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English Version] [繁體] [图像版本] [独立核实声明] [回应表格] [主要统计数据]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内容索引] [网页指南]
香港的渠务建设始于19世纪中后叶,并于20世纪初改用「雨污分流」系统,以配合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随着工商业日益蓬勃、人口急速增长,市民对污水处理和雨水排放的需求更殷、要求更高。渠务署自1989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为香港提供世界级的污水处理和雨水排放服务,并履行「以心为心,尽力尽心」的服务宗旨;近年,我们更积极研究采用高效技术,同时着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渠道设计。
2015年的施政报告提出在大型排水改善工程及新发展区的排水规划中,加入活化水体的意念,为市民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要活化水体,便需要蓝绿建设。「蓝」象征水体,「绿」代表绿化景观,蓝绿建设就是集自然环境、社区特色和现代化元素于一身的明渠及河道。过去数年,我们已完成多项先导计划(包括西贡蚝涌河工程及大埔林村河上游雨水排放系统改善工程),既提升排洪能力,又促进生物多样化,成效显著。我们亦于2015年年底展开顾问研究,因应香港的独特环境建议具体可行的活化水体方案。
2014-15年度,我们继续检讨各区雨水排放整体计划,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同时定期检查全港雨水排放设施,以保持渠道畅通,并在恶劣天气下纾缓水浸风险。渠务署自1989年成立至2015年3月,共完成84项防洪工程,剔除了121个水浸黑点,令黑点数目减至10个。我们现正监察已启用改善工程的成效,并将于适当时候剔除相关黑点,同时为其余黑点设计及进行改善工程。为缓解跑马地及湾仔邻近地区的水浸风险,我们于2012年9月展开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第一期工程已于2015年3月落成,随之运作的第一期蓄洪池容量达30 000立方米(相等于12个标准泳池的水量)。
在污水处理方面,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的所有深层污水隧道已于2014年9月全面贯通,主要工程亦于2015年年初竣工;相关检测及试行运作顺利完成后,整项工程于2015年年底全面投入运作,进一步改善维多利亚港的水质。至于搬迁沙田污水处理厂往岩洞计划,我们于2014年10月批出主要工程的顾问合约,为建造工程展开设计工作,并进行影响评估、工地勘测、公众参与活动等。
节能减排是众所关注的议题,亦是我们的工作目标。2014-15年度,我们为多所污水处理设施引进国际能源管理系统;元朗污水处理厂的系统更通过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创本署先河;屯门河傍街及红磡湾两所污水泵房,亦取得ISO 55001资产管理体系认证,令渠务署成为本港首批获得此项认证的政府部门之一。
渠务署的服务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不遗余力联系社区,加强与持份者沟通。2014-15年度适逢渠务署成立25周年,为志其盛,我们特别举行「渠务署25周年最佳银禧活动建议比赛」以集思广益,并安排「银禧单车定向同乐日」、「渠务.初体验 — 各区工作多面睇」等一连串庆祝活动,与众同乐,更首次主办国际会议,邀得本地和海外学术及专业机构与会交流知识经验。
转眼间,渠务署已服务市民逾四分之一世纪,至今成果丰硕,实有赖员工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员工是最珍贵的资产,因此,渠务署的使命之一,就是「致力关怀员工,营造安全、和谐及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培育员工的发展和创新思维」。年内,我们继续利用「职业健康及安全管理系统」改善工作环境、通过「亲善探访计划」和「员工协商委员会」与员工加强交流,了解他们所关注的事项;另为员工提供各式培训,以助开拓视野,亦鼓励他们参与义工活动,以期达致工作生活平衡,同时回馈社会。
展望未来,渠务署上下必定与时并进,贯彻「以心为心,尽力尽心」的宗旨,提供优质服务,推进香港的可持续发展。
渠务署署长
唐嘉鸿
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