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之聲

2018年3月 九十二期
編者的話
渠務署開放日2018
大禹之後:藝術與工程的結合
東京國際研討會及河川考察之旅
渠務署伙伴參與香港馬拉松2018
專訪助理署長/設計拓展 - 曾國良先生
部門聖誕聯歡會
渠務之「星」
京港合作水專題論壇
2017沙田廠長盃
檢測排放水大腸桿菌(E. coIi) 含量的自動化系統
瑜伽旅程
香港及離島渠務部
專訪 溫偉超先生
渠少facebook
樂施毅行者2017
第十一屆友誼盃足球邀請賽
渠記廚房
城門水塘攝影遊
2018建造業開心跑暨嘉年華
愛‧與孩同行:參觀渠務署開放日2018
愛‧關懷「探訪獨居長者及派米」
愛‧關懷「新春探訪及家居清潔」
重拾往昔
家有喜事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專訪 溫偉超先生
《渠務之聲》有幸邀得政府機電監工技工職員協會前會長溫偉超先生接受訪問。溫先生1973年加入政府當技工學徒,在舊添馬艦海軍基地(即政府總部和中央駐港部隊總部現址)受訓4年後成為技工,並在該處工作;1990年晉升高級技工並派駐本署石湖墟污水處理廠;1994年晉升二級監工,調到新建成的赤柱污水處理廠;2004年晉升一級監工,轉到灣仔東污水處理廠工作;2016年調派香港仔污水處理廠,至本年3月退休。
打好根基,學以致用
溫先生坦言,當時有點抗拒和擔憂調派石湖墟污水處理廠,因畢竟以往一直在市區工作,而且從未踏足石湖墟。當年,石湖墟剛開始發展,要到該廠,須由上水火車站踏單車,交通極為不便。
溫先生到任後,瞬間被該處環境吸引,加上上司細心講解工作情況和廠房設施,令他疑慮盡消。他憑藉當學徒和技工時累積的維修保養大型機械設施和高壓電力裝置經驗,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溫先生雖是電氣監工,亦須負責其他範疇(如屋宇裝備和土木工程)的工作;雖然工作繁重,他認為這是提升個人能力的機會,特別是在政府這大機構工作,多學習不同技能對日後工作有莫大幫助。
多發言 多參與
「渠務署是個讓員工發揮的地方。」溫先生以近期淨化海港計劃第二期甲的工程為例,表示無論當時或現時的上司都讓他參與顧問公司會議及提供意見,希望以其豐富工作經驗優化工程,尤其是臨時設施的設計。溫先生指當時有同事認為即使設計有問題,提出亦無補於事。他則向同事解釋:「發言或許無助解決問題,但討論可加深彼此了解,有助尋求合適方案。」溫先生稱有幸參與淨化海港計劃第二期甲工程,持續改善維港水質,更令停辦多年的維港渡海泳於2011年復辦;作為團隊一分子,實在無比自豪。
工作備受肯定
溫先生服務政府45年(其中28年隸屬渠務署),其間獲得多個獎項,包括20年、30年和40年長期服務獎,以及2017年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嘉許狀。他坦言這是對他工作的肯定。
工作以外,溫先生亦曾擔任初級員工協商委員會和專業及技術職系員工協商委員會的代表;其間,最難忘的是,為同事爭取安全方便且配合時宜的工作服,過程長達7年,可幸最終成功。此事令他明白各崗位都有不同的考慮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各方須互相諒解,才可求同存異,商定解決方案。
溫先生充當部門高層及前線員工之間的橋樑,利用獨有的溝通技巧促進交流。他表示,大家平日公務繁重,難以抽空交流,但若能於公餘聚餐聯誼,除可增進彼此感情外,還可加深上司與下屬的了解。由於在非工作環境下,大家可不計身分,往往能較易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顧及對方難處,有助化解誤會及分歧。
「人生猶如馬拉松」
溫先生熱愛跑步,自1983年起參與馬拉松比賽,因此每日下班後及假期都會練習。他說:「我最快能以3小時14分完成馬拉松賽事!」他稱跑步既能纾解工作壓力,亦能凝聚好友;每星期兩天跑步後,大家都會聚餐,漸漸變成習慣,友誼與日俱增。溫先生提醒同事,雖然跑步樂趣無窮,但進行劇烈運動前,必須做足熱身,減低受傷機會。
旅行亦是溫先生的減壓良方,他說:「我以前喜歡到加拿大、印度、馬爾代夫和斯里蘭卡等偏遠國家觀光。斯里蘭卡風光明媚,當中的樹林及酒店令我難以忘懷。香港生活節奏急促,偶爾遊覽這些悠閒國家,能夠洗滌心靈,調劑身心。」
最後,筆者祝願溫先生退休生活愉快,身體健康。
《渠務之聲》採訪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