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摘要] [English Version] [简体] [圖像版本] [獨立核實聲明] [回應表格] [主要統計數據]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內容索引] [網頁指南]
[渠務工程的公眾參與活動] [其他公眾參與活動] [其他持份者參與活動] [義工服務及慈善活動]
渠務工程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在不同工程階段,我們均致力安排簡介會、參觀活動、工作坊及小組討論等各種平台,提供相關資訊,並聽取意見。與公眾保持緊密聯繫,既有助工程暢順推展,亦加強本署與市民的關係。
我們舉辦了多項參與活動,讓公眾更了解工程的特色以及對改善維港水質的貢獻。
倫敦地質學會代表團到訪昂船洲污水處理廠
香港工程師學會代表團到訪昂船洲污水處理廠
其他到訪團體包括:北京水利學院、香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市中心城區雨污分流建設指揮部等。
[section7_photo1a.jpg]
[section7_photo1b.jpg]
隧道工程顧問及承建商分別在保良局唐乃勤初中書院及英華書院舉行講座。
[section7_photo1c.jpg]
2014年6月19日,本署為昂船洲污水處理廠新主泵房舉行平頂儀式,標誌淨化海港計劃第二期甲進展的重要里程碑。新主泵房為工程項目的主要設施,經深層隧道把污水輸送至地面進行化學強化一級處理及消毒,再排放到維港以西海域。
[section7_photo1.jpg]
2014年10月6日,我們舉行傳媒簡報會,宣布淨化海港計劃第二期甲所有排污隧道(總長21公里)全面貫通,標誌工程邁進新階段。
[section7_photo2.jpg]
[section7_photo3.jpg]
2015年3月5日,我們舉行污泥船「淨港一號」啓航禮,主禮嘉賓包括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先生、深水埗區議會主席郭振華先生,以及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莫君虞先生。連同同期建成的「淨港二號」,兩艘新船負責運送昂船洲污水處理廠所有污泥至屯門的污泥處理設施,大大減低對陸路交通和環境的影響。
[section7_photo4.jpg]
[section7_photo5.jpg]
啟德河改善工程旨在改善前稱「啟德明渠」的河道,一方面加強排洪能力,另一方面藉著加入園景和生態等元素,建造綠色河道走廊,為周邊社區提供更多休憩空間。
早於工程開展前,我們已聯同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舉行兩階段的「共建啟德河」公眾參與活動。自2011年工程落實後,我們一直與各持份者緊密溝通,務求充分了解他們所關注的事項,並盡力減低施工對居民的影響。年內,我們分別安排員工及家屬、學生、一般市民、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員和澳洲工程師學會(香港分會)會員等團體,到工地參觀。
[section7_photo6.jpg]
[section7_photo7.jpg]
2014年9月12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新聞專題節目《時事多面睇》,就啟德河改善工程專訪渠務署。同年12月17日,《明報》及《文匯報》亦就工程專訪本署高級工程師李康年先生。兩日專訪內容均涵蓋啟德河歷史、工程目的、河道生態環境及綠化工作等多個範疇。
[section7_photo8.jpg]
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旨在透過建造地下蓄洪池,減低跑馬地及灣仔區水浸風險。自工程開展以來,我們一直致力與鄰近地區的團體和學校等持份者,保持緊密聯繫和溝通。
2014年8月15日,新華社香港分社為蓄洪計劃進行專訪拍攝,藉此了解香港防洪策略及經驗。訪問內容涵蓋多個範疇,包括工程設計特點、創新意念、文物保護、樹木保育、與持份者溝通,以及得獎項目等。
[section7_photo9.jpg]
2014年12月18日,《文匯報》、《東方日報》和《香港商報》就蓄洪計劃訪問本署總工程師陸偉雄先生等人,以了解工程設計特點。其間,高級工程師鄭雅思女士分享其工地經歷;而有「樹博士」之稱的香港大學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先生亦講解工程所涉及的樹木保育工作。
[section7_photo10.jpg]
繼2012及2013年後,渠務署於2014年12月30日再為蓄洪計劃舉行持份者參與工作坊。多個主要持份者包括灣仔區議會、香港賽馬會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均應邀出席,以了解工程最新進展和表達對工程安排的意見。
[section7_photo12.jpg]
渠務署和環境保護署進行鄉村污水收集系統工程時,會與相關區議會、鄉事委員會、鄉村代表及村民保持緊密聯繫。例如,我們會向村民講解把村屋污水渠接駁至公共污水收集系統的安排,以及繳付排污費等事宜。
施工期間,我們會確保村民知悉工程安排,並盡量避免為村民帶來不便。例如,我們會在村內張貼工程範圍平面圖及施工時間表,並與個別屋主商定終端沙井的位置。
2014-15年度,工程團隊收到多封元朗區鄉村代表的感謝信,對團隊的努力予以肯定及表達謝意。
[section7_photo12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