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之聲

2020年12月 一百零三期
編者的話
專訪渠務署新任署長彭雅妮女士
從「鄰避」到「鄰里」
創新科技化危為機 沙頭角臨時污水處理廠
2020 年申訴專員嘉許獎
不一樣的部門頒獎典禮
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工程屢獲殊榮
老闆的得力助手 Jenny榮休感言
綠建環評
渠務之星
渠記相簿:家居盆栽
渠記遊戲皇「估估看」抽籤儀式及答案公布 抽籤儀式及答案公布
「渠記遊戲皇」: 英文填字遊戲
多謝Simon
慎防利益衝突( 五 )
前助理署長(操作維修) 陳柏強先生退休生活的點滴
遙控科技 樂此不疲
在渠務署十年的「流金歲月」
讀者投稿
渠記廚房之網上冰皮月餅班
製作「健腦 Kit Set」和公布首年度「渠心關顧」嘉許計劃成績
重拾往昔 — 泵房新姿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從「鄰避」到「鄰里」
渠務署之所以經常被稱作「無名英雄」,不僅僅是因為署方作風低調,默默為市民提供優質服務,其實背後還另有原因。雖然渠務署的抱負是「提供世界級的污水和雨水處理排放服務,以促進香港的可持續發展」,但很多渠務設施屬於厭惡性設施,容易產生「鄰避效應」(Not In My Backyard或簡稱N.I.M.B.Y.,意為「不要在我家後院」),令鄰近居民敬而遠之。以往,署方轄下設施大多採用簡樸的設計,但求實用,不求美觀。不過,隨着城市急速發展,原本遠離市區的渠務設施已被民居包圍,兩者之間的距離日漸減少。有見及此,渠務署近年致力開展不少美化工程,務使各類型設施融入社區,例如設有大面積垂直綠化牆的大坑東蓄洪池、外牆飾有風帆圖案的赤柱總污水泵房等。
渠務署一直重視和支持美化社區的工作。近年來,香港各區出現不少外牆壁畫作品,為署方帶來美化社區環境的好主意。適逢地產發展商有意為黃埔花園設計一系列壁畫,渠務署2019年12月應公司邀請借出黃埔花園污水泵房兩幅外牆,讓芬蘭籍女藝術家Riitta Kuisma以繪畫形式美化周邊環境,把藝術融入社區。
在壁畫的設計擬定好後,藝術家花了約一個月時間繪製黃埔花園污水泵房外牆的作品,並於本年7月中旬完成創作,為渠務署黃埔花園污水泵房以至整個黃埔區帶來煥然一新的氣象。壁畫以大自然為設計概念,繪有多種花卉和樹木,綠意盎然。在壁畫中,天藍色的背景襯托出色彩斑斕的金剛鸚鵡和孔雀。壁畫充滿熱帶風情,彷彿拉近了城市與郊野之間的距離。另外,樹上的鞦韆使人感覺悠然自在,讓心靈在繁囂的鬧市中得到片刻喘息的空間。畫中綠油油的樹林取代了以往的素色石屎牆壁,起了美化環境的作用,有效地把藝術與泵房融入社區,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使「鄰避」變成「鄰里」。
污水處理部 2
社區關係主任
袁靜文
污水處理部 2
機電工程師
陳敬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