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务之声

2020年3月 一百期
編者的話
專訪渠務署副署長彭偉成先生
小蠔灣污水處理廠太陽能發電場獲中電頒發「可再生能源卓越大獎」
建造業零碳天地與渠務署合作 組建首個機電組裝合成雨水空調系統
部門聖誕聯歡會2019
渠務署勇奪「2019年公務員優質服務獎勵計劃」兩項大獎
親善探訪計劃
渠務之「星」
渠記遊戲皇:溫故知新(二) 得獎者及答案公佈
渠記遊戲皇:看圖估字
2019國家優質工程獎
專訪高級工程師/訓練朱依望先生 (朱Sir)
渠記相簿
讀者投稿:《序》《活靈•活現》
慎防利益衝突(二)
Drainagram
多肉植物聖誕盆景工作坊
2019 建造業議會草地足球聯賽盃
渠記廚房之自製賀年美食
「愛•與耆義同行」聖誕聯歡會
「渠心關顧」嘉許計劃
重拾往昔
家有喜事
步步高陞
渠務之聲編輯委員會
渠务署勇夺「2019年公务员优质服务奖励计划」两项大奖
公务员事务局自1999年起举办每两年一度的公务员优质服务奖励计划,目的是表扬努力提供卓越服务的部门及团队,推广公务员以客为本的文化,并激励各部门和团队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素,精益求精。渠务署今年再创佳绩,荣获两项大奖,分别为部门精进服务银奖(大部门组别)和队伍奖(专门服务)金奖。
不得不提的是,「融和社区・净水建‘墟’」团队除了勇夺队伍奖(专门服务)金奖外,亦获得了特别嘉许奖(与市民互动),可谓双喜临门。本署在今届计划中取得佳绩,足证同事一直以来努力做出的成绩和卓越表现广获认同,因此本署上下对此都深感荣幸和鼓舞。颁奖典礼已于2019年12月10日在政府总部举行。
为了与同事分享得奖的喜悦,得奖团队在2019年12月20日举行庆功午宴。当天,团队邀得渠务署署长卢国华先生、时任副署长麦嘉为先生、助理署长/操作维修何耀光先生、助理署长/设计拓展黄绪勤先生、助理署长/机电工程白谏鸣先生和助理署长/污水处理服务梁泳源先生出席,令场面更加热闹。
部门精进服务银奖(大部门组别)∶善用可再生能源 为环境保护添动力
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难题,渠务署一直积极推行各项节能减排措施,在2018 及2019年致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应用,藉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我们除透过「绿色管理委员会」和「能源及排放管理组」持续监察、检讨成效和订定持续改善目标外,每年亦与学者和科研人员交流知识和经验,将具潜力的建议项目加以试验,并在试验成功后付诸实行。为了持续提供优质和低碳的污水处理服务,我们从多方面开发和加以应用可再生能源,在过去几年积极开发太阳能、生物气和水力发电系统。此外,渠务署与环境保护署近年共同推行厨余与污泥共厌氧消化计划,现正在大埔污水处理厂试行有关计划,预计最终每日可处理50吨厨余,并可提升生物气产量和减低沼渣量。
本署透过个案分享会,鼓励同事积极提出意见,本着「推己及人、以心为心」的理念,妥善操作和应用可再生能源。我们亦致力宣传本署以至整个政府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在小蚝湾污水处理厂设立可再生能源资讯中心,让公众加深了解政府如何开发和应用可再生能源。在技术交流方面,我们积极参与由不同团体主办的研讨会和有关可再生能源的推广活动,分享部门的经验。
渠务署本着「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小心实践」的精神,在开发和应用可再生能源方面不断努力,深得各界认同。我们会继续努力并订下目标,在2024-25年度或之前,将部门的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增至每年9.5兆瓦,即占政府基建设施每年新增使用量的20%。以下短片介绍渠务署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应用方面的工作。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eiwSzFtYm9SvKawJa7HIjSrsEXoAXPHr/view
队伍奖(专门服务)金奖及特别嘉许奖(与市民互动):融和社区・净水建「墟」
为配合社区发展,渠务署团队正在建造石湖墟净水设施,藉以提升石湖墟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和环保表现。由于公众日益关注生态保育工作和市区空间运用事宜,团队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运用崭新的「设计思维」,与公众深入沟通,让公众成为工程「倡导者」之一,以便共同解决社区问题。2018年,团队推出「社区环境工作室@石湖墟净水设施公共空间」社区共创项目,举办一系列「亲身体验」及「多平台」公众参与活动(包括街站宣传、访问面谈),以及为社区各界人士安排工作坊和参观活动,深入了解市民的需要。
随着时代变迁,市民对公共空间的期望愈来愈高。有见及此,团队以「共享空间」为切入点,与公众携手设计石湖墟净水设施。虽然可供设施使用的土地只增加2.5 公顷,但团队仍能释出约2公顷的「共享空间」,并加入大量绿化元素、河畔步道、观鸟区、生态园和种植园,为市民提供休憩空间、游览区和各种水资源管理教育设施。此外,团队与居民和环保团体合作,将「共享空间」的概念延伸至周边环境,制定两条分别以「上水的可持续生活」和「水资源与地区历史」为主题的教育路线,务求把设施融入社区,从而达到「社区连结」的目标。
团队和市民本着「融和社区・净水建‘墟’」理念同心合力建造净水设施,一方面应付因未来20年人口增长而日益殷切的污水处理需求,而另一方面则提高整个社区的生活质素。
污水工程部
工程师
张咏欣
机电工程部
工程师
何国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