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之聲

2020年9月 一百零二期
「渠心抗疫」義工活動延續篇
新冠肺炎來襲,疫情自年初到現在持續反覆。初時,社區到處湧現「撲」口罩的熱潮,導致口罩供不應求,頓成珍貴的防疫物資,引來不少老人家通宵排隊搶購。有見及此,本署義工隊繼5月3日與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下稱「中心」)合辦口罩縫製和包裝活動後,在5月9日再次與中心合辦口罩縫製和派發活動;路政署義工隊亦參與其中。義工分別負責縫製口罩和派發口罩予西環區內的有需要人士,希望紓緩他們因口罩不足而受到的困擾。
中心邀請了義工長者擔當縫紉師傅,教授義工縫製口罩的技巧,讓義工得以利用布料親手縫製出一個又一個手工精緻的布口罩。在縫製過程中,長者師傅與義工互相分享和交流經驗,實屬難得。我雖不擅縫紉,但最終也能學會縫製布口罩,並能藉著派發口罩的活動傳遞關心。
在疫情下,本署和路政署同事均踴躍參與是次活動。義工在口罩縫製和派發活動中憑著手藝盡顯自己對有需要人士的關心,確實令人窩心和感動!
下文載述義工跟大家分享的經驗及感受。
總部
技術支援組
行政助理 / 技術秘書 1
徐泳雯
義工心聲
上一次用衣車是什麼時候呢?大概是中學時上家政課吧﹗想不到再次用衣車的原因是學造布口罩。
星期六清早,我們來到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的活動室,迎接我們的是一台台新簇簇的家庭衣車和一份份由同事在一個星期前剪裁好的布料,還有比我們更早到的義工導師 — Maria老師。
Maria老師原來是一位退休老師,今次義務教導我們製作口罩。她把小外套搭在肩上,給人很有活力的感覺。她先細心地將製作口罩的步驟逐一向我們示範,教我們如何將口罩的面料和底料縫合、如何以不同方法處理耳帶部分等等。每一個步驟雖然聽起來不是非常複雜,但其實都是老師累積的經驗。老師示範完之後,終於到了我們「出場」的時候。
我們幾個同事一人一台衣車,開始認真地「車」起來。我初時總是把直線「車」成曲線或斜線,後來經過幾次「車」完又拆、拆完又「車」的工序,終於完成一個口罩。看看時間,竟然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完成一個口罩,生產力可說是奇低!就在這個時候,負責派發口罩的同事已經回到中心,加入製作口罩的行列,使活動室霎時變得熱鬧起來。同事本來全都說不懂得用衣車,但事實並非如此,甚至連男同事「車」起來都有板有眼。在大家的努力下,同事成功製作了一批口罩,派發給區內有需要的市民。
在這個早上,我們好像穿越時空回到以前中學時代上家政課,和同學一起學習使用衣車。原來製作口罩有很大的「療癒」效果——使用衣車時講求專注,正好讓腦袋放空一下;此外,看見口罩完成,總有莫大的成功感。在此感謝Maria老師和同事,與我一同度過一個很「療癒」的早上。
排水工程部
工程師
袁佩姍
渠務署義工隊今次為了向長者派發親自製造的各式布口罩,運用了相關的知識及有限的資源縫製出滿載愛心的防疫口罩。我們希望憑著愛心走出「疫」境的陰霾,讓更多公公婆婆感受到義工隊對他們的關懷。
污水工程部
技術主任
李仲恩
能夠自己親手將幾塊布片「車」成一個完整的口罩,讓我獲得很大的滿足感。當看到公公婆婆收到口罩時的笑臉,我們也感到十分愉快。感謝渠務署義工隊安排活動,讓我們度過了充實的一天。
排水工程部
技術主任
黃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