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务之声

2018年9月 九十四期
編者的話
殺泥(SANI)技術榮獲2018年「國際水協全球項目創新獎 - 突破性科研」銅獎
「建造業安全周2018」渠務署4項工程合約 榮獲第24屆「公德地盤嘉許計劃」獎項
污水處理中的微生物世界
排水工程部
與學界分享污水處理及化驗服務的經驗
請打2300 1110
專訪黎超良先生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Part II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上期答案及得獎名單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蔥的歲月」 抽籤及頒獎儀式
渠務之「星」
親善探訪計劃
渠少facebook
跑馬地的日與夜
有趣的泥鯭釣魚機
開「宗」明義‧金石「良」言 - 機電工程項目及合約管理心得分享
2018年讀者意見問卷調查得獎名單
與退休同事茶敍
戲裡戲外 一「渠」兩得
渠記廚房
職員康樂會暑期活動 - 親子暢遊香港小島
渠務龍同心同德 同舟共濟
「友‧導向」師友計劃2017/2018 (第二部分)
建造業義工嘉許禮2018
愛‧與孩同行:參觀小蠔灣污水處理廠暨杯麵工作坊
重拾往昔
家有喜事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请打2300 1110
话说渠务署有意更新那深入民心的防水浸宣传片,勾起曾见证渠务署历年重大发展的我辈员工对渠务热线的回忆。现特翻出热线(23001110)小史给大家一看:
2300字头的电话号码,如同事所知,属于九龙政府合署,故热线必与此有关,翻查该号见于当年政府电话簿。
此号码原本由九龙政府合署的九龙及新界南渠务部助理工程师,马鞍山朱展强先生使用,但为何会成为热线呢?易记?易拨?易读?
当时负责设立此热线的渠务署技术秘书(现土木工程拓展署可持续大屿办事处处长)李钜标先生忆述:
「当时有见渠务署发展一日千里,须设立热线供市民大众与署方沟通,于是查看电话簿,结果找到一个相当易记的号码,就是本部的23001110。这热线见证廿多年前风雨飘零的日子: 北区大范围水浸、太子弥敦道水浸……」
这号码不单易记(巧配0123四个相连数字),亦易读(抑扬音相间),更统一了当时不同「时、区」的不同投诉电话号码。
另外,朱展强先生讲述感受:
「时光荏苒,转眼廿年,但我对有关这前办公室电话号码的记忆依然犹新,想起这个当年每日办公都接触的号码可造就一个防洪使命的重要里程碑,亦觉自豪。更重要的是, 这号码能彰显本署对顾客服务的专业承担,见证本署优秀团队廿年来的超卓成就。」
刚荣休的前直属员工队总工程监督黎超良先生当时负责处理此热线,现畅谈热线运作的经验:
「2010年,我晋升至现职(即总工程监督)时回归本署工作,与工程督察及工程监工同事管理直属员工队、渠务热线员工队及支援紧急事故控制中心。本署成立时已设有紧急事故控制中心,当然现在其规模远胜从前,人手和设备自然增加不少。渠务热线一直协助市民解决渠道淤塞的问题;渠务热线员工队是个年终无休、24小时运作的团队、每天平均跟进近百宗透过渠务热线或1823政府热线求助的个案。在雨量高的日子,求助个案更可以倍数上升。虽然日常工作繁重,但每当完成工作,遇到市民面露笑容、连番道谢,往往感到无比支持,得知工作获得市民肯定。」
前辈所分享的都是实际经验。大家过去多年努力建树,确是本署精英。此热线乃本署与市民沟通的渠道,有助部门管理全港渠道,令各式渠道畅通无阻。
九龙及新界南渠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