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之聲

2020年6月 一百零一期
富士登山記
提起日本,大家不期然會想起櫻花和富士山 — 它們都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象徵。富士山是日本最大的活火山(對上一次噴發在1707年),橫跨本州山梨縣和靜岡縣,而山頂上直徑約800米的火山口周邊共有八個山峰,其中海拔3 776米的劍峰是日本最高峰。
富士山於2013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登錄為世界遺產;它自古以來都是日本人崇拜的對象,再經神格化後稱為淺間大神(即火山神) — 古代日本人希望這位神不要生氣(意指爆發),所以日本不少地方都設有淺間神社以奉祀淺間大神。富士山呈圓錐形的山姿十分優美,歷來用作繪畫和文學的創作題材,而最有名的作品當數江戶時代著名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46幅連續版畫《富嶽三十六景》。
自江戶時代開始,民間一直流行攀登富士山的活動。富士山每年九月中旬開始冠雪,由於山頂積雪一直要到翌年六月才逐漸融化,所以每年的七月才開放予登山客攀登,但過了九月初又開始封山。富士山有四條攀登路線,分別為吉田線、須走線、御殿場線和富士宮線,各有不同的特點和難度。這次我們揀選了適合登山新手的吉田線,也預訂了八合目的山小屋作中途休息地方。什麼是「合目」呢?原來富士山的登山路線主要以「合目」來表示 — 「一合目」位於富士宮市村山淺間神社的鳥居,而「十合目」則位於山頂;「五合目」大概位於兩者中間,通常作為登山的起點。
經過連續多個星期練習,終於來到登山的大日子!我們在五合目吃過簡單的午飯,再到小御嶽神社祈福,然後在下午1時正式出發。由於當日天陰大霧而且清涼,加上剛開始登山時的路不算崎嶇,所以我們慢慢走,還算輕鬆。到達六合目時,看見那裏有「料金所」,供登山客自願繳交「保全協力金」,作為維護當地生態和清潔環境的費用。從六合目到七合目,途中要攀過總共海拔400米高的「之」字形「長命斜」;我們走了差不多兩小時,慢慢適應上升的高度,並在走過濃霧層之後,隱約看到山頂。來到七合目,向上仰望,盡是岩石路;路段開始變得難走,有時甚至要手腳並用才能前進。不過,從這段路開始,路上有多間山小屋,登山客可以在屋外買點飲品或小食稍作休息;每間山小屋都有屬於自己的「燒印」圖案,登山客可以買「金剛杖」輔助行山之餘,又可以找山小屋員工用鑄鐵棍在杖上烙上獨有的「燒印」圖案來「集郵」。不過,我們早已帶備行山杖,無須買長的「金剛杖」,所以只買了短的「金剛杖」作烙印之用。此外,我們在其中一間山小屋遇到一個既貌似武打演員元華又貌似電玩遊戲主角Mario弟弟Luigi的員工,於是烙過印後再請他合照,為艱辛的登山旅途增添一絲樂趣。
過了七合目數間山小屋後,上八合目的登山道也是漫長的「之」字形沙石路,但比之前的路段更為狹窄和陡峭,有些路段還出現「塞車」情況,要待前面的登山客走過才可以跟着上。太陽漸漸下山,天色開始昏黑,氣溫漸降,不少登山客此時已經到達自己所選的山小屋吃飯休息,準備翌日凌晨攻頂,但我們卻預訂了位於吉田線上海拔第二高的山小屋,所以仍要繼續硬着頭皮往上走。越往上走,不但身邊的登山客越來越少,而且空氣也越來越稀薄 — 每一口吸入的空氣都是刺鼻的,即使慢慢走也覺得呼吸困難;當時風越刮越大,我們向前走兩步被逼退後半步,全靠意志力支撐身體前進,好不容易到達位於海拔3 400米的山小屋時已經接近晚上八時。抹完身、換過衣服、吃過簡單晚餐,再與同伴聊一會天,並在寫好明信片後上床睡覺,準備幾小時後的攻頂之行。
本來預計凌晨二時起床攻頂,但海拔之高令人不適、難以入睡,故需延遲到三時才起來出發。甫踏出山小屋門口,就已經看見由魚貫的攻頂客所戴頭燈的光組成的長長燈「龍」。由於攻頂之路狹窄且人多,我們前進得很慢;眼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黎明將至,仍身處半路中途,大家都心急起來,生怕錯過日出的美景。幸好,吉田登山路線大致面向東方,我們基本上在山路上也可以看到日出。大約早上四時半,大家都不約而同停下腳步,靜靜看着「太陽伯伯」在雲霧中發出萬丈光芒,即日本人所稱的「御來光」。
欣賞過「御來光」後,我們繼續踏上征途,走了一小時多,終於登上富士山頂 —當時心裡確實有一絲的激動!甫到埗第一眼就看到「富士山頂上奧宮」,於是進內參拜感謝神明庇佑登頂成功,順道買了一些「御守」(即護身符)留念。戶外雖然陽光充沛,但同時刮着大風,我們在空肚攻頂的情況下感到絲絲寒意,於是買了熱粟米湯「吊命」。回過神來,我們便開始走「鉢巡路線」,環繞火山口走一圈。
我們參觀完「淺間大社奧宮」,再到日本全國海拔最高的「郵便局」(即郵政局)寄明信片,最後攀過一段極斜、上一步要退後半步的碎石路「馬之背」,終於來到火山口最高點,也是全日本的最高點 — 劍峰!此生有幸登上日本之巔,內心充滿感恩和喜悅之情。從劍峰走下來後,繼續走餘下一半的「鉢巡路線」之際,部分雲霧開始退散。我們從不毛的山頂鳥瞰綠油油的山腳,再遠眺層巒疊嶂的日本阿爾卑斯山脈,然後把雲霧的景致拍攝下來;過了一會兒,眼前景物又變回重重雲海。當我們回到「富士山頂上奧宮」,「鉢巡路線」便正式走完了。
後記
日本人有句諺語說:「富士山、一度も登らぬ馬鹿、二度登る馬鹿」,意思就是一生中都沒有攀爬過富士山的人是笨蛋,但爬過兩次的人也是笨蛋。每年夏天都有不少人嘗試攀登富士山,但其中有不少登山客出於種種原因攻頂失敗,例如遇到暴風雨、出現高山反應、中途受傷、裝備不足等等。我們能夠成功完成這次富士山登頂之旅,除了因為裝備充足和下了苦功練習外,還有賴大家在路上互相扶持。當然,天公造美也很重要 — 上山當天初時下着微雨,但之後直至我們到達山小屋為止都只有密雲 — 在這種天氣狀況下登山是最好的。翌日,即從山小屋下山當天,雖然一直下着綿密細雨,但比起當天的登山客,我們已經幸運得多,所以我在最後一段路上給他們逐一說聲「奸爸爹」,希望他們在冷雨中登山時感受到一絲暖意和得到一點鼓勵。最後,我期望疫情盡快過去,大家可以再次登山。(文章完成一刻為止,吉田線所有山小屋決定在今年登山季關閉,其他線上的山小屋看來也會跟隨,估計要明年才可恢復登山了。)
九龍及新界南渠務部
工程師
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