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之聲

2018年3月 九十二期
編者的話
渠務署開放日2018
大禹之後:藝術與工程的結合
東京國際研討會及河川考察之旅
渠務署伙伴參與香港馬拉松2018
專訪助理署長/設計拓展 - 曾國良先生
部門聖誕聯歡會
渠務之「星」
京港合作水專題論壇
2017沙田廠長盃
檢測排放水大腸桿菌(E. coIi) 含量的自動化系統
瑜伽旅程
香港及離島渠務部
專訪 溫偉超先生
渠少facebook
樂施毅行者2017
第十一屆友誼盃足球邀請賽
渠記廚房
城門水塘攝影遊
2018建造業開心跑暨嘉年華
愛‧與孩同行:參觀渠務署開放日2018
愛‧關懷「探訪獨居長者及派米」
愛‧關懷「新春探訪及家居清潔」
重拾往昔
家有喜事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專訪助理署長/設計拓展 - 曾國良先生
《渠務之聲》採訪隊有幸邀得助理署長/設計拓展(採訪當日曾先生為助理署長/設計拓展,2018年2月8日起轉任助理署長/污水處理服務。)曾國良先生分享工作和生活點滴,讓同事加深對他的認識。
與淨化海港計劃的淵源
曾先生1991年加入渠務署擔任顧問工程管理部工程師,參與西北九龍污水排放 計劃(North West Kowloon Sewage Disposal Scheme)。該計劃旨在將西北九龍的污水運往昂船洲進行初級處理後再作排放。曾先生其後調職至策略性污水排放計劃部(淨化海港計劃部前身),並於1999年晉升高級工程師,負責6個相關污水收集整體計劃。
放下成見、謀取雙贏
曾先生對這時期的工作記憶尤深,特別是參與排解合約糾紛的經歷。曾先生指,紛爭一旦進入仲裁程序,無可避免會牽涉大量人力物力,對質的過程又會破壞彼此關係,最終雙方陷入「雙輸」局面。事實上,合約糾紛往往並非非黑即白,在處理每宗個案時,各方都須抱著開放態度,理性分析。另外,處理合約糾紛時,尤其是進行調解期間,最重要是放下成見、謀取雙贏,在可行情況下尋找調解空間。
初次踏足總部的新嘗試
2006年,曾先生轉任技術秘書,主責公關工作。面對截然不同的工作範疇,他坦言起初感到有點無奈,但及後發現此崗位的工作樂趣無窮。基於工作需要,他每天都要與首長級人員溝通,因而有機會了解高層的處事方式和思維,獲益良多。此外,由於須處理無法預計的突發事故,因此工作甚具挑戰性,例如2010年沙埔仔村發生水浸,導致一名村民死亡;事後,他須與署長到場視察,提供協助。這些經歷令他體會到工程師除須推展工程項目,亦須肩負社會責任,並與公眾建立良好關係。
回歸設計拓展科和淨化海港計劃
4年後,曾先生轉到排水工程部,再次肩負籌備和執行工程的重任。他負責的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是當時本署最大型的新工程合約 (New Engineering Contract, NEC) 項目。他指NEC行之有效,能提供合適指引以減低糾紛的機會,而且此合約模式鼓勵互信合作、以人為本的普世價值觀,絕對值得推崇。
2014年,曾先生升任淨化海港計劃部總工程師,輾轉又回到該計劃的懷抱,他自言就像是「冥冥中自有安排」。曾先生上任時,正值第二期甲工程的衝刺階段,雖然過程困難重重,但工程最終也能於2015年12月順利啟用。計劃的另一挑戰是,於二月暫停第一期主泵房的運作,把部分已經初級處理的污水暫時排往維港,以維修第一期的兩個大型水閘。
去年九月,曾先生更上一層樓,升任助理署長/設計拓展,主理顧問工程部的設計拓展科。
動靜皆宜、勤力顧家
大家或許不知道,曾先生動靜皆宜。訪問期間,他大談個人興趣,並分享兼顧工作和家庭的心得。
曾先生自小熱愛運動,曾參與多項球類活動(如羽毛球、網球、乒乓球、壁球等),可惜其運動生涯不太順利。年輕時,曾先生因「不懂錫身」,20年前打羽毛球時不幸受傷,右腳膝關節韌帶斷裂。當時,醫生向他提出兩個方案:一是進行韌帶重建手術,以恢復大部分膝關節功能;另一方案則是以微創方法修復韌帶末端的纖維組織,但此方法不能大大恢復膝關節功能。曾先生考慮到將來對劇烈運動的需求或許不大,因此選擇後者。自始以後,他打球時須佩戴輔助支架,若膝關節扭動幅度過大,則有機會乏力跌倒。然而,這都無損他對運動的熱情,他說:「現在,我每星期仍會打羽毛球,並盡量抽空到健身室做運動,始終健康最重要。」曾先生提及傷患一笑置之,可見他為人頗為樂觀。
此外,曾先生也喜歡靜態活動。他愛聽古典音樂,也會拉大提琴,在英國讀大學期間,更曾參與業餘樂團演出。另外,他也常與太太看電影,又認為在戲院看電影的氣氛較在家好。
工作不應帶回家
談到這裡,曾先生不禁慨嘆,當上助理署長後,無可避免犧牲私人時間。他曾因工作過累,在太太說話時,心不在焉,甚至睡著,因而心中有愧。面對日益繁重的工作,曾先生逐漸領悟出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重要。他認為盡可能不要帶工作回家,下班後才能全程投入個人生活,享受與太太二人世界的時間。即使簡單如在家中幫忙準備餐桌、清潔,或與太太逛街,足已放鬆心情,身心舒暢。
旅行是重要的休息時間
曾先生酷愛旅遊,十多年來,與太太四處遊歷,足跡遍布歐亞。每年,他都會與太太外遊,當中必定包括為期約兩星期的長途旅行。
綜觀多次旅程,曾先生對歐洲各國的風光印象較深。他曾到訪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等中歐國家,其中對克羅地亞十六湖(Plitvice Lakes)的湖光山色讚嘆不已。雖然他並未到過九寨溝,卻相信兩地景色不相伯仲。另外,他憶起太太即使平時不愛走路,那次旅程也跟他走走停停,沿途遊覽了七、八小時,實為難得。
某年聖誕,曾先生跟太太特意到訪芬蘭羅凡尼米(Rovaniemi)的聖誕老人村,感受節日氣氛。可惜的是,那幾天都無緣直擊極光,失望而回。為此,曾先生計劃今年再到北歐斯堪的納維亞(Scandinavia) 地區國家(如丹麥、挪威、瑞典)旅行,期望可遇上難得一見的極光。
曾先生喜以自駕遊方式旅遊,以便遊覽一些偏遠地方。每次長途旅行前,其太太會負責準備功夫,蒐集當地漂亮的觀光景點,然後編排行程。旅行期間,他則負責駕車。他指雖然絕大部分時間靠全球定位系統(GPS)和簡單的路標指示駕駛並無問題,但「蝦碌」情況難免發生,須隨機應變。有次,他在日本打算遊覽一個在高速公路旁的景點,GPS卻提示在時速80 公里的高架橋上停車,結果他多花了數千日圓路費和數十分鐘才能繞路抵達該處。自此,他發現原來須在出發前先設定目的地在高架橋旁,GPS才會在上一個路口提示下橋。談及旅行趣事,曾先生十分興奮雀躍。
曾先生和太太最愛到日本旅行,據他太太統計,日本47個都道府縣中,差不多全都去過,只有一兩個鄰近福島縣的地方沒有到過。去年冬天,他們到了北海道,由於以往已到訪該地多次,是次特意不到札幌市,選到道北和道東的知床半島欣賞雪景和坐破冰船。千里到訪,可是因安全理由,半島大部分道路都封閉,曾先生因此未能盡興。話雖如此,曾先生認為日本的道路規劃很有條理,方便遊客,而且日本人很友善,即使不懂日文也暢通無阻。
曾先生和太太都喜歡泡溫泉,到過的溫泉逾50個,包括形形色色的溫泉酒店。溫泉以外,他亦喜歡日本的餐廳,無論西餐、日本咖哩,還是日式法國餐,每間都水準超卓,令人回味。
曾先生與太太因經常到泰國旅遊,感覺如去澳門一樣,每次都不用特別計劃,可隨意逛街、吃東西、享受泰式按摩,盡情放鬆。他透露太太年輕時,喜歡逛時尚店鋪,現在卻愛逛地道小店。曾先生說:「旅行是重要的休息時間。」相信暫時放下工作,適時歇息,就是曾先生能一直拼搏的要訣吧。
勇於嘗試不同工作崗位
回顧過往工作,曾先生認為年輕工程師應勇於嘗試不同工作崗位,除了能增添工作樂趣外,還能了解不同崗位的職責和困難,有助在合作或談判期間,易地而處,理解對方的顧慮,促進溝通。再者,每個崗位都有其用處,只有親身體驗,才能領略箇中趣味。可是,更有趣的崗位也不宜做得太久,以免錯失在其他崗位的學習機會。
最後,曾先生引用NEC的價值觀來勉勵我們,盡量視工作伙伴為真正的合作伙 伴,同心同德,致力建立良好關係,把發生糾紛的機會降到最低,使工作更得心應手。
《渠務之聲》採訪隊
污水工程部
見習工程師
鄭允健
排水工程部
見習工程師
陳俊康
排水工程部
見習工程師
蘇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