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务之声

2020年6月 一百零一期
给力!DSD 抗疫有心人
过去数月,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为推动抗疫工作,政府早前鼓励现职的同事借调到有关决策局和部门;亦呼吁已退休的同事自愿参与义务工作。本署不少现职和已退休的同事都踊跃响应,借调到衞生署、民政事务局及其辖下部门和社会福利署,一同参与义务抗疫工作,尽己所能,同心抗疫。下文载述他们跟大家分享的经验。
我获安排到衞生防护中心执行义务工作,负责包装防疫小册子和协助为抵港旅客检疫。这次的义务工作规模庞大,不但让有心服务大众的同事得到发挥所长的机会,而且还凝聚到公务员的力量把义工的职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疫症当前,人性尽现 — 有人选择逃避推搪,亦有人选择默默承受各方压力挺身而出。我相信推动义务工作,能解决不少问题。根据「二八定律」,要办妥事情,人不必多,只要有心便已足够。希望政府日后会延续这股力量吧。
香港及离岛渠务部
前通渠工长
古伟明
今年年初,在本港停工停课期间,许多市民因买不到口罩而焦虑万分,甚至有人疯狂抢购日用品。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问:这真的是我一直熟悉的香港吗?为什么情况会变成这样?就在这时,得知政府招募同事参与抗疫工作,心想这正是我出一分力的机会,于是与家人略为沟通一下,便毫不犹豫决定参加这项工作。
我获委派到衞生署一个电话中心工作。这个电话中心的主要工作是以电话联络从外地入境后须接受14天强制家居隔离的抵港人士。中心人员如联络不上他们,又或发现有不寻常的情况,例如强制隔离人士离开居所、表示身体不适、因需与他人共用洗手间而有传播病毒的风险等,便要立即谘询当值医生或将有关资料交给衞生署防护中心处理。
中心内除了有衞生署的医生和护士当值外,亦有来自衞生署内不同分部的其他职系同事,以及来自其他政府部门的义工。大家一星期七天,朝九晚十轮班工作,虽然各自负责不同的岗位,亦从未共事过,但工作起来满有默契,能够互相配合,齐心合力处理好每日接获的个案。
由本港出现第一宗新冠肺炎确诊个案之日起计直至截稿时,病毒已肆虐百多天了。其间,我们在抗疫方面向国际社会展示了良好的纪律和优秀的表现。这不单是各政府部门或其他非政府机构的功劳,也是全港市民同心抗疫的成果。我期待大家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回复正常的生活,不必担心外出会危害身体健康,亦不用再戴上口罩,可以重新展现笑容。
总部
行政助理
殷静儿
略尽绵力 齐心抗疫
鉴于新冠肺炎疫情急剧恶化,政府由2月初开始实施新措施,规定从内地回港的人须遵守家居检疫令,入境后留在家中自我隔离14日。衞生署、民政事务局、社会福利署等政府机构都急需大量额外人手协助执行检疫令,因此呼吁各部门的现职和已退休同事担任义工,投入抗疫工作。
政府认为监察受检疫人士有否留在家中,有助于减低病毒散播的风险,因此衞生署联同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简称「资科办」)在2月中旬在北角海关总部大楼15楼设立家居检疫控制中心,其后为分担工作量而在香港大会堂展览厅设立了另一个中心。我在3月初经部门向衞生署申请成为义工,并由3月中旬开始在海关大楼控制中心当值。义工每天的工作分为上、下午两更,每更工作时数为四个半小时。
家居检疫控制中心的工作
当时,从内地回港的人可经深圳湾、港珠澳大桥和机场这三个出入境管制站入境。根据规定,他们在入境时须提供住所地址、手机号码等资料,而我们则须以手机联络他们,要求他们拍照作记录用途,并利用WhatsApp或WeChat手机应用程式执行突击视像通话、实时分享位置等行动,藉以确定他们有否留在住所内。此外,我们亦须询问他们的身体有否异常状况,或有否其他家居检疫问题,并在有需要时将个案转介衞生署或民政事务总署跟进。
随着政府宣布从海外回港的人(包括大量留学生)由3月19日起须遵守家居检疫令,我们的工作量也进入高峰期。虽然他们须佩戴第四代电子手环,并在回家后启用「居安抗疫」自动追踪应用程式,但由于程式启用初期发生不少问题,所以我们除了要监察从内地回港的人的情况外,也一度要兼顾从海外回港的人,指导他们如何启用程式。我记得整个中心在高峰期曾经有接近二百位同事一起进行各种工作。
可幸的是,资科办其后很快推出了第五代电子手环,因此我们的工作情况在3月下旬有所改善。虽然当时仍有不少人从海外返港,但未能启动「居安抗疫」程式的情况已大幅减少。由4月中旬起,从内地回港的人也获分配电子手环,此举大大减轻了我们的监察工作。随着政府对义工的需求减低,我也在4月下旬完成了为期五周的义务工作,可谓功成身退。
一些感想
首先,虽然与当时的社会氛围一样,一起工作的义工对政府的防疫措施完善与否一事意见不一,但大家都一致认为在前所未见的疫情下,与其坐困愁城,月旦时事,倒不如尽一己之力参与抗疫工作,「帮得几多得几多」。
其次,虽然有个别受检疫的人认为致电监察是扰民之举,继而恶言相向,但绝大多数人都十分合作。他们不但遵守检疫令,而且也明白我们的工作需要和齐心抗疫的重要之处。最教我开心的是,有些受检疫的人在通话完结前说一句:「你们也辛苦了!」
最后,环顾世界其他地区,即使有实施家居检疫的措施,大多只靠受检疫的人自律留在家中,以及政府重罚违令者以儆效尤,很少地区像本港般采用突击监察系统和具自动追踪功能的电子手环。在大量港人回港的情况下,我们的监察工作虽然有点扰民,亦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支援,而且并非做得滴水不漏,但在控制疫情方面的确有助香港取得较佳的成绩。
后记:
「食物及衞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回覆立法会议员提问时指出,截至5月4日,纪律部队人员已就超过1.4万名受检疫人士进行上门突击检查工作,而衞生署的电话中心亦曾突击致电受检疫人士超过20万次。此外,相关部门除了派发逾8.2万条电子手环/监察手带,还用通讯软件与超过八万名接受强制检疫人士分享实时位置,以及拨打约19万次通话(包括视像通话)以确定受检疫人士是否留在住处。」
前任署长
唐嘉鸿
今年实在令人难忘 — 本已安排好的开年饭因受疫情影响而告吹,取而代之的是到店铺「扑」口罩,以及在地盘收集健康申报表;本来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工程被迫停摆,而我家的饭厅和书房则成为临时办公室 — 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增加不少。
坏消息虽然多,但我收到了一封很有意义的电邮,内容载述政府呼吁各部门外借同事参与后勤抗疫义务工作,让我们能就对抗世纪疫症一事尽点绵力。我报名加入义工行列后不久,便获安排到香港大会堂协助衞生署担当「接线生」,负责联络自我家居隔离的人,以WhatsApp和WeChat应用程式与他们通讯和进行视像通话,藉以了解他们的情况和协助他们顺利完成监测程序,免得麻烦警察「叔叔」登门「拜访」。
每日处理70多宗个案,可谓苦乐参半!对我来说,最困难之处莫过于语言问题— 说来惭愧,我硬着头皮,用「半咸半淡」的普通话对答,以致笑话百出;我说得最标准的一句,恐怕是「不好意思!我的普通话不太灵光,见谅!」。要数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在屏幕上看到小朋友天真烂漫的样子 — 他们总是在父母还未开口前,抢先回答我们的公式化问题,为我们的工作增添不少趣味;此外,我们向家居隔离的人查询完毕后,听到他们说一句简单而真诚的话:「辛苦晒,祝身体健康!」,就已感到很满足。
今次的义务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实在有赖「大帮」Dora姐和污水工程部工程师Kelvin体谅和支持。他们给我宝贵的机会参与这项富有意义的工作,为我的人生增添色彩,亦令我想起Sam Hui一曲《同舟共济》几句歌词:「香港是我家,怎可失去他……但愿日后狮子山下,人人团结,永不分化」当中所传扬的精神。但愿香港延续这种精神,早日战胜疫症。
污水工程部
工程督察
吴金满
政府有宣传短片的开场白如是说∶「面对世纪疫症,大家都会有些不安和焦虑。但我们也明白,在不断转变的情况下面对挑战……」。农历新年假期过后,各政府部门紧急实施在家工作的临时安排,同时招募义工参与抗疫工作。与其不安和焦虑,我想倒不如走上前线面对挑战,参与抗疫工作。由情人节当日起,我获安排到位于北角的海关总部大楼工作,支援衞生署的资讯科技办公室,利用智能电话确定受检疫人士有否遵照衞生署发出的隔离令留守在指定地点,藉此减低社区感染的风险。为期大概两个月的义工服务除了让我有机会参与抗疫工作外,还让我得到最大的收获 — 认识到来自不同部门、充满正能量且愿意无私奉献的同事,以及碰上前署长唐先生等已退休的老朋友。
污水处理部2
化验师
伍昌龄
本人参与了合共两项义务抗疫工作。在第一项工作中,我获派到衞生防护中心,为从海外回港的人士准备家居检疫须知资讯包,先将内有文件的资讯包封箱并贴上标签,再运送到出货区。约20位来自不同政府部门的义工/衞生署同事,花了三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备妥约50万个资讯包。
至于第二项工作,我获安排到富豪东方酒店工作一天,协助医生处理受检疫人士登记入住和退房事务,即主要负责为受检疫人士核对房号和人数、收回房卡,以及记录出入酒店时间,以便酒店安排职员清洁房间。
虽然两项工作的性质各异,但在两次工作过程中每位同事都拚命把事情办好。大家尽管素未谋面,但合作起来却很有默契 — 或许这就是「齐心抗疫」的凝聚力吧!
最后藉此机会感谢部门主管和家人大力支持本人参与抗疫工作。
污水处理服务科
实验室服务员
郑文韬
鉴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峻,我在2月初响应部门号召,报名参与义务工作。其后,我获派到衞生署辖下家居检疫中心的中环大会堂支援组工作,主要负责利用电话、微信/WhatsApp应用程式及视像电话核实在家隔离人士有否留在指定的隔离地点。工作期间,我看见热心的同事与受隔离人士真诚沟通时,心想大家只要万众一心,互相扶持,就能排除万难。总括来说,我所付出的劳力实在微不足道。但愿在本人的稿件刊登时,香港已经雨过天晴吧!
污水处理部1
电气督察
欧善民
我获派到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的家居检疫控制中心工作,负责用手机聊天软件与自我隔离人士联络。虽然有个别隔离人士没有遵照指示隔离,但据观察所得,绝大多数人都非常愿意合作。当我替他们拍照作记录用途,他们都纷纷展露笑容;当我提醒他们每天要测量体温,很多人都感谢我付出劳力。还记得有一个看似凶神恶煞的男子在得悉我是义工后,说起话来时变得和蔼可亲。其实,人与人相处之道在于互相体谅和支持。这份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每次回想起来,总是既熟悉又陌生。
土地排水部
工程师
张飞杰
对于自己能为抗疫工作出一分绵力,我深感荣幸。
本年2月,一看到关于抗疫工作的电邮,就立刻报名参加全部三个部门(即衞生署、民政事务总署和社会福利署)的义务工作。其后,在3月获安排到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辖下的北角电话中心参与义务工作,成为整支抗疫义工队伍其中一员。
第一次到电话中心报到时,已经感受到所有在职和义工同事对抗疫工作的热诚、严谨态度。
我主要负责协助政府持续监察家居隔离人士的状况,即用电话与市民联络和进行视像通话,又或使用通讯软件追踪他们的实时位置,从而了解一下他们的居家隔离情况,并关注一下他们的身体状况和情绪,以及在14日隔离期内尽量每日24小时(休息时间除外)与他们保持联系,以便备存与他们通讯的记录。
对于香港政府的抗疫工作,我感到窝心和自豪。政府积极果断的决策与安排充分保护了全港市民。
在社会出现「杂声」的情况下,有些香港市民与家居隔离人士因恐惧疫情而感到鼓噪,未能明白政府应对疫情的决策和安排,以致出现双方缺乏沟通的局面。毕竟,香港是个大家庭,政府如能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安排抗疫工作,使香港市民与家居隔离人士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支持,那么每一位市民都应能积极乐观面对疫情。
其实,所有人都应该好好保护自己,自律地减少社交生活,务求令本地传染链断绝。此举不但能保护自己,亦可保护家人及其他市民。
新界北渠务部
一级监工(土木工程)
苏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