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务之声

2019年1月 九十五期
編者的話
上下一心應對「山竹」
淨化海港計劃獲頒2018年度 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Edmund Hambly獎章
迎接港珠澳大橋開通
新界北渠務部
部門頒獎典禮
退而不休 - 容建基 (Kelly Sir)
發展局副局長參觀石湖墟污水處理廠
渠記遊戲皇「那些年大sir青葱的歲月」Part III
「那些年大Sir青葱的歲月」Part II 上期答案
「那些年大Sir青葱的歲月Part II」抽籤及頒獎儀式
渠務之「星」
第13屆國際環保博覽
親善探訪計劃
渠少facebook
污水處理課程(機電)5圓滿結業
山竹「魚肉」全城裹足
苗圃行動挑戰12小時 慈善越野馬拉松2018
樂施毅行者2018 — 再闖高峰
渠務署龍舟隊 槳風震長洲
第14屆中電友誼杯籃球邀請賽
黏土花製作班
篷船
「愛.耆樂無窮」長者興趣班
友.導向 2018/2019 (第一部分) 大手牽小手。起航
重捨往昔
家有喜事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篷船
父亲曾教我摺带篷的小船。纸船放入水中悠悠晃晃,风一吹,竟在水面飘行起来。我小时从未见过满载船员和渔获的船只,心裹甚是挂念,连梦境也依稀勾勒出船儿敏捷穿梭桥洞的优雅动作。梦裹一面面被风吹得鼓胀的白帆,还有桅杆、甲板、橹等,和父亲故事裹的船十分相似。幼时若能登上梦中荡漾着摇橹声和歌声的船,定会很感动。
我住的地方看不到篷船,竹排倒是有的。它停靠在河边以粗绳捆绑,在野草间飘荡,与沈从文笔下的木筏相似,但跟父亲讲述的船毕竟有别。先生描绘的木筏还能种菜真是闻所未闻。
父亲说的是有篷的船,能挡风遮雨。浙江一带的乌篷船就可以蔽日,像屋顶一样,可以给人带来舒适。现在想来,爸爸的话自有一番道理。以往的船只没篷,遇上恶劣天气,寒风和波浪夹袭而来,渔民往往一身狼狈。「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裹」的险象,外人不以为意,兴许还视之为一道风景。只有渔人心裹清楚,一叶扁舟轻盈得司怜,稍不留神还有覆船之虞。自从船只有了篷,海上人家的心也多了一份安宁。
每次提及篷船,父亲照例会提起外公。外公年轻时在船上当过学徒,到过不同国家,带回不少舶来品,可是日子过得并不顺心。据说,船往往要行驶十天甚至半月才能靠岸。船员在海上的日子身兼数职,即使生病、晕船、遭遇风浪等情况,都要一力承担。他们常年日晒雨淋,皮肤黝黑;深夜难耐,常感空虚寂寞,只有借酒消愁,而更多的还是对家人的惦念。父亲很敬重外公,他说外公用双手和智慧支撑母亲一家,为家人带来温暖,是大家的倚靠。他还说,外公是条与海浪搏斗大半生的巨轮。
父亲或许不知道,他和外公一样,是我们依赖的篷船。
父亲还小时,奶奶已病逝,爷爷管教甚严,他表面听从,家务农务都干得井井有条,但骨子裹还是一副不务正业的样子。直至后来,姐姐出世,他才觅得木匠工作,聪说还是爷爷介绍的。之后我和妹妹出生,他才来到香港找工作,搭建棚架。棚架很高,他差点从架上摔下去,我们听了胆战心惊。他从香港寄回来的生活费,蘸满辛酸,但他从没有在我们面前埋怨半句。
另有一次经历,我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四年前,我得了一场重病,上不了学,须到隔岸的诊所看医生。那是我第一次乘搭街渡。沿途清风阵阵,夜色醉人。朦胧的月光浸染在黑色的海水裹,与泛起的白沫一齐翻腾着拍打岸边,响声自然生动,在乘客心裹弥漫回旋。
登船后,爸爸就合上眼睑。他担心我的病情,我清楚不过。出门前,他问了几个相知,确定诊症时间,免得白走一赵。他原是忧心我走不了长路,所以找了离家不远的诊所。
我当时已病了近半个月,辗转换了三个医生,服了不少药,胃口不好,夜裹也咳嗽,整天头晕呕吐,走起路来十分乏力。爸爸白天工作已经很疲惫,被我一折腾,夜裹睡不了几小时,本来强壮的身体也支持不住。他打了一会盹,船一靠岸,他的身体不经意地抖了一抖,仿佛受到突然的惊吓。
在诊所,医生按惯例为我量度体温,并询问病情。我正想开口,父亲已抢先回答了。看到父亲紧张的模样,医生也尴尬地笑了笑。
回程之时,天下起骤雨。雨点似乱箭一样射下来,船身不由地摇晃。父亲又开始打盹。冷风吹进船舱,有几分寒意,但我却觉得,再大的风雨也不可怕。
父亲近来似乎有许多烦恼,作为女儿的不能为他分担,只好做了几只篷船。他看看看着,若有所悟,心情轻松了不少。爸爸,这几只篷船是我小时候你教我摺的,你还记得吗?篷船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流淌,载走我心中的旁徨。我知道它也能带走你的忧愁,一定能,一定。
木木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