害通信车,以及放置抗洪应急物料(如河堤护砌及填土等);遇上洪患或地震等灾害时,则作为避灾场地及救灾指挥中心。
江户川市的河道活化公园、绿道及河道
江户川市曾约有420公里长的河川作农业和水运用途。由于早年城市迅速发展,水道大多变成混凝土渠道。该市遂于70年代率先推行「与水沟通」理念,活化市内河川,建造约9公里长的亲水公园、约17公里长的亲水绿道及约6公里长的亲水河道等蓝绿设施,建立亲水和绿化网络及公共空间,大大改善市内环境及河川生态。
结语
总括而言,除与各地学者及专家交流防洪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知识及经验外,此行亦让我们实地考察东京的防洪及活化河道建设,汲取宝贵经验和技术,实在获益良多,有助我们日后推展相关工作。
工程管理部
总工程师
戴怀民
排水管理部
工程师
蔡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