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之聲

2019年6月 九十七期
編者的話
專訪助理署長/設計拓展 - 黃緒勤先生
渠務署30周年 - 員工及親友寵物同樂日 創新的渠務署 - 今次寵物才是主角
工程管理部
送舊迎創新
與退休同事茶敘
人物專訪:王健文先生
「工地安全及整潔獎勵計劃(2018)」頒獎典禮 - 同享工地安全及整潔成果
渠務署2019年科研茶聚 - 風雨不減的熱情
污水處理中的化學世界
榮休專訪 - 梁爵麟先生
親善探訪計劃
渠少
渠務之「星」
香港工程師學會「工程師體驗巡禮」
沙田污水處理廠午間跑步隊
渠記廚房雪花酥製作班
「愛‧身歷耆境」- 2小時體驗模擬高齡衣體驗活動
「愛‧耆樂無窮」- 生命故事記念冊
「愛‧自然」育養海岸計劃
「愛‧回書」- 書籍、益智遊戲及禮品回收及分享活動
第8屆國際水協亞太地區會議及展覽
重拾往昔
家有喜事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送舊迎創新
我們不甘於因循守舊、隨波逐流,銳意改革創新、領導潮流!為響應政府推行的「建造業2.0」,排水工程部負責「建造櫻桃街箱形雨水渠旱季截流器」的工程團隊,3月11日參觀建造業創新及科技應用中心,決意發掘能為工程項目開源節流並縮短工期的法門。參觀期間,我們發現不少創新建築技術能有助節省工程成本、促進生產力、提高建造質素及改善工地安全。
建築信息模擬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BIM)
BIM的三維數位建築模型能協助工程師將抽象而複雜的設計形象化,提升工程規劃和設計的效率及準確性,從而節省能源、降低成本、事半功倍。我們已於「建造櫻桃街箱形雨水渠旱季截流器」工程項目中採用BIM,在設計階段以此進行碰撞分析,並解決可預見問題,避免工程延誤。此外,我們應用BIM進行會議,例如在機電工程會議中,我們運用BIM模擬工程影片及圖片介紹擬議工程設計,具體呈現不同設計方案,讓同事掌握各項細節,有助分析及討論各方案的可行性及優點,從而提高會議效率。
「供製造和裝配的設計」Design for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 (DfMA)
DfMA旨在簡化工程組件的製造程序和提升組裝效率,鼓勵工程人員在預製工場生產易於裝配的組件,減少在工地施工的時間,從而提升工程質量、降低成本、縮短工時及提升工地安全。配合BIM的三維數位建築模型,DfMA組件的組裝過程便能呈現眼前,有效提升效率和準確性。我們計劃於「建造櫻桃街箱形雨水渠旱季截流器」工程中首次引用DfMA概念,相信可讓業界借鑒。
人工智能監察工地
在工程項目應用人工智能是近年新猷。透過實時監察工地狀況,人工智能系統能點算工地人數,並分析工人的動作及所配戴的安全配備(如安全帽及反光衣),從而預測可能出現的危險行為,及時提醒安全主任及相關工程監督,預防工人受傷。我們將於本署工程項目引進此技術,以提升工地安全。
數碼化資源管理
定期保養和檢查起重裝置和相關設備對保障工人安全尤關重要。勞工處為起重機械及起重裝置的檢查、檢驗和測試提供指南,以確保有關設備安全可靠。過去這些檢查單靠紙張記錄,不易查找。數碼化資源管理採用ID標籤,工程人員可透過應用程式獲取起重機械及裝置的資料(如負載信息和檢查記錄),從而提升工地安全管理的效率。該管理模式亦可提醒工程人員定期檢查有關設備,減低工地事故的機會。
動力外骨骼
當工友提取重物,動力外骨骼能透過感應其肢體動作,把施力點由腰部轉移到大腿,從而減輕工人背部所承受的壓力,減低受傷風險。
總結
是次參觀活動讓我們眼界大開,認識到不少創新建築技術。我們擬將部分合適的科技應用到「建造櫻桃街箱形雨水渠旱季截流器」工程中,務求節省工程成本、縮短工時、提高建造質素及改善工地安全。同事及承辦商不妨抽空到中心參觀,發掘更多嶄新技術,積極提升工程管理質素。
排水工程部
工程師
馮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