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湾海滨长廊公共艺术作品设计比赛
是次比赛共收到二十八份高质素参赛作品,反应非常踊跃。参赛者均深切理解设计主题,即推广维多利亚港之美,并充分表达出渠务署对「蓝绿建设」的重视,相关设计概念更涵盖海洋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令人印象深刻。渠务署将于后继为放置于海滨长廊的艺术品的详细设计过程中,考虑这些宝贵的意念。
冠军
参赛学生:郑展鹏
作品名称:蓝绿心川
设计概念:
「蓝绿心川」的设计概念源自渠务署的蓝绿建设和利水策略,揉合绿化景观至水道之中,以达至共生互利的效果。作品主体由300个大小不一的渠盖状半透立体拼凑而成,每个都刻有代表圆清方浊的纹理。艺术装置的蓝色主调和基座镜面代表水道景观及水资源再利用,绿色主调和基座周边的植物则意味着绿化景观及水质过滤,让市民显然易见地明瞭到渠务署的可持续务水理念和工作。
基于作品基座座向,「蓝绿心川」考虑及营造于不同方向观赏时独有的视觉效果,从海心公园沿海滨长廊方向走近作品时可以看到主体中心的心形波浪纹面材,心形面向着海心公园的方向,从另一个入口望向作品时则可以通过「川」字状立面远眺维港景色,市民可细赏作品「城川汇港」的意味。
亚军
参赛学生:袁柳君、郭梓祺
作品名称:源浊流清
设计概念:
作品面朝维多利亚港,背朝土瓜湾基本污水处理厂。水流由污水处理厂的方向流向维港,从浊变清,象征渠务署多年来秉持使命,缔造洁净港湾。渠务署的工作大多在地底进行,市民难以察觉。因此作品顶部有个打开了的渠盖,向市民展示渠务署的贡献。渠盖边缘的灯管使用收集到的太阳能来发电,以推广绿色能源的使用,亦能在夜间保持作品的观赏性。作品在向海的方向加入了花朵形状的人体感应灯,当市民将手在感应器上方划过时,花朵就会自动发光。一方面提高作品的互动性,另一方面象征市民的参与有助提升香港水质,为下一代建造更健康的环境,种出光辉的未来。
季军
参赛学生:甄泽峰、何永一
作品名称:城中绽放
设计概念:
城中绽放,概念源自蒲公英,它的种子在空中飞翔散播各地,象征自然在城市中传播和扩展,配合土瓜湾海滨的地理环境,将上述象征意义传达维港两岸。为响应蓝绿愿景的信念,特意减少电子装置转而利用自然资源,包括善用风力推动艺术装置和太阳的光线折射,令艺术既环保又不失趣味。物料使用上,建议使用再生塑料,向大众传递「环保可以由一粒塑胶、一个行为做起」的理念。
优异奖
参赛学生:邓俊铧
作品名称:呼吸之树
设计概念:
公共艺术作品「呼吸之树」可以为土瓜湾创造全新的地标,使海滨长廊增添色彩与活力,让市民可以在海傍享受闲游之乐。
作品的形态犹如树木一般的纵横交织,和墙后的树木形成视觉上的对比,与维多利亚港相映成趣。透过取用双色玻璃为设计物料,使它能够在不同的光线和视角下映射出多种色彩,营造生动活泼的时刻,给予公众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及体验。午后阳光穿透双色玻璃投射到地面上时,为海滨长廊染上更缤纷美丽的颜色。透明的玻璃立柱可以收集雨水,并将雨水引至地下排水系统储存作灌溉植物之用,向公众展示了「蓝绿建设」的概念。
除了阳光带来的特色外,作品上的灯光更让它在夜晚摇身一变成为集艺术气息及动感于一身的地标,与维多利亚港两岸的公共艺术品互相呼应,为土瓜湾海傍增色添彩,令游人可以沉醉于灿烂繁华的城市夜景中。
优异奖
参赛学生:黄浩源、林振杰、陈颖进
作品名称:迷雾中的土瓜湾
设计概念:
作品主题为迷雾中的土瓜湾,寓意污染笼罩土瓜湾,我们应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令美丽的夜景得以延续。
利用胶樽作为作品的主要材料,可以改变胶樽的价值,将污染环境的物料重新善用来美化景观。
展亭外层使用象征迷雾的深色胶樽,并以铝枝固定框架。因胶樽的透光特性,所以在日间可以从展亭外隐约望见里面的地图雕塑。雕塑的LED灯以土瓜湾唐楼群的色彩为配色,标志着瑰丽的夜景,夜间更可以在展亭内外欣赏和拍摄灯饰。
展亭在维港方向设置开口,并附设座位,让市民能够在展亭内一边休息一边观赏维港景色。铝枝挂满攀藤植物以绿化景观,展亭顶部利用注满清水的透明胶樽以折射阳光,达到节约能源及减少排放的目的。
评判团成员(由左至右):丘卓恒先生, JP、彭雅妮女士, JP、吴永顺先生 S.B.S., JP、卢佩莹教授, JP、梁刚锐先生B.B.S., JP
评判团评审参赛作品
一众颁奖典礼嘉宾(后排)和得奖者(前排)合照
冠军得奖者郑展鹏先生(中)和颁奖嘉宾吴永顺先生 S.B.S., JP (左)及彭雅妮女士, JP(右)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