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之聲

2021年9月 一百零六期
編者的話
渠務署榮獲七個「新工程合約」獎項
環境局局長視察沙頭角污水處理廠第一期擴建工程
機電工程師Ivy 榮獲香港工程師學會 「傑出青年工程師獎2021」
新圍污水處理廠煥然一新
父子的傳承:建造業傑青Leo
日日「碳」世界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在上水鄉舉辦 預防水浸的義工活動
退休紀念錫碟頒發儀式
親善探訪計劃
「好學不倦」的高級化驗師 劉達光博士
慎防公職人員行為失當(二)
渠記遊戲皇 快高長大
「渠記遊戲皇」:下水水
渠記相簿 海旁景色
渠務之星
我的測量工作點滴
2021父親節皮革工作坊
「魯班服務月2021— 建造業海岸清潔日」石壁大浪灣
建造業義工嘉許禮 2021
愛.與耆義同行:「健腦Kit Set」製作團隊的招募活動
2021年讀者意見問卷調查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我的測量工作點滴
大家好,我是工程測量組高級測量主任陳志生。我在2019年加入渠務署這個大家庭,主要負責工程合約DC/2019/03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的測量工作。今次首度投稿《渠務之聲》,希望在此跟大家分享我的工作點滴。
測量工作之所以充滿挑戰,是因為測量人員必須在各種不同地形環境下工作 — 從杳無人煙的天涯海角到繁華鬧市的大街小巷,各位也許已看過我們的蹤影。由於部門在策劃基建項目時須收集測量數據作為設計基礎,測量人員往往是工程團隊的「先頭部隊」;在工程展開時,測量人員須根據工程師指示執行一系列檢測工作,以確保承建商依照合約規定完成工程。
一、爭分奪秒
測量人員在執行外勤工作前,除了預先安排所需人手、儀器、安全裝備及交通工具外,還要留意天氣 — 在近岸工作時尤其要注意潮汐變化。舉例說,我們有一次到坪洲測量三個位於水平面以下的排水口,趁最低排水口在大退潮時露出水面的十多分鐘時間,爭分奪秒進行測量工作,最終在海水差不多淹至腳邊前完成工作。
二、不分晝夜
我們需不時因應個別工地情況作出特別安排,例如在鐵路範圍工作前,先要等待港鐵公司職員完成整天行車服務並徹底檢查路軌和鐵路設施後,在接近凌晨二時左右我們才可進場開工,並要趕在清早約五時前完工離場。雖然凌晨的工作繁多,包括測量地形、井口位置及水位、雷射掃描、拍攝閉路電視片段等,但我們團隊工作專業,合作無間,每次均能在限定時間內順利完成任務。
三、排除萬難
我們不時需要到地理環境比較複雜或風險較高的地方工作。例如位於昂坪的「新界北部、港島南部及昂坪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合約編號DC/2019/06)需要利用隧道鑽挖機在地底超過7米深度開鑿隧道,鋪設一條長逾400米、直徑約1.5米的排水管,以免除昂坪旅遊區的水浸威脅。當中困難之處,是如何確保排水管鋪設方向及高度均正確無誤。古語有云:「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假若開鑿位置稍有偏離,要補救便十分困難。測量組同事要深入地底,在狹窄環境中準確無誤地測量出鋪設位置,不但要顧及安全,還要時刻保持高度警覺。
四、隨時候命
為了提供優質的測量服務,我們自當隨時候命,竭盡所能,如同特種部隊一樣,在「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俱備的情況下,全天候24 小時為全港市民提供測量支援服務。在2020年,我們因為參與「設計和興建竹篙灣檢疫中心及污水輸送系統計劃」的測量工作而獲部門頒發團隊嘉獎狀。在此,我們感謝部門支持,以及肯定測量隊伍的努力。
排水工程部
高級測量主任
陳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