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之聲

2019年1月 九十五期
編者的話
上下一心應對「山竹」
淨化海港計劃獲頒2018年度 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Edmund Hambly獎章
迎接港珠澳大橋開通
新界北渠務部
部門頒獎典禮
退而不休 - 容建基 (Kelly Sir)
發展局副局長參觀石湖墟污水處理廠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葱的歲月」Part III
「那些年大Sir青葱的歲月」Part II 上期答案
「那些年大Sir青葱的歲月Part II」抽籤及頒獎儀式
渠務之「星」
第13屆國際環保博覽
親善探訪計劃
渠少facebook
污水處理課程(機電)5圓滿結業
山竹「魚肉」全城裹足
苗圃行動挑戰12小時 慈善越野馬拉松2018
樂施毅行者2018 — 再闖高峰
渠務署龍舟隊 槳風震長洲
第14屆中電友誼杯籃球邀請賽
黏土花製作班
篷船
「愛.耆樂無窮」長者興趣班
友.導向 2018/2019 (第一部分) 大手牽小手。起航
重捨往昔
家有喜事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篷船
父親曾教我摺帶篷的小船。紙船放入水中悠悠晃晃,風一吹,竟在水面飄行起來。我小時從未見過滿載船員和漁獲的船隻,心裹甚是掛念,連夢境也依稀勾勒出船兒敏捷穿梭橋洞的優雅動作。夢裹一面面被風吹得鼓脹的白帆,還有桅杆、甲板、櫓等,和父親故事裹的船十分相似。幼時若能登上夢中蕩漾著搖櫓聲和歌聲的船,定會很感動。
我住的地方看不到篷船,竹排倒是有的。它停靠在河邊以粗繩捆綁,在野草間飄蕩,與沈從文筆下的木筏相似,但跟父親講述的船畢竟有別。先生描繪的木筏還能種菜真是聞所未聞。
父親說的是有篷的船,能擋風遮雨。浙江一帶的烏篷船就可以蔽日,像屋頂一樣,可以給人帶來舒適。現在想來,爸爸的話自有一番道理。以往的船隻沒篷,遇上惡劣天氣,寒風和波浪夾襲而來,漁民往往一身狼狽。「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裹」的險象,外人不以為意,興許還視之為一道風景。只有漁人心裹清楚,一葉扁舟輕盈得司憐,稍不留神還有覆船之虞。自從船隻有了篷,海上人家的心也多了一份安寧。
每次提及篷船,父親照例會提起外公。外公年輕時在船上當過學徒,到過不同國家,帶回不少舶來品,可是日子過得並不順心。據說,船往往要行駛十天甚至半月才能靠岸。船員在海上的日子身兼數職,即使生病、暈船、遭遇風浪等情況,都要一力承擔。他們常年日曬雨淋,皮膚黝黑;深夜難耐,常感空虛寂寞,只有借酒消愁,而更多的還是對家人的惦念。父親很敬重外公,他說外公用雙手和智慧支撐母親一家,為家人帶來溫暖,是大家的倚靠。他還說,外公是條與海浪搏鬥大半生的巨輪。
父親或許不知道,他和外公一樣,是我們依賴的篷船。
父親還小時,奶奶已病逝,爺爺管教甚嚴,他表面聽從,家務農務都幹得井井有條,但骨子裹還是一副不務正業的樣子。直至後來,姐姐出世,他才覓得木匠工作,聰說還是爺爺介紹的。之後我和妹妹出生,他才來到香港找工作,搭建棚架。棚架很高,他差點從架上摔下去,我們聽了膽戰心驚。他從香港寄回來的生活費,蘸滿辛酸,但他從沒有在我們面前埋怨半句。
另有一次經歷,我現在依然記憶猶新。
四年前,我得了一場重病,上不了學,須到隔岸的診所看醫生。那是我第一次乘搭街渡。沿途清風陣陣,夜色醉人。朦朧的月光浸染在黑色的海水裹,與泛起的白沫一齊翻騰著拍打岸邊,響聲自然生動,在乘客心裹彌漫迴旋。
登船後,爸爸就合上眼瞼。他擔心我的病情,我清楚不過。出門前,他問了幾個相知,確定診症時間,免得白走一趙。他原是憂心我走不了長路,所以找了離家不遠的診所。
我當時已病了近半個月,輾轉換了三個醫生,服了不少藥,胃口不好,夜裹也咳嗽,整天頭暈嘔吐,走起路來十分乏力。爸爸白天工作已經很疲憊,被我一折騰,夜裹睡不了幾小時,本來強壯的身體也支持不住。他打了一會盹,船一靠岸,他的身體不經意地抖了一抖,仿彿受到突然的驚嚇。
在診所,醫生按慣例為我量度體溫,並詢問病情。我正想開口,父親已搶先回答了。看到父親緊張的模樣,醫生也尷尬地笑了笑。
回程之時,天下起驟雨。雨點似亂箭一樣射下來,船身不由地搖晃。父親又開始打盹。冷風吹進船艙,有幾分寒意,但我卻覺得,再大的風雨也不可怕。
父親近來似乎有許多煩惱,作為女兒的不能為他分擔,只好做了幾隻篷船。他看看看著,若有所悟,心情輕鬆了不少。爸爸,這幾隻篷船是我小時候你教我摺的,你還記得嗎?篷船在我記憶的長河中流淌,載走我心中的徬徨。我知道它也能帶走你的憂愁,一定能,一定。
木木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