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之聲

2020年6月 一百零一期
給力!DSD 抗疫有心人
過去數月,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為推動抗疫工作,政府早前鼓勵現職的同事借調到有關決策局和部門;亦呼籲已退休的同事自願參與義務工作。本署不少現職和已退休的同事都踴躍響應,借調到衞生署、民政事務局及其轄下部門和社會福利署,一同參與義務抗疫工作,盡己所能,同心抗疫。下文載述他們跟大家分享的經驗。
我獲安排到衞生防護中心執行義務工作,負責包裝防疫小冊子和協助為抵港旅客檢疫。這次的義務工作規模龐大,不但讓有心服務大眾的同事得到發揮所長的機會,而且還凝聚到公務員的力量把義工的職能發揮得淋漓盡致。疫症當前,人性盡現 — 有人選擇逃避推搪,亦有人選擇默默承受各方壓力挺身而出。我相信推動義務工作,能解決不少問題。根據「二八定律」,要辦妥事情,人不必多,只要有心便已足夠。希望政府日後會延續這股力量吧。
香港及離島渠務部
前通渠工長
古偉明
今年年初,在本港停工停課期間,許多市民因買不到口罩而焦慮萬分,甚至有人瘋狂搶購日用品。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問:這真的是我一直熟悉的香港嗎?為什麼情況會變成這樣?就在這時,得知政府招募同事參與抗疫工作,心想這正是我出一分力的機會,於是與家人略為溝通一下,便毫不猶豫決定參加這項工作。
我獲委派到衞生署一個電話中心工作。這個電話中心的主要工作是以電話聯絡從外地入境後須接受14天強制家居隔離的抵港人士。中心人員如聯絡不上他們,又或發現有不尋常的情況,例如強制隔離人士離開居所、表示身體不適、因需與他人共用洗手間而有傳播病毒的風險等,便要立即諮詢當值醫生或將有關資料交給衞生署防護中心處理。
中心內除了有衞生署的醫生和護士當值外,亦有來自衞生署內不同分部的其他職系同事,以及來自其他政府部門的義工。大家一星期七天,朝九晚十輪班工作,雖然各自負責不同的崗位,亦從未共事過,但工作起來滿有默契,能夠互相配合,齊心合力處理好每日接獲的個案。
由本港出現第一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之日起計直至截稿時,病毒已肆虐百多天了。其間,我們在抗疫方面向國際社會展示了良好的紀律和優秀的表現。這不單是各政府部門或其他非政府機構的功勞,也是全港市民同心抗疫的成果。我期待大家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回復正常的生活,不必擔心外出會危害身體健康,亦不用再戴上口罩,可以重新展現笑容。
總部
行政助理
殷靜兒
略盡綿力 齊心抗疫
鑑於新冠肺炎疫情急劇惡化,政府由2月初開始實施新措施,規定從內地回港的人須遵守家居檢疫令,入境後留在家中自我隔離14日。衞生署、民政事務局、社會福利署等政府機構都急需大量額外人手協助執行檢疫令,因此呼籲各部門的現職和已退休同事擔任義工,投入抗疫工作。
政府認為監察受檢疫人士有否留在家中,有助於減低病毒散播的風險,因此衞生署聯同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簡稱「資科辦」)在2月中旬在北角海關總部大樓15樓設立家居檢疫控制中心,其後為分擔工作量而在香港大會堂展覽廳設立了另一個中心。我在3月初經部門向衞生署申請成為義工,並由3月中旬開始在海關大樓控制中心當值。義工每天的工作分為上、下午兩更,每更工作時數為四個半小時。
家居檢疫控制中心的工作
當時,從內地回港的人可經深圳灣、港珠澳大橋和機場這三個出入境管制站入境。根據規定,他們在入境時須提供住所地址、手機號碼等資料,而我們則須以手機聯絡他們,要求他們拍照作記錄用途,並利用WhatsApp或WeChat手機應用程式執行突擊視像通話、實時分享位置等行動,藉以確定他們有否留在住所內。此外,我們亦須詢問他們的身體有否異常狀況,或有否其他家居檢疫問題,並在有需要時將個案轉介衞生署或民政事務總署跟進。
隨着政府宣布從海外回港的人(包括大量留學生)由3月19日起須遵守家居檢疫令,我們的工作量也進入高峰期。雖然他們須佩戴第四代電子手環,並在回家後啟用「居安抗疫」自動追蹤應用程式,但由於程式啟用初期發生不少問題,所以我們除了要監察從內地回港的人的情況外,也一度要兼顧從海外回港的人,指導他們如何啟用程式。我記得整個中心在高峰期曾經有接近二百位同事一起進行各種工作。
可幸的是,資科辦其後很快推出了第五代電子手環,因此我們的工作情況在3月下旬有所改善。雖然當時仍有不少人從海外返港,但未能啟動「居安抗疫」程式的情況已大幅減少。由4月中旬起,從內地回港的人也獲分配電子手環,此舉大大減輕了我們的監察工作。隨着政府對義工的需求減低,我也在4月下旬完成了為期五週的義務工作,可謂功成身退。
一些感想
首先,雖然與當時的社會氛圍一樣,一起工作的義工對政府的防疫措施完善與否一事意見不一,但大家都一致認為在前所未見的疫情下,與其坐困愁城,月旦時事,倒不如盡一己之力參與抗疫工作,「幫得幾多得幾多」。
其次,雖然有個別受檢疫的人認為致電監察是擾民之舉,繼而惡言相向,但絕大多數人都十分合作。他們不但遵守檢疫令,而且也明白我們的工作需要和齊心抗疫的重要之處。最教我開心的是,有些受檢疫的人在通話完結前說一句:「你們也辛苦了!」
最後,環顧世界其他地區,即使有實施家居檢疫的措施,大多只靠受檢疫的人自律留在家中,以及政府重罰違令者以儆效尤,很少地區像本港般採用突擊監察系統和具自動追蹤功能的電子手環。在大量港人回港的情況下,我們的監察工作雖然有點擾民,亦需要大量人力資源支援,而且並非做得滴水不漏,但在控制疫情方面的確有助香港取得較佳的成績。
後記: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指出,截至5月4日,紀律部隊人員已就超過1.4萬名受檢疫人士進行上門突擊檢查工作,而衞生署的電話中心亦曾突擊致電受檢疫人士超過20萬次。此外,相關部門除了派發逾8.2萬條電子手環/監察手帶,還用通訊軟件與超過八萬名接受強制檢疫人士分享實時位置,以及撥打約19萬次通話(包括視像通話)以確定受檢疫人士是否留在住處。」
前任署長
唐嘉鴻
今年實在令人難忘 — 本已安排好的開年飯因受疫情影響而告吹,取而代之的是到店鋪「撲」口罩,以及在地盤收集健康申報表;本來進行得如火如荼的工程被迫停擺,而我家的飯廳和書房則成為臨時辦公室 — 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增加不少。
壞消息雖然多,但我收到了一封很有意義的電郵,內容載述政府呼籲各部門外借同事參與後勤抗疫義務工作,讓我們能就對抗世紀疫症一事盡點綿力。我報名加入義工行列後不久,便獲安排到香港大會堂協助衞生署擔當「接線生」,負責聯絡自我家居隔離的人,以WhatsApp和WeChat應用程式與他們通訊和進行視像通話,藉以了解他們的情況和協助他們順利完成監測程序,免得麻煩警察「叔叔」登門「拜訪」。
每日處理70多宗個案,可謂苦樂參半!對我來說,最困難之處莫過於語言問題— 說來慚愧,我硬着頭皮,用「半鹹半淡」的普通話對答,以致笑話百出;我說得最標準的一句,恐怕是「不好意思!我的普通話不太靈光,見諒!」。要數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在屏幕上看到小朋友天真爛漫的樣子 — 他們總是在父母還未開口前,搶先回答我們的公式化問題,為我們的工作增添不少趣味;此外,我們向家居隔離的人查詢完畢後,聽到他們說一句簡單而真誠的話:「辛苦晒,祝身體健康!」,就已感到很滿足。
今次的義務工作得以順利完成,實在有賴「大幫」Dora姐和污水工程部工程師Kelvin體諒和支持。他們給我寶貴的機會參與這項富有意義的工作,為我的人生增添色彩,亦令我想起Sam Hui一曲《同舟共濟》幾句歌詞:「香港是我家,怎可失去他……但願日後獅子山下,人人團結,永不分化」當中所傳揚的精神。但願香港延續這種精神,早日戰勝疫症。
污水工程部
工程督察
吳金滿
政府有宣傳短片的開場白如是說︰「面對世紀疫症,大家都會有些不安和焦慮。但我們也明白,在不斷轉變的情況下面對挑戰……」。農曆新年假期過後,各政府部門緊急實施在家工作的臨時安排,同時招募義工參與抗疫工作。與其不安和焦慮,我想倒不如走上前線面對挑戰,參與抗疫工作。由情人節當日起,我獲安排到位於北角的海關總部大樓工作,支援衞生署的資訊科技辦公室,利用智能電話確定受檢疫人士有否遵照衞生署發出的隔離令留守在指定地點,藉此減低社區感染的風險。為期大概兩個月的義工服務除了讓我有機會參與抗疫工作外,還讓我得到最大的收穫 — 認識到來自不同部門、充滿正能量且願意無私奉獻的同事,以及碰上前署長唐先生等已退休的老朋友。
污水處理部2
化驗師
伍昌齡
本人參與了合共兩項義務抗疫工作。在第一項工作中,我獲派到衞生防護中心,為從海外回港的人士準備家居檢疫須知資訊包,先將內有文件的資訊包封箱並貼上標籤,再運送到出貨區。約20位來自不同政府部門的義工/衞生署同事,花了三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備妥約50萬個資訊包。
至於第二項工作,我獲安排到富豪東方酒店工作一天,協助醫生處理受檢疫人士登記入住和退房事務,即主要負責為受檢疫人士核對房號和人數、收回房卡,以及記錄出入酒店時間,以便酒店安排職員清潔房間。
雖然兩項工作的性質各異,但在兩次工作過程中每位同事都拚命把事情辦好。大家儘管素未謀面,但合作起來卻很有默契 — 或許這就是「齊心抗疫」的凝聚力吧!
最後藉此機會感謝部門主管和家人大力支持本人參與抗疫工作。
污水處理服務科
實驗室服務員
鄭文韜
鑑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峻,我在2月初響應部門號召,報名參與義務工作。其後,我獲派到衞生署轄下家居檢疫中心的中環大會堂支援組工作,主要負責利用電話、微信/WhatsApp應用程式及視像電話核實在家隔離人士有否留在指定的隔離地點。工作期間,我看見熱心的同事與受隔離人士真誠溝通時,心想大家只要萬眾一心,互相扶持,就能排除萬難。總括來說,我所付出的勞力實在微不足道。但願在本人的稿件刊登時,香港已經雨過天晴吧!
污水處理部1
電氣督察
歐善民
我獲派到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的家居檢疫控制中心工作,負責用手機聊天軟件與自我隔離人士聯絡。雖然有個別隔離人士沒有遵照指示隔離,但據觀察所得,絕大多數人都非常願意合作。當我替他們拍照作記錄用途,他們都紛紛展露笑容;當我提醒他們每天要測量體溫,很多人都感謝我付出勞力。還記得有一個看似凶神惡煞的男子在得悉我是義工後,說起話來時變得和藹可親。其實,人與人相處之道在於互相體諒和支持。這份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每次回想起來,總是既熟悉又陌生。
土地排水部
工程師
張飛傑
對於自己能為抗疫工作出一分綿力,我深感榮幸。
本年2月,一看到關於抗疫工作的電郵,就立刻報名參加全部三個部門(即衞生署、民政事務總署和社會福利署)的義務工作。其後,在3月獲安排到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轄下的北角電話中心參與義務工作,成為整支抗疫義工隊伍其中一員。
第一次到電話中心報到時,已經感受到所有在職和義工同事對抗疫工作的熱誠、嚴謹態度。
我主要負責協助政府持續監察家居隔離人士的狀況,即用電話與市民聯絡和進行視像通話,又或使用通訊軟件追蹤他們的實時位置,從而了解一下他們的居家隔離情況,並關注一下他們的身體狀況和情緒,以及在14日隔離期內盡量每日24小時(休息時間除外)與他們保持聯繫,以便備存與他們通訊的記錄。
對於香港政府的抗疫工作,我感到窩心和自豪。政府積極果斷的決策與安排充分保護了全港市民。
在社會出現「雜聲」的情況下,有些香港市民與家居隔離人士因恐懼疫情而感到鼓譟,未能明白政府應對疫情的決策和安排,以致出現雙方缺乏溝通的局面。畢竟,香港是個大家庭,政府如能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安排抗疫工作,使香港市民與家居隔離人士感受到政府對他們的關懷和支持,那麼每一位市民都應能積極樂觀面對疫情。
其實,所有人都應該好好保護自己,自律地減少社交生活,務求令本地傳染鏈斷絕。此舉不但能保護自己,亦可保護家人及其他市民。
新界北渠務部
一級監工(土木工程)
蘇文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