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報告工具:

EmailDownloadPrint
 

環境管理

全球氣候變化對渠務署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面對大自然的變化,本署一直積極探索及引進嶄新工程技術和環境管理措施,一方面既可提升運營效益,另一方面可以推廣可持續發展理念(包括河道活化和節能減排等),同時實現工程項目與自然環境雙生共融的目標。

昂船洲污水處理廠綠化天台

昂船洲污水處理廠綠化天台

位於昂坪污水處理廠的魚塘已使用再造水

位於昂坪污水處理廠的魚塘已使用再造水

維多利亞海港

維多利亞海港

藍綠建設

渠務署在多項工程中積極引進綠化和生態保育元素的活化水體概念,例如在河道兩旁或河道種植、營造天然溪澗環境、保育河道生態、促進各類生物繁衍,以及引入園景設計等務求在有效排水的同時,亦以促進綠化、生物多樣性及美化環境為目標。透過藍綠建設,我們希望為市民建設草木繁茂和水景優美的環境,讓市民有更多機會親近水體,珍惜天然資源。

活化河道 – 讓河流走進社區

早年建成的排水設施多以混凝土建造,設計上主要以防洪為主。隨著年代的轉變,河道不再是單單用作排洪,市民開始對近水和親水活動有更多的期望,並逐漸關注水體生態保育及善用市區空間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就《2015年施政報告》中的建議,在進行大型排水改善工程及新發展區的排水規劃時,積極引入活化水體創新意念。

活化水體不但美化環境,同時提升河道生態及生物多樣性價值,以及綠化及美化河道。我們更會致力推廣近水和親水活動,讓市民享用河道設施、體驗水體多功能的價值、珍惜水體及共同締造美好居住環境。

活化河道的元素

蠔涌河和林村河上游河道改善工程

渠務署分別於2007及2012年完成蠔涌河及林村河上游河道改善工程,大大紓緩區內的水浸風險。西貢蠔涌河及大埔林村河擁有極高生態價值,不少生物(包括鳥類、魚類和蜻蜓等)在兩河棲息。故此,我們在施工期間,盡力把工程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減至最少,並縮小擴闊河道工程範圍,以保留河道原貌。

改善工程後的蠔涌河

改善工程後的蠔涌河

改善工程後的林村河

改善工程後的林村河

工程所採用的保育措施例子

林村河上游3條「之」字型設計的魚梯,上設凹位,供魚類棲息

林村河上游3條「之」字型設計的魚梯,上設凹位,供魚類棲息

林村河上游堤岸的石籠河岸,有助植物生長及營造自然生態環境

林村河上游堤岸的石籠河岸,有助植物生長及營造自然生態環境

林村河上游河道改善工程進行前,工程團隊撈捕香港瘰螈

林村河上游河道改善工程進行前,工程團隊撈捕香港瘰螈

蠔涌河的導流板能改變水流方向、流速和水深,藉此創造微生境,供各類物種生長

蠔涌河的導流板能改變水流方向、流速和水深,藉此創造微生境,供各類物種生長

蠔涌河的魚洞穴可於水漲及水流急速時為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提供庇護

蠔涌河的魚洞穴可於水漲及水流急速時為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提供庇護

香港瘰螈腹部橙色的不規則斑紋

香港瘰螈腹部橙色的不規則斑紋

在林村河上游工程完成後,我們發現石籠河岸及天然河床的植物蓬勃茂盛,如同自然生境,而且水質改善,顯示保育措施具有成效。此外,河道的鳥類、魚類及蜻蜓的品種數量均恢復至工程前水平,而林村河稀有品種-香港瘰螈的數量更勝從前,成績令人鼓舞。

啟德河改善工程

我們透過啟德河改善工程提升河道的排洪能力,工程完成後,該河的排洪能力將達現行防洪設計標準,可抵禦200年一遇的暴雨,緩解彩虹道一帶的水浸風險。渠務署亦藉此機會,為河道加入不同的綠化、園境及生態元素,將其活化為市區第一條綠化河道走廊。

除了在河床加設魚洞穴及導流石以形成靜水區,供魚群在河道棲息外,我們更加添河邊花槽、設置仿石種植盆及增建河床種植槽,栽種不同品種的植物,以增強河道的綠化效果。活化後的啟德河綠意盎然,我們更經常見到雀鳥及魚類於該河道棲息。

活化後的啟德河

活化後的啟德河

於啟德河棲息的鳥類 包括不同種類的鷺鳥

於啟德河棲息的鳥類 包括不同種類的鷺鳥

啟德河河堤種植的簕杜鵑

啟德河河堤種植的簕杜鵑

河床種植槽種植了原生紅樹林品種的水生植物,營造濕地環境

河床種植槽種植了原生紅樹林品種的水生植物,營造濕地環境

活化翠屏河

渠務署計劃將沿翠屏道及敬業街旁的明渠活化成翠屏河。除了加強防洪能力及利用環境、生態和園境美化等改善工程外,工程項目亦會一併加強毗鄰行人通道的連繫,使翠屏河成為市民欣賞河景和進行休閒活動的新地標。

此外,工程亦會加入創新元素,為突顯翠屏河的水體特質,我們計劃在下游設置可隨著潮汐漲退而升降的智能水閘,以營造富吸引力的瀑布效果。此項設計能盡量利用天然潮汐漲退的規律來營造水景,減少利用泵水設備及減低能源消耗。另一方面,智能水閘的操作模式亦會連接天文台的天氣預報系統,水閘會因應惡劣天氣而自動降下,以確保翠屏河有足夠的排洪能力。

我們亦會沿河提供各種近水設施,如園景平台及人工浮島等,以推動近水活動。

翠屏河智能水閘及人工浮島完工構想圖

翠屏河智能水閘及人工浮島完工構想圖

展望未來挑選有潛力的明渠進行活化

同時,我們已檢視及評估全港主要明渠和河道的活化潛力,挑選合適的明渠進行活化。我們已完成大圍明渠(香粉寮至文禮閣)、火炭明渠(桂地新村至香港體育學院),以及佐敦谷明渠(沈雲山抽水站至佐敦谷游泳池)的活化方案。活化項目能整合排水設施與土地用途,在不影響河道排洪下,我們期望可展現水體的多重功能價值,並善用河道空間,實行一地多用。

活化大圍明渠、火炭明渠及佐敦谷明渠

渠務署計劃活化現有的大圍明渠、火炭明渠及佐敦谷明渠以提升其生態價值,並促進綠化和近水和親水活動,改善社區環境以建設宜居城市。

在大圍明渠的活化計劃,我們會深入研究以試驗方式讓公眾進入河道進行近水和親水活動的可行性,提供市民更多優質的大型綠色休憩空間。

火炭明渠旁邊的行人路徑的易行度會提升。在不影響河道的排洪能力及管理的情況下,我們更積極考慮預留適當的河道空間放置社區藝術品,以供市民在河岸觀賞。

佐敦谷明渠的下游會部分進行園境美化,並於河道上建造觀景平台,提供休憩空間。而明渠的上游部分則加設水池和魚梯,以增加生態價值。

活化大圍明渠構想圖

活化大圍明渠構想圖

活化火炭明渠構想圖

活化火炭明渠構想圖

活化佐敦谷明渠構想圖

活化佐敦谷明渠構想圖

共享空間

除了河道及排水工程外,污水處理亦是我們工作的重要一環。隨着社區不斷發展,污水處理廠亦逐漸成為社區的近鄰。在提升污水處理設施以應付發展需要的同時,本署也重視與社區連結,在設計過程中注入社區共融的元素如公共休憩空間及園景設施等,讓公眾享用,將渠務設施構建成社區共融的民生設施,使渠務設施更容易受市民所接受。

石湖墟污水處理廠將提升為石湖墟淨水設施,工程除擴建廠房提升淨化水平外,亦會設置觀鳥區、河畔步道及生態園等,令石湖墟淨水設施更融入周邊的自然環境及社區,並為市民提供共享空間,讓市民在石上河、梧桐河旁邊欣賞美景,親親大自然。

為此,渠務署更委託顧問推行一個名為「社區環境工作室@石湖墟淨水設施及周邊地區」的社區共創項目,實踐「設計思維」的概念,邀請社區人士、教育界代表、綠色團體,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共同構思石湖墟淨水設施公共空間及預先登記遊覽區的設計。

新工場天台的綠化空間及社區 種植園構想圖

新工場天台的綠化空間及社區種植園構想圖

毗鄰新污泥處理設施的河畔步道構想圖

毗鄰新污泥處理設施的河畔步道構想圖

綠化天台

綠化天台有助紓緩市區空氣污染、降低室內溫度、減少建築物的能源消耗、美化建築物,以及為野生動物創造棲息地,從而改善周邊環境的生物多樣性。進行規劃時,我們會聘請合資格人士評估選址及天台結構可負荷重量,待完成詳細設計後才展開建造工程。2018-19年度,我們為轄下9個設施完成天台綠化工程:

  • 昂船洲污水處理廠(聚合物儲存大樓)
  • 南華莆污水泵房
  • 圍頭村污水泵房
  • 九肚污水泵房
  • 澳仔污水泵房
  • 華富基本污水處理廠
  • 香港仔基本污水處理廠
  • 鴨脷洲基本污水處理廠
  • 牛潭尾主要河道泵房
昂船洲污水處理廠化學物儲存樓綠化天台

昂船洲污水處理廠化學物儲存樓綠化天台

華富基本污水處理廠綠化天台

華富基本污水處理廠綠化天台

香港仔基本污水處理廠天台綠化工程

香港仔基本污水處理廠天台綠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