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务之声

2020年9月 一百零二期
「渠心抗疫」义工活动延续篇
新冠肺炎来袭,疫情自年初到现在持续反覆。初时,社区到处涌现「扑」口罩的热潮,导致口罩供不应求,顿成珍贵的防疫物资,引来不少老人家通宵排队抢购。有见及此,本署义工队继5月3日与明爱莫张瑞勤社区中心(下称「中心」)合办口罩缝制和包装活动后,在5月9日再次与中心合办口罩缝制和派发活动;路政署义工队亦参与其中。义工分别负责缝制口罩和派发口罩予西环区内的有需要人士,希望纾缓他们因口罩不足而受到的困扰。
中心邀请了义工长者担当缝纫师傅,教授义工缝制口罩的技巧,让义工得以利用布料亲手缝制出一个又一个手工精致的布口罩。在缝制过程中,长者师傅与义工互相分享和交流经验,实属难得。我虽不擅缝纫,但最终也能学会缝制布口罩,并能藉着派发口罩的活动传递关心。
在疫情下,本署和路政署同事均踊跃参与是次活动。义工在口罩缝制和派发活动中凭着手艺尽显自己对有需要人士的关心,确实令人窝心和感动!
下文载述义工跟大家分享的经验及感受。
总部
技术支援组
行政助理 / 技术秘书 1
徐泳雯
义工心声
上一次用衣车是什么时候呢?大概是中学时上家政课吧!想不到再次用衣车的原因是学造布口罩。
星期六清早,我们来到明爱莫张瑞勤社区中心的活动室,迎接我们的是一台台新簇簇的家庭衣车和一份份由同事在一个星期前剪裁好的布料,还有比我们更早到的义工导师 — Maria老师。
Maria老师原来是一位退休老师,今次义务教导我们制作口罩。她把小外套搭在肩上,给人很有活力的感觉。她先细心地将制作口罩的步骤逐一向我们示范,教我们如何将口罩的面料和底料缝合、如何以不同方法处理耳带部分等等。每一个步骤虽然听起来不是非常复杂,但其实都是老师累积的经验。老师示范完之后,终于到了我们「出场」的时候。
我们几个同事一人一台衣车,开始认真地「车」起来。我初时总是把直线「车」成曲线或斜线,后来经过几次「车」完又拆、拆完又「车」的工序,终于完成一个口罩。看看时间,竟然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完成一个口罩,生产力可说是奇低!就在这个时候,负责派发口罩的同事已经回到中心,加入制作口罩的行列,使活动室霎时变得热闹起来。同事本来全都说不懂得用衣车,但事实并非如此,甚至连男同事「车」起来都有板有眼。在大家的努力下,同事成功制作了一批口罩,派发给区内有需要的市民。
在这个早上,我们好像穿越时空回到以前中学时代上家政课,和同学一起学习使用衣车。原来制作口罩有很大的「疗愈」效果——使用衣车时讲求专注,正好让脑袋放空一下;此外,看见口罩完成,总有莫大的成功感。在此感谢Maria老师和同事,与我一同度过一个很「疗愈」的早上。
排水工程部
工程师
袁佩姗
渠务署义工队今次为了向长者派发亲自制造的各式布口罩,运用了相关的知识及有限的资源缝制出满载爱心的防疫口罩。我们希望凭着爱心走出「疫」境的阴霾,让更多公公婆婆感受到义工队对他们的关怀。
污水工程部
技术主任
李仲恩
能够自己亲手将几块布片「车」成一个完整的口罩,让我获得很大的满足感。当看到公公婆婆收到口罩时的笑脸,我们也感到十分愉快。感谢渠务署义工队安排活动,让我们度过了充实的一天。
排水工程部
技术主任
黄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