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务之声

2019年6月 九十七期
編者的話
專訪助理署長/設計拓展 - 黃緒勤先生
渠務署30周年 - 員工及親友寵物同樂日 創新的渠務署 - 今次寵物才是主角
工程管理部
送舊迎創新
與退休同事茶敘
人物專訪:王健文先生
「工地安全及整潔獎勵計劃(2018)」頒獎典禮 - 同享工地安全及整潔成果
渠務署2019年科研茶聚 - 風雨不減的熱情
污水處理中的化學世界
榮休專訪 - 梁爵麟先生
親善探訪計劃
渠少
渠務之「星」
香港工程師學會「工程師體驗巡禮」
沙田污水處理廠午間跑步隊
渠記廚房雪花酥製作班
「愛‧身歷耆境」- 2小時體驗模擬高齡衣體驗活動
「愛‧耆樂無窮」- 生命故事記念冊
「愛‧自然」育養海岸計劃
「愛‧回書」- 書籍、益智遊戲及禮品回收及分享活動
第8屆國際水協亞太地區會議及展覽
重拾往昔
家有喜事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荣休专访 - 梁爵麟先生
《渠务之声》有幸邀得于本年6月荣休的梁爵麟先生(CL)接受专访,与同事分享他在渠务署的难忘工作点滴及退休生活展望。
精于治水,亦擅于救火
CL在香港大学毕业后,在本地及加拿大的工程顾问公司工作了十年,并于1993年7月15日加入本署,在土地排水部工作,参与全港土地排水及防洪策略研究 (Territorial Land Drainage and Flood Control Strategy Study, TELADFLOCOSS),以及雨水排放整体计划研究(Drainage Master Plan Studies),负责组织有关水浸黑点的统计资料、进行防洪观察、订立水浸报告系统,以及研究有关雨水及极端海潮的设计标准。
CL在土地排水部工作约七年后,于2000初加入排水工程部,负责管理施工中的工程项目,并担任元朗竹园村乡村防洪计划、元朗围乡村防洪计划及新田东主排水道工程合约的驻工地工程师,带领工程团队完成项目。至于有效缓减上环水浸问题的上环雨水泵房项目,亦是由CL负责监督设计、招标及施工。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CL参与由发展局统筹的四川重建项目。然而,CL只在该局工作了两个月,即被急召回归本署土地排水部,并一直服务至今。
CL回归本署后,身负重任,在高峰期曾同时担任四个工程合约的Engineer's Representative(工程师代表)及驻工地工程师,当中不乏富挑战性的工程合约,如元朗、上水及粉岭的防洪工程。有关工程因各种原因而延误竣工,情况严峻,CL笑言当时担当了「救火」队队长的角色。CL尤记得2010年大埔河沙埔仔村的水浸意外。他忆述:「意外后,和同事、顾问公司及承建商同心协力,迅速完成了善后工作,并尽快完成工程,令水浸不再重现。这次经验令我更了解及早防范和处理工程风险的重要性,对我日后的工作有很大启发。」
近年,CL与跑马地及新工程合约(NEC)可谓「三为一体」。他自2012年9月开始,担任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的 Project Manager's Representative(项目经理代表)。此项目采用NEC,推广与承建商合作互信,成效斐然。项目提早完工,让CL有更多时间将NEC的精髓(包括危机管理、分包商聘书夥伴合作)与其他政府部门同事和业界分享。
多谢渠记及各老友记!
CL觉得渠务署是「消防局」及「大学」的合体,既是个机动部队,防洪防灾,为民请命,亦是个专业学舍,培训专业精英。
本署人员须了解和分析气候变化(包括暴雨、潮汐、台风),以防洪治水,工作颇具挑战性。工程设计、进度及防洪能力直接影响市民日常生活,因此,CL特别喜欢部门的防洪工作,冀透过改善工程,为民服务。
本署成立30年以来一直与时并进,竭力推动创新思维、科研发展、引进先进概念和推动建筑业发展。CL指有幸在这方面身先士卒,不断试验创新工程项目(包括研究防洪策略和标准、推展新界主要河流工程、建造跑马地及上环雨水蓄洪池、进行河道绿化,以及推广蓝绿建设和新工程合约),并与上司和同事不断学习,克服困难,发挥工程师的专业精神和智慧。
CL加入本署26年,他指能与一众前线兄弟在狂风暴雨期间,走遍全港进行工程,真的永生难忘。更难得的是,全港水浸黑点不断减少,而且工作获得各方认同,工程团队屡获殊荣,包括「2017年公务员优质服务奖励计划」的队伍奖(专业服务)金奖和部门合作奖优异奖,以及「2018年中国水利学会」的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CL曾负责无数工程项目,而印象最深刻的是上环雨水泵房和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
与维港搏斗 - 上环雨水泵房
2005年6月24日,时任行政长官曾荫权先生上任翌日,便到受严重水浸影响的港岛中西区巡视及慰问商户。CL 指政府关注事件,并敦促本署加快进行防洪工程,以减少日后水浸风险。这无形中对2006年施工的上环雨水泵房项目造成压力,促使我们分秒必争,尽早完工。
施工期间,我们面对一项重大挑战。2008年6月7日一场豪雨后,上环再次成为重灾区,水深一度及胸。该区不少海味店的参茸海味遭淹浸,商户损失惨重。当时工程陷入困境,工程人员既要处理水浸,又要面对公众质疑工程成效,可谓四面楚歌。
幸好,最终团队上下一心,排除万难,令工程如期于翌年3月雨季前竣工并投入运作。工程完成至今,该区的水浸现象已不复见。推展这项工程虽然艰辛,但最终成效显着,实在令人欣喜自豪。
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的苦与乐
苦(与水为伍):
湾仔及跑马地是水浸黑点,每逢雨季便会受到天雨及涨潮影响;而已完成的工程亦会因恶劣天气而受损,影响整体工程进度。因此,暴雨期间,我们须小心监察附近去水设备,二十四小时全天候戒备,确保机器运作正常。当时除了心中叫「苦」,也看到在雨中工作的前线人员的「苦」。
乐(与人为乐):
工程期间,CL认识了整个工程团队约300人,当中包括不同部门及团体代表,如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建筑署、机电工程署、民政事务署、警务处、消防处、香港赛马会、香港足球会、区议会、学校、医院,以及体育团体等。大家一直齐心防洪,发挥NEC互助互信精神,务求做得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工程完竣,水患得以根治,又能觅得知己,绝对是最快乐的一刻。
醉心土木工程,选择正确
回顾30多年的工程师生涯,CL觉得当土木工程师是个正确选择,因为自己本身喜欢计算、思考、风险分析,以及解决复杂问题。CL非常喜欢才华横溢的侦探福尔摩斯,笑言自己如果没有当土木工程师的话,或会当上侦探,因为侦探也是会一手包办搜证、分析、研究等工作,从而解决问题。
CL寄语年轻工程师 - 学海无涯、寻根究底。他补充说:「建筑业日新月异,充足的工程知识和稳固的理论基础是当工程师的要素,有助大家持续向多方面发展。同时,工程师遇到难题时,须以科学法则和逻辑找出问题核心,并运用工程知识和经验,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不休、承传
对于退休生活,CL透露未来仍会献身工程界,并冀把自己的工程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年青一代。
工作以外,CL喜欢去旅行,特别爱到中国内地(例如北京、西安等古城)旅游,从中了解当地文化、建筑和历史。此外,他亦不时到本地郊野公园舒展身心。CL同时热爱运动,是运动高手,球类运动无一不欢,其中最钟爱足球。
CL的偶像是全能足球员荷兰球王告鲁夫,他左右脚皆能,盘传射技术精湛,虽说他是中锋,但这一刻你见他在禁区射门,下一刻或已在己方禁区协防,然后再到中圈附近组织攻势。全能足球精髓的「十上十落」,指攻守一体,是当年崭新的理论。CL从告鲁夫身上领会到团队合作、创新求爱、 胆色过人,以及多才多艺的重要,这全都能应用在工程项目管理。
最后,《渠务之声》感谢CL抽空接受访问,并祝愿CL荣休生活愉快,身体健康。在不休之余,继续享受和家人及朋友的欢乐时光。
《渠务之声》采访队队长
顾问工程管理部
工程师
邓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