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English Version] [繁體] [图像版本] [独立核实声明] [回应表格] [主要统计数据]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内容索引] [网页指南]
[渠务工程的公众参与活动] [其他公众参与活动] [其他持份者参与活动] [义工服务及慈善活动]
渠务工程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在不同工程阶段,我们均致力安排简介会、参观活动、工作坊及小组讨论等各种平台,提供相关资讯,并听取意见。与公众保持紧密联系,既有助工程畅顺推展,亦加强本署与市民的关系。
我们举办了多项参与活动,让公众更了解工程的特色以及对改善维港水质的贡献。
伦敦地质学会代表团到访昂船洲污水处理厂
香港工程师学会代表团到访昂船洲污水处理厂
其他到访团体包括:北京水利学院、香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市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建设指挥部等。
[section7_photo1a.jpg]
[section7_photo1b.jpg]
隧道工程顾问及承建商分别在保良局唐乃勤初中书院及英华书院举行讲座。
[section7_photo1c.jpg]
2014年6月19日,本署为昂船洲污水处理厂新主泵房举行平顶仪式,标志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进展的重要里程碑。新主泵房为工程项目的主要设施,经深层隧道把污水输送至地面进行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及消毒,再排放到维港以西海域。
[section7_photo1.jpg]
2014年10月6日,我们举行传媒简报会,宣布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所有排污隧道(总长21公里)全面贯通,标志工程迈进新阶段。
[section7_photo2.jpg]
[section7_photo3.jpg]
2015年3月5日,我们举行污泥船「净港一号」启航礼,主礼嘉宾包括环境局局长黄锦星先生、深水埗区议会主席郭振华先生,以及深水埗民政事务专员莫君虞先生。连同同期建成的「净港二号」,两艘新船负责运送昂船洲污水处理厂所有污泥至屯门的污泥处理设施,大大减低对陆路交通和环境的影响。
[section7_photo4.jpg]
[section7_photo5.jpg]
启德河改善工程旨在改善前称「启德明渠」的河道,一方面加强排洪能力,另一方面借着加入园景和生态等元素,建造绿色河道走廊,为周边社区提供更多休憩空间。
早于工程开展前,我们已联同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规划署举行两阶段的「共建启德河」公众参与活动。自2011年工程落实后,我们一直与各持份者紧密沟通,务求充分了解他们所关注的事项,并尽力减低施工对居民的影响。年内,我们分别安排员工及家属、学生、一般市民、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员和澳洲工程师学会(香港分会)会员等团体,到工地参观。
[section7_photo6.jpg]
[section7_photo7.jpg]
2014年9月12日,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新闻专题节目《时事多面睇》,就启德河改善工程专访渠务署。同年12月17日,《明报》及《文汇报》亦就工程专访本署高级工程师李康年先生。两日专访内容均涵盖启德河历史、工程目的、河道生态环境及绿化工作等多个范畴。
[section7_photo8.jpg]
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旨在透过建造地下蓄洪池,减低跑马地及湾仔区水浸风险。自工程开展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与邻近地区的团体和学校等持份者,保持紧密联系和沟通。
2014年8月15日,新华社香港分社为蓄洪计划进行专访拍摄,藉此了解香港防洪策略及经验。访问内容涵盖多个范畴,包括工程设计特点、创新意念、文物保护、树木保育、与持份者沟通,以及得奖项目等。
[section7_photo9.jpg]
2014年12月18日,《文汇报》、《东方日报》和《香港商报》就蓄洪计划访问本署总工程师陆伟雄先生等人,以了解工程设计特点。其间,高级工程师郑雅思女士分享其工地经历;而有「树博士」之称的香港大学地理系讲座教授詹志勇先生亦讲解工程所涉及的树木保育工作。
[section7_photo10.jpg]
继2012及2013年后,渠务署于2014年12月30日再为蓄洪计划举行持份者参与工作坊。多个主要持份者包括湾仔区议会、香港赛马会和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均应邀出席,以了解工程最新进展和表达对工程安排的意见。
[section7_photo12.jpg]
渠务署和环境保护署进行乡村污水收集系统工程时,会与相关区议会、乡事委员会、乡村代表及村民保持紧密联系。例如,我们会向村民讲解把村屋污水渠接驳至公共污水收集系统的安排,以及缴付排污费等事宜。
施工期间,我们会确保村民知悉工程安排,并尽量避免为村民带来不便。例如,我们会在村内张贴工程范围平面图及施工时间表,并与个别屋主商定终端沙井的位置。
2014-15年度,工程团队收到多封元朗区乡村代表的感谢信,对团队的努力予以肯定及表达谢意。
[section7_photo12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