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渠务署
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

corner
560,000

种植灌木数量

我们和合作伙伴承诺携手共同努力实施各种环保措施,创造更环保、更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绿化与生态保育

「净化海港计划」二期甲的昂船洲污水处理厂绿化及美化工程

昂船洲污水处理厂位于西九龙当眼位置,从北面的荔枝角和东面的大角咀高楼大厦,可俯瞰污水处理厂的面貌,西南面则有植被丰茂的绿林作屏障。为改善污水处理厂的视觉景观,我们已展开以下的环境改善工程。

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的主要面貌包括利用仿木材覆盖板墙、绿化道路两旁及天台及利用3种不同颜色的组合式镶板以改善视觉感观。当中的组合式镶板特别仿效中国古字「水」为题材。

绿化道路两旁及天台,加强绿化效果

道路两旁将放置不同形状及组合的花槽,种植一些本地植物。天台亦会以不同组合的灌木、地被植物及碎石绿化环境。

仿效中国古字「水」的组合式镶板

仿效中国古字「水」的组合式镶板

绿化道路两旁模拟图

绿化道路两旁模拟图

以不同颜色及图案覆盖沉淀池

为沉淀池安装不同色彩的密封式玻璃纤维强化塑胶盖面,这样不但能提升视觉效果,同时亦能有效控制污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气味。

已覆盖的沉淀池

已覆盖的沉淀池

除此之外,我们矢志推进可持续发展,昂船洲污水处理厂新建的工场及主泵房现正进行绿色建筑环境评估认证(BEAM Plus)评核,参与绿色建筑环境评估认证计划的建筑物会获得一个标签,显示楼宇的整体质素。为展示我们致力保护环境的决心,我们在现有建造合约上对楼宇效能作出多项调改和提升。改善工程包括设置废物回收室、利用玻璃混凝土作铺路物料、重用拆卸工程废物、增设太阳能光伏板和使用发光二极管(LED)灯具节省能源、选用分槽式冲水厕所节约用水,以及加装通风机改善室内空气质素。

绿色建筑环境评估认证评估范围

绿色建筑环境评估认证评估范围

昂船洲污水处理厂外貌

昂船洲污水处理厂外貌

建议于启德河改善工程工地进行绿化及生态保育工程

启德河是东九龙的主要排水道之一,起点位于黄大仙蒲岗村道,经彩虹道及毗邻东头村和东汇村的东光道流至太子道东转入地底,横越启德发展区,最后流入维多利亚港。启德河全长约2.4公里,早于数十年前配合前启德机场一同兴建,已不足以符合现行的防洪标准。在暴雨期间,彩虹道经常发生水浸,严重影响黄大仙和邻近地区的交通。启德河改善工程现正进行中,目的是提高启德河的排洪能力,纾缓邻近地区的水浸风险。

启德河位置

启德河位置

为鼓励公众参与启德河的规划,我们于2010年及2011年先后举行两个阶段的「共建启德河」公众参与活动。从咨询结果可见,公众冀盼启德河在发挥重要的防洪作用之余,也可活化为翠绿宜人的河道及优美的城市特色。为达到市民的期望,我们在启德河改善工程加入了多项园境、绿化及生态环境保育元素,希望活化启德河成为一条富吸引力的城市绿化河道。有关的绿化工程包括沿着河堤装设花槽及人工仿石,并于河床种植经挑选的水生植物,以营造自然景致。河道两旁上现有的花岗石矮墙将尽量保留作文物保育。虽然现有的河岸环境生态价值较低,但我们准备在启德河河床加设鱼洞穴和天然石块,藉此改善微生境及优化物种的多样性。西贡蚝涌河进行河道改善工程时亦有加设这类设施,成效甚佳。

启德河改善工程现正分阶段进行。启德河上游(蒲岗村道至东光道)的建造工程已于2011年10月动工,预计于2017年完竣。此外,我们亦计划于2013年年底展开中游(东光道至太子道东)的建造工程。土木工程拓展署已于2013年年初展开位于启德发展区的下游改善工程,预计于2018年竣工。

在蚝涌河建造溪内保护区,供鱼类、无脊椎动物和其他水生动物在河水流速高时栖身

在蚝涌河建造溪内保护区,供鱼类、无脊椎动物和其他水生动物在河水流速高时栖身

沿蚝涌河装置导流石块,以改变下游的流向和流速,藉此创造多元化生境/保护区

沿蚝涌河装置导流石块,以改变下游的流向和流速,藉此创造多元化生境/保护区

活化后启德河的切面及立视构想图

活化后启德河的切面及立视构想图

渠务署设施的绿化工作

在2012-13年度,本署继续在各工程项目积极进行绿化工作,当中包括在新项目及现有设施加入天台绿化。年内,我们共种植了超过3,300棵乔木和56万棵灌木,并增设3,200平方米的绿化天台。

增设的绿化天台面积

于2012年落成的绿化天台工程包括大元污水泵房、长沙湾污水泵房、水船街污水泵房及土瓜湾基本污水处理厂。这些绿化天台不仅美化环境,更能在夏季时降低建筑物顶层的温度,有助缓减热岛效应。

土瓜湾基本污水处理厂的绿化天台

土瓜湾基本污水处理厂的绿化天台

沙田污水处理厂的绿化天台

沙田污水处理厂的绿化天台

旧墟污水泵房的绿化天台

旧墟污水泵房的绿化天台

兆康污水泵房的绿化天台

兆康污水泵房的绿化天台

水船街污水泵房的绿化天台

水船街污水泵房的绿化天台

渠务署设施的垂直绿化与相关的研究和发展

本署自2009年6月起与香港大学合作,于沙田污水处理厂内的4个污泥贮存缸外墙进行垂直绿化研究,探讨不同攀缘植物的绿化表现及它们对外墙散热的成效。研究成功于2013年3月完成,结果显示被植物覆盖的外墙表面,在夏天的温度可减低摄氏7度。此研究项目荣获「香港园境师学会设计大奖2012」规划与绿化研究组别优异奖。

此外,我们有系统地研究了以两种攀缘模式生长的20种攀缘植物,即依靠钢网支架生长的模式与自行在混凝土上攀爬的模式。研究显示,依靠钢网支架生长的垂直绿化模式与自行攀爬模式的绿化效果非常理想。研究为期30个月,期间记录了20种攀缘植物的生长特性及表现,这些资料对日后的绿化项目有很大帮助。由于安装简单、保养容易、安装成本较低及有良好的绿化效果,我们会鼓励工程人员在新工程及现有的设施加设以上两类攀缘植物。

沙田污水处理厂的垂直绿化

赤柱污水处理厂的室内垂直绿化

赤柱污水处理厂的室内垂直绿化

除了以上两种垂直绿化植物攀缘模式外,我们亦尝试探索利用专属垂直绿化系统于室内进行垂直绿化的可行性。2013年1月,我们在位于岩洞内的赤柱污水处理厂尝试种植了逾60米长的室内垂直绿化墙,并安装了5款不同的垂直绿化系统。我们将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同研究所安装的室内垂直绿化系统,测试它们的表现及其成本效益。有关研究预计于2014年完成。

大埔的绿化工程及生态保育措施

于大埔区的雨水排放改善工程不单纾缓区内的水浸风险,同时亦在区内进行具价值性的绿化工作。为保育原有河道的生态价值,我们的工程师所设计的雨水排放设施均注入以下所列举的不同环保元素。

模仿原有河道特征

为纾缓当区的水浸风险,我们在现有的大埔河道进行改善工程以增加河道的排水流量,而河道堤岸两旁均铺设石笼或混凝土草格,模仿原有河道环境。

在河道内两旁铺设石笼

在河道内两旁铺设石笼

在河道内两旁铺设石笼

在河道内两旁铺设石笼

有些天然河道的河床是以石块为主。在进行河道改善工程后,我们采用了乱石基底,模仿原有天然溪涧的环境,促使生物繁衍。乱石基底由不规则的石块和卵石组合而成,取替单一大小的河床石块,能使河道形成深池和浅滩,为土生的大小鱼类提供栖息空间。

在河床内放置不规则的石块和卵石

保留原有河道的基底

在水浸风险较低的地区进行河道改善工程时,我们没有采用掘深和扩阔河道的方案。取而代之,我们会在河岸两旁加建防洪墙,保留原有河道的基底,从而保育原有河道的生态功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更会将一段原有河道保留,以保育河中生态及减低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保留一段约二百米长的原有河道

保留一段约二百米长的原有河道

在河岸两旁加建一米高的防洪墙

在河岸两旁加建一米高的防洪墙

河岸绿化

为促进河道绿化,我们的工程师及园境师沿河岸两旁广植经挑选的植物,以改善河岸景观及生物多样性。我们亦小心保护在原有河道四周的树木,减低河道改善工程对天然环境的影响。

河岸两旁广植经挑选的树木

保护河岸原有的树木

保护河岸原有的树木

修改河道岸线以保育原有树木

修改河道岸线以保育原有树木

在九龙坑村的生态保育工作

我们在九龙坑河溪发现了一种稀有的淡水鱼,名为「侧条光唇鱼」。为了保育这珍贵的生态资源,我们在进行河道改善工程前于上流区域建造了一组临时鱼池,迁移河溪中的侧条光唇鱼至鱼池内暂时栖息。在完成河道改善工程及恢复栖息地后,侧条光唇鱼会从临时鱼池迁回完成治理工程后的河道,继续繁衍。

河道改善工程进行前在河溪捕捉侧条光唇鱼

河道改善工程进行前在河溪捕捉侧条光唇鱼

侧条光唇鱼的特征为躯干上有一条深色横带及6至7条黑色直条纹

侧条光唇鱼的特征为躯干上有一条深色横带及6至7条黑色直条纹

临时鱼池设有上盖,防止鱼池受阳光暴晒,鱼池周边亦设有围网,避免人为骚扰

临时鱼池设有上盖,防止鱼池受阳光暴晒,鱼池周边亦设有围网,避免人为骚扰

在林村谷的生态保育工作

林村河是受保护两栖类动物香港蝾螈的栖息地。为了保育这珍贵的生态资源,在进行河道改善工程前及每年旱季工程重新开展前,我们捕捉工程范围河道内的香港蝾螈,然后随即将它们迁往工程范围以外的上游河道。

于河道改善工程进行前在河道捕捉香港蝾螈

于河道改善工程进行前在河道捕捉香港蝾螈

香港蝾螈腹部橙色的不规则斑纹

香港蝾螈腹部橙色的不规则斑纹

于工程范围以外的上游河道将捕获的香港蝾螈放生

于工程范围以外的上游河道将捕获的香港蝾螈放生

绿化天台模拟图

绿化天台模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