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务之声

2019年6月 九十七期
編者的話
專訪助理署長/設計拓展 - 黃緒勤先生
渠務署30周年 - 員工及親友寵物同樂日 創新的渠務署 - 今次寵物才是主角
工程管理部
送舊迎創新
與退休同事茶敘
人物專訪:王健文先生
「工地安全及整潔獎勵計劃(2018)」頒獎典禮 - 同享工地安全及整潔成果
渠務署2019年科研茶聚 - 風雨不減的熱情
污水處理中的化學世界
榮休專訪 - 梁爵麟先生
親善探訪計劃
渠少
渠務之「星」
香港工程師學會「工程師體驗巡禮」
沙田污水處理廠午間跑步隊
渠記廚房雪花酥製作班
「愛‧身歷耆境」- 2小時體驗模擬高齡衣體驗活動
「愛‧耆樂無窮」- 生命故事記念冊
「愛‧自然」育養海岸計劃
「愛‧回書」- 書籍、益智遊戲及禮品回收及分享活動
第8屆國際水協亞太地區會議及展覽
重拾往昔
家有喜事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送旧迎创新
我们不甘于因循守旧、随波逐流,锐意改革创新、领导潮流!为响应政府推行的「建造业2.0」,排水工程部负责「建造樱桃街箱形雨水渠旱季截流器」的工程团队,3月11日参观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应用中心,决意发掘能为工程项目开源节流并缩短工期的法门。参观期间,我们发现不少创新建筑技术能有助节省工程成本、促进生产力、提高建造质素及改善工地安全。
建筑信息模拟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BIM)
BIM的三维数位建筑模型能协助工程师将抽象而复杂的设计形象化,提升工程规划和设计的效率及准确性,从而节省能源、降低成本、事半功倍。我们已于「建造樱桃街箱形雨水渠旱季截流器」工程项目中采用BIM,在设计阶段以此进行碰撞分析,并解决可预见问题,避免工程延误。此外,我们应用BIM进行会议,例如在机电工程会议中,我们运用BIM模拟工程影片及图片介绍拟议工程设计,具体呈现不同设计方案,让同事掌握各项细节,有助分析及讨论各方案的可行性及优点,从而提高会议效率。
「供制造和装配的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 (DfMA)
DfMA旨在简化工程组件的制造程序和提升组装效率,鼓励工程人员在预制工场生产易于装配的组件,减少在工地施工的时间,从而提升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时及提升工地安全。配合BIM的三维数位建筑模型,DfMA组件的组装过程便能呈现眼前,有效提升效率和准确性。我们计划于「建造樱桃街箱形雨水渠旱季截流器」工程中首次引用DfMA概念,相信可让业界借鉴。
人工智能监察工地
在工程项目应用人工智能是近年新猷。透过实时监察工地状况,人工智能系统能点算工地人数,并分析工人的动作及所配戴的安全配备(如安全帽及反光衣),从而预测可能出现的危险行为,及时提醒安全主任及相关工程监督,预防工人受伤。我们将于本署工程项目引进此技术,以提升工地安全。
数码化资源管理
定期保养和检查起重装置和相关设备对保障工人安全尤关重要。劳工处为起重机械及起重装置的检查、检验和测试提供指南,以确保有关设备安全可靠。过去这些检查单靠纸张记录,不易查找。数码化资源管理采用ID标签,工程人员可透过应用程式获取起重机械及装置的资料(如负载信息和检查记录),从而提升工地安全管理的效率。该管理模式亦可提醒工程人员定期检查有关设备,减低工地事故的机会。
动力外骨骼
当工友提取重物,动力外骨骼能透过感应其肢体动作,把施力点由腰部转移到大腿,从而减轻工人背部所承受的压力,减低受伤风险。
总结
是次参观活动让我们眼界大开,认识到不少创新建筑技术。我们拟将部分合适的科技应用到「建造樱桃街箱形雨水渠旱季截流器」工程中,务求节省工程成本、缩短工时、提高建造质素及改善工地安全。同事及承办商不妨抽空到中心参观,发掘更多崭新技术,积极提升工程管理质素。
排水工程部
工程师
冯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