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务之声

2019年1月 九十五期
編者的話
上下一心應對「山竹」
淨化海港計劃獲頒2018年度 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Edmund Hambly獎章
迎接港珠澳大橋開通
新界北渠務部
部門頒獎典禮
退而不休 - 容建基 (Kelly Sir)
發展局副局長參觀石湖墟污水處理廠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葱的歲月」Part III
「那些年大Sir青葱的歲月」Part II 上期答案
「那些年大Sir青葱的歲月Part II」抽籤及頒獎儀式
渠務之「星」
第13屆國際環保博覽
親善探訪計劃
渠少facebook
污水處理課程(機電)5圓滿結業
山竹「魚肉」全城裹足
苗圃行動挑戰12小時 慈善越野馬拉松2018
樂施毅行者2018 — 再闖高峰
渠務署龍舟隊 槳風震長洲
第14屆中電友誼杯籃球邀請賽
黏土花製作班
篷船
「愛.耆樂無窮」長者興趣班
友.導向 2018/2019 (第一部分) 大手牽小手。起航
重捨往昔
家有喜事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新界北渠务部
前言
新界北渠务部隶属操作维修科,日常工作包括按预防性维修计划及时间表,检查及维修保养新界北部的河道、明渠、雨水渠道、污水渠道等设施。
属下组别包括北区组、大埔组、屯门组、元朗组、特别维修组、河道维修组、工料测量组、绘图室及总务室,约有130名员工,办公室位于九龙政府合署。
现简介本部负责的重点项目及日常工作点滴。
反地心吸力 - 乡村防洪计划
位处低地的乡村如未能有效排洪,则须实施乡村防洪计划。该计划已在新界部分乡郊地方实施,以配合排水道治理工程,使有关乡村免受水浸困扰。该计划透过以下途径解决问题:
- 建造围堰防止洪水从外流入乡村;以及
- 将村内雨水引入蓄洪池,再以水泵输送到围堰外的河道排放。
蓄洪池分为湿塘(有水)和干塘(无水)。本部负责蓄洪池的维修保养工作,包括清理淤泥以保持渠道畅通,以及修剪草木以防蚊患等。
河道畅通 - 疏浚河道明渠
在雨季临近及期间,特别在台风袭港前后,本部会加紧巡查及保养排水系统,并因应河堤及河床情况,进行剪草及清淤工作,保持河道畅通及环境卫生。
河道及明渠出口的潮间带属咸淡水交界,长有红树林(如水笔仔及海桑),是水生生物及候鸟的理想觅食及栖息地。因此,本部进行疏浚工程时,须小心清理过长及过量的植物,尽量减低对环境的影响。
萤火虫·再临 - 改善河道生物多样性
河道改善工程以防洪功能为本,并按照「蓝绿建设」理念改善河道生态系统,保育大自然。
本部于2013至2016年期间,推行「改善河道生物多样性 - 复修水生生物生境试验研究」,在锦田河、军地河及平原河进行研究工作及改善工程。透过改造部分护岸及河床(包括重新堆砌河床石块),营造多孔隙生态环境,以及创造不同流速和生境的水道;加上种植多样原生植物(包括苹、芦苇、苦草等),营造温度、湿度、空间变化丰富的水栖生物栖息环境。试验成果理想,河道吸引多种生物栖息,包括蜻蜓、虎甲虫,以及对自然环境洁净度要求极高的萤火虫。令人鼓舞的是,曾经在香港绝迹百年的水生萤火虫 - 黄缘萤重现部分试点河道。2016年9月,本部接受传媒访问,藉此向公众推广保育意识,并宣传本署工作。
2017年11月,本部开展「改善河道生物多样性 - 建造水生萤火虫生境试验研究」,务求进一步改善锦田河及军地河的生态,并研究在元朗排水绕道人工湿地、林村河及马草垄进行改善工程,冀创造更多萤火虫栖息地。
转废为「肥」
护养河道及绿化地带时,会产生园林废物。为循环再用该等废物,减少弃置,本部于2016年开始研究并建造堆肥设施试点,将废物转化为堆肥物料作耕种之用。
北区军地渠务维修站的堆肥设施试点于2017年3月投入运作,主要处理北区河道护养工序产生的园林废物。园林废物转化成可用堆肥需时10至20星期,实际时间视乎天气及废物的湿度而定。转化期间,废物须保持合适湿度(50% - 70%)和温度(35℃ - 65℃)。堆肥设施须通风排水良好,并有遮荫。在首三星期,废物须人手每日翻动,其后则每星期翻动一次。最后,废物变成深褐色、带泥土气味,代表完全腐熟,可作堆肥。本部会抽样化验堆肥,检测污染物及重金属等含量。由于堆肥的原材料(园林废物)主要是草叶,没有混合动物有机物质,因此较适合用作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及保水能力,同时调节土壤酸硷度,与市面出售的土壤改良剂成效相若。
本部除了在署内的绿化地带使用堆肥外,还跟北区学校师生分享个中成果,藉此推广河道活化和保育工作。2017至2018年期间,更有两所中学利用堆肥种植。冀日后可进一步扩展堆肥使用范围。
多行一步 - 乡村水浸个案处理分享
新界北区乡村众多,排水渠系统繁杂,只有部分受辖于渠务署。每当遇上紧急情况或接获市民求助,本部都会先帮忙解决问题,然后才将个案转介有关部门跟进,务求做到「急市民所急」。
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袭港前夕,很多村民要求本部协助清理屋苑附近的排水渠。由于个案众多,本部与维修承办商马不停蹄到不同地点视察并清理渠道。虽然工作艰辛,但得到市民认同,亦鼓舞人心。例如2018年9月13日早上10时,本部接报求助,旋即到坑头村与区议员及村民(包括坑头宝树豪园II期居民)商议方案,并在当天下午协助清理多处的淤积物及积水。最终,「山竹」来袭时,水浸得以控制,居民因此来函赞许。
2017年7月18日,大埔区录得超过70毫米雨量,多处严重水浸,大量树干和巨石被洪水从上游经山寮河冲至下游汀角村一带,严重堵塞河道多处樽颈位置(主要是河流交汇点),引发河水泛滥。汀角村多间村屋严重水浸,近百村民被困,需要消防员协助疏散。本部接报后,即协助移走沙石、树木及杂物,并紧急修复受损河堤,以及利用横跨河道的管道阻挡沙石、树木和杂物,以免再次堵塞河道。本部与维修承办商争分夺秒,日以继夜不停抢修。幸好及后的台风和暴雨并没有造成更大损毁,抢修工程于九月底完成。本署获大埔区议员、汀角村和山寮村村长及村民赞赏。本部大埔团队亦获署长颁发团体嘉许信,表扬同事努力不懈为民服务。
新工程合约(New Engineering Contract, NEC)
学生考试有分数,上市公司业绩有年报,工程合约又如何评级?一般工程合约主要着重竣工日期及工程开支,性质不同的维修合约则需要使用不同的指标。本部身先士卒,推行首个采用「新工程合约(NEC)」的渠务维修合约。同事起初半信半疑,认为传统「一般合约条款(General Conditions of Contract, GCC)」一直运作畅顺,转变或会带来风险。新合约运作期间,同事摸着石头过河,尽力做到最好。四年过去,「业绩」如下:
- 延误完工的工作订单(Task Orders)剧减八成;
- 可于半年内结算的Task Orders大增四成;
- 相较以往处理变更定单(Variation Orders),处理补偿事项(Compensation Events)平均所需时间可减半。
此外,透过每年的伙伴合作工作坊(Partnering workshops),同事及承建商可了解彼此立场及困难,同心合力完成工程。
边行边赏 - 南生围河流导赏径
元朗位处低洼地区,过去常遭水患。我们多年来积极整治山贝河及锦田河一带,不单妥善解决问题,亦令生态环境大有改善,其中南生围更成为郊游和拍摄胜地。2014年年底,本部与环保团体「绿色力量」合作,设立导赏径介绍河岸美景,宣传河道保育信息,冀藉此介绍香港河道工程及功能,推动河流生熊保育,并让游人了解区内历史和居民的生活点滴。
导赏径全长5.5公里,起点设于元朗青山公路,经元朗排水绕道、锦田河新河道、山贝河到达南生围,走毕全程需约两个多小时。沿途设有十个资讯牌,介绍河道工程和生态知识。沿导赏径漫步,人工湿地、锦田河河盆及鱼塘等美景尽收眼帘;末段更可眺望极具生态价值的拉姆萨尔湿地。该处有黑脸琵鹭等濒危水鸟栖息,也有针尾鸭、泽蛙、萤火虫、弹涂鱼等湿地物种,洋洋大观。资讯牌图文并茂,游人更可以智能手机扫描牌上QR条码下载更多资讯,以便沿途阅读或聆听导赏内容,获得更多生态知识和渠务工程资料。
元朗东明渠河道绿化
市民对环境质素的要求与日俱增,而我们亦十分重视美化环境,因此本部于2014年在元朗东明渠进行河道绿化先导计划,在混凝土河道的堤坡栽种植物。计划实施至今逾四年,成效理想,深受市民支持。
计划采用环保护养泥袋种植系统,并精心挑选宜于湿旱交替环境生长、花期较长及耐水性的植物。现时所栽品种包括勒杜鹃、翠芦莉、马鞍藤、蝶豆、双色茉莉等。美化后的明渠,有蝴蝶在姹紫嫣红的花间飞舞、白鹭在绿意盎然明渠漫步,实在令人赏心悦目,亦大大提升当区环境质素及明渠的生态价值。
本部一直为此段明渠的绿化设施进行护养工作,包括定期巡查、监察、修剪花草、加种植物及清理杂草,确保渠道清洁卫生及植物健康生长。绿化设施不影响渠道的排水能力、维修保养及日常运作。
此外,本部还收到区议员不少宝贵意见,协助本部不断改善绿化设施的外观,进一步美化环境,造福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