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务之声

2020年9月 一百零二期
渠务署荣获 2019 年「香港绿色创新大奖」优异奖及「绿色户外活动」认证嘉许
「厨余与污泥共消化」荣获2019年「香港绿色创新大奖」优异奖
「香港环境卓越大奖」下设的「香港绿色创新大奖」,由环境运动委员会联同环境保护署及另外九个机构合办。该等机构分别是:环境谘询委员会、商界环保协会、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香港工业总会、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香港社会服务联会、香港总商会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香港绿色创新大奖」是以达致卓越环保表现为目标的一个环保奖项。奖项以金字塔形状作为标志,表示社会各界承诺达致卓越环保表现。标志顶部是一棵小树苗,寓意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有如树苗般茁壮成长,而围绕金字塔的白色丝带交织出的「Q」字,则代表获奖机构的环保表现是有质素(Quality)并值得嘉许(Qualified)的。
「香港绿色创新大奖」为年度大奖,旨在鼓励机构将崭新、可行的环保方案转化成小工具、设备或系统等,藉此应对环保问题,并对环境、机构及社会带来真正裨益;鼓励机构向业界或公众分享其环保创意的经验;表扬机构的绿色创新成就。评审准则建基于三个主要范畴:创新水平;环保成就及成本效益;实用性及对社会的贡献。
颁奖典礼已于今年7月3日举行。奖项本拟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现场颁发,但由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严峻,颁奖仪式改为以网上直播方式进行。
是次获奖项目「厨余与污泥共消化」实为一项为期五年的试验计划。2016年施政报告指出,政府正按照《香港资源循环蓝图》推进多项工作,并大力推展各项环保基建及转废为能的工程。除了建设新设施,政府也研究利用现有污水处理厂设施进行厨余与污泥共厌氧消化,作为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网络的新增部分,提升厨余处理能力。在一些海外国家,厨余除了送去堆填或焚化外,亦会送到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消化缸与污泥进行共消化。与分开消化厨余和污泥的程序相比,厨余和污泥共消化程序的主要优点是能够产生协同效应,既可减少沼渣量,亦能提高生物气(属再生能源之一)的产量。为了发挥共消化程序的协同效应和检视共消化技术在本港应用的成效,渠务署和环境保护署合作进行试验计划,于2019年9月启用位于大埔污水处理厂的试验设施。此外,我们正研究把「厨余、污泥共厌氧消化试验计划」推展至沙田污水处理厂。
机电工程部
工程师
张键权
渠务署开放日2019(沙田污水处理厂)-「绿色户外活动」
另外,渠务署开放日2019(沙田污水处理厂)亦获环境运动委员会评为「绿色户外活动」。
于2019年1月15及16日一连两日举行的渠务署开放日2019,共吸引逾两万名市民前来参与。为配合政府推出的「大型活动减废指南」,本署实行源头减废、资源循环再用的措施,当中包括尽量利用电子媒体宣传开放日的活动,以减少印制地图、海报等宣传品;禁止场内提供纸杯,并首设租杯服务;委派环保大使指导市民把废物分类弃置以待回收;以LED屏幕取代传统舞台,以减少耗用木制品;以及安排大学生及相关团体在活动完结后回收可重用的宣传品等等。该奖项肯定了部门在环保工作上的贡献和各同事共同合作的成果。就此再次感谢各同事的努力和付出。
污水处理部1
社区关系主任
罗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