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务之声

2019年6月 九十七期
編者的話
專訪助理署長/設計拓展 - 黃緒勤先生
渠務署30周年 - 員工及親友寵物同樂日 創新的渠務署 - 今次寵物才是主角
工程管理部
送舊迎創新
與退休同事茶敘
人物專訪:王健文先生
「工地安全及整潔獎勵計劃(2018)」頒獎典禮 - 同享工地安全及整潔成果
渠務署2019年科研茶聚 - 風雨不減的熱情
污水處理中的化學世界
榮休專訪 - 梁爵麟先生
親善探訪計劃
渠少
渠務之「星」
香港工程師學會「工程師體驗巡禮」
沙田污水處理廠午間跑步隊
渠記廚房雪花酥製作班
「愛‧身歷耆境」- 2小時體驗模擬高齡衣體驗活動
「愛‧耆樂無窮」- 生命故事記念冊
「愛‧自然」育養海岸計劃
「愛‧回書」- 書籍、益智遊戲及禮品回收及分享活動
第8屆國際水協亞太地區會議及展覽
重拾往昔
家有喜事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专访助理署长/设计拓展 - 黄绪勤先生
本署助理署长/设计拓展黄绪勤先生(Ken Sir)于1985年毕业,随即在结构工程顾问公司工作。翌年,Ken Sir加入政府,担任见习工程师,先在房屋署、路政署及运输署受训,其后于1989年9月加入本署,一直服务至今。Ken Sir曾在本署的土地排水部、顾问工程管理部及污水工程部工作,并由去年初起担任本署助理署长/设计拓展,迄今已在本署服务将近30年。
在本署工作期间,Ken Sir除了在初期参与设计锦田河及山背河的治河排洪工程外,其余时间则主要专注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他对污水工程部的工作感受特别深刻,曾负责数个大型污水处理工程,包括「搬迁沙田污水处理厂往岩洞」计划、石湖墟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及元朗污水处理厂提升为净水设施,并在进行工程时受到启发。Ken Sir说:「在现今社会,如期完成工程和达成工程目标只是工务工程的基本要求。政府工程师应有更广阔的视野,从多角度去研究工程项目,例如考虑市民的观点和思考事情的核心,将工程项目提升至另一层次,让渠务设施能融入社区。」
Ken Sir以石湖墟污水处理厂升级和扩建计划为例指出,渠务署计划加入园境设计元素和建造河畔步道,使石湖墟净水设施能够连结周边社区,为市民提供共享空间。为此,渠务署由2018年开始与香港社会创新顾问合作,推行名为「社区环境工作室@石湖墟净水设施及周边地区」的社区共创项目,实践「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 Approach)的概念,由顾问团队透过一系列的公众参与活动,包括访问、设置街站、举办公众工作坊和成立焦点小组,邀请市民大众、教育团体、环保组织,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就石湖墟净水设施的共享空间提供意见,一同构思以用家为本的方案。Ken Sir期望渠务署能够透过社区共创项目了解持份者的需要及期望,使石湖墟净水设施内的共享空间能够惠及市民和融入周边的自然环境及社区,并能以「可持续生活」和「地区历史」为主题配合社区教育计划,提升市民的生活质素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共融的社区。
Ken Sir又指出工程师要有大胆求真的精神,切勿让自己负责的工程限制自己的思想。他说:「就活化翠屏河的项目而言,我们除了要活化河道外,还希望改善水质问题。在进行工程时,我们既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也要经常保持工作动力,因为决心与动力都是带领我们不断进步的要素。」
Ken Sir表示自己是勇于尝试、敢作敢为的工程师,亦感谢各位上司和同事多年来对自己包容和支持。
寄语年轻工程师
Ken Sir希望年轻工程师应有「自己希望认识什么比自己认识什么重要」的想法。现今社会资讯发达,我们有很多不同的途径去获取各类型的资讯。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我们要有主动学习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去迎接挑战。不过,Ken Sir提醒我们在主动学习之余亦要定立明确的目标,以免在资讯「洪流」中迷失。
同时,Ken Sir鼓励我们要从工作中学习,凡事亲力亲为,多用独立思考方式去解决问题。他说:「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错误往往是带领人通往成功的途径,所以年轻人不要害怕失败,要多些和同事、上司讨论问题,从中培养自信心、个人能力及判断力。」
此外,Ken Sir期望我们能从多角度思考工作上的问题,尤其多点思考事情的核心。他说:「我们负责的工程项目,由设计到建造,涉及很多步骤。大家如能从多角度思考,例如在设计时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又或者从市民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会令工作做得更好,甚至会令自己更加投入工作,从而得到更多收获。」正如元朗污水处理厂项目,Ken Sir考虑到工程地点邻近米埔自然保护区,于是在设计时提议将部分扩建用地划为对公众开放的观鸟区,藉以加强和市民互动,令市民「无法抗拒」该工务工程。
Ken Sir对工作的热诚无庸置疑,而他亦非常重视作息均衡。
工作以外
除了工作,Ken Sir亦重视跟家人和朋友相处的时光。
Ken Sir育有两子,长子现时在英国攻读心理学,而次子亦将于今年到英国留学。谈及育儿心得,Ken Sir认为最重要的是给予儿子足够发展空间,让他们发掘自己的兴趣。举例来说,Ken Sir认为每个人都有较大机会在自己感兴趣的范畴取得成就,于是鼓励有语文天分的长子在报读大学时按兴趣选科。
此外,Ken Sir喜欢和担任职业治疗师的太太讨论人生哲理,藉以减压。他借「观照、正念、慈悲」的宗教理念,解释追求快乐人生的方法。Ken Sir说:「简单而言,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承受着不少压力,外在环境或会对自己要求太高。释放压力的方法之一是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切勿对自己有过分要求,以免感到不安、焦虑,继而凡事都要抱着开放的态度,保持正面思想,最后要以慈悲心去对待别人和自己。」
每逢星期五,Ken Sir便会利用工余时间和中学同学聚会,畅谈过去一星期的见闻,藉以放松心情。
Ken Sir亦喜欢旅游,每年都会抽空分别和家人及朋友去旅行。他希望儿子在旅行之余能增长知识、扩阔视野。 此外,他亦享受和朋友旅游的时光,藉此维持友谊。
《渠务之声》采访队在此非常多谢Ken Sir接受访问,分享他在工作上的经验和在处理问题方面的看法。
《渠务之声》采访队队长
顾问工程管理部
工程师
邓健安
排水工程部
见习工程师
尹瀭洺
排水工程部
见习工程师
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