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渠務署 - 可持續發展報告 2016-17

年度大事 重點輕描

[報告摘要] [English Version] [简体] [圖像版本] [核實聲明] [回應表格] [主要統計數據]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內容索引] [網頁指南]

首頁 | 署長序言 | 關於本報告 | 海綿城市:適應氣候變化 | 年度大事 重點輕描 | 管治方針 | 渠務署主要職責 | 環境管理 | 關愛員工 | 媒體參與活動 | 持份者參與活動 | 完成目標 |

年度大事 重點輕描之下章節

[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啟用] [全港最大太陽能發電場正式投入運作] [渠務署2016研究及發展論壇] [獎項及殊榮]

渠務署多項重點工程已於本年內相繼竣工並投入運作,當中包括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和小蠔灣污水處理廠太陽能發電場。我們致力在提高城市抗洪排污能力的同時,引入創新元素,務求在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護上取得平衡,以促進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及提升市民生活質素。渠務署全體同事上下一心、眾志成城,積極面對未來的挑戰。我們藉此章節,與各位分享本署於2016-17年內的年度大事。

年度大事 重點輕描

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啟用典禮

2017年3月16日,本署舉行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啟用典禮,宣布容量達60,000立方米(容量相等於24個標準游泳池)的跑馬地地下蓄洪池正式投入使用。「蓄洪拓源 綠建宜居」為是次啟用典禮的主題。「蓄洪拓源」是指蓄洪計劃中的創新設計,包括令蓄洪池更有效地暫存和排放雨水的智能水閘,及全港最大型的地下水及雨水回收重用系統;而「綠建宜居」則指蓄洪計劃中的綠色建築設計及提供的新建休閒空間。在同一片土地下,地下蓄洪池為市民帶來防洪保護的作用,而在地面的綠化空間及蓄洪池的附屬設施亦會對外開放,為公眾提供一個舒適恬靜的休憩空間。

[section4_1_1_large.jpg]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中)、時任發展局局長馬紹祥先生(右三)和本署署長唐嘉鴻先生(左三)一同主持啟用典禮

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於2012年展開,工程包括於跑馬地遊樂場地底興建一個地下蓄洪池、長約650米的箱形暗渠,以及一個抽水量達每秒1.5立方米的雨水泵房。暴雨時,箱形暗渠內的雨水溢流會被引進蓄洪池作暫時儲存,從而減輕下游的水浸風險。計劃分兩期進行,整個計劃投入運作後,跑馬地及鄰近灣仔地區的排洪能力提高至可抵禦50年一遇的暴雨,保障該區市民的生命及其財產。此項工程亦是本港首個結合智能水閘和數據採集與監控系統的防洪工程。整項工程的核準工程預算總值約10億7千萬元。

[section4_1_2_large.jpg]

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鳥瞰圖

融入可持續性元素創新設計實現海綿城市概念

本署在渠務建設上,不斷探索更多對環境及社會可持續發展有促進作用的解決方案,實現海綿城市的概念,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智能水閘(即可調式溢流堰)

作為本港首個結合智能水閘和數據採集與監控系統的防洪工程,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實時監察潮水和蓄洪池內及其上下游箱形暗渠裡的水位,並自動控制水閘開關,確保蓄洪池發揮最大功能。智能水閘可因應實時監察的數據,令暗渠內的雨水溢流能在最適當的時間進入蓄洪池,從而減少蓄洪池所需的設計容量。

在2016年10月19日的一場黑雨中,智能水閘充份發揮其功用,讓蓄洪池適時收集了共27,000立方米的雨水,確保跑馬地及鄰近地區並無發生水浸,於跑馬地馬場及遊樂場舉行的活動亦能如期舉行。

這個創新設計有效降低建築成本和時間,節省操作耗能,做到防洪與環保並重,因而勇奪2012年國際水協東亞區項目創新獎及香港工程師學會「工程創意大獎2012/13」優異獎。

[section4_1_3_large.jpg]

智能水閘的運作原理

水資源採集及回用系統

蓄洪計劃中包括一個嶄新的水資源採集及回用系統,利用興建在蓄洪池及球場底部的底土排水系統採集地下水、球場灌溉水和雨水。這些水資源經處理及消毒後會用作灌溉、沖廁及洗滌之用,循環不息,實現海綿城市中回用雨水的概念。該系統為現時全港規模最大的同類型水資源採集及回用系統,能有效地節省珍貴食水。

[section4_1_4_large.jpg]

採集及回用的水資源用於灌溉球場草地

綠色休憩空間

本署除了在蓄洪計劃中使用環保滲水地磚及太陽能板等綠色建築元素外,亦優化了跑馬地遊樂場內的公眾休憩空間。當中,建於泵房屋頂的綠色小山坡,既可為泵房隔熱亦成為市民的觀景台。此外,我們改變風扇房傳統的方形結構,將其優化為有篷的設計,讓市民在任何天氣亦能舒適地在風扇房外休憩。風扇房和泵房更獲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綠建環評新建建築暫定鉑金級認證。

[section4_1_5_large.jpg]

設有天篷的風扇房

採用新工程合約
提升工程成本效益

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是本署現時最大規模的新工程合約項目。新工程合約講求僱主與承建商以互助互信的合作模式管理工程,設有一個共同管理風險的機制以提早解決工程風險。自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工程開展以來,本署及承建商一直以「一個團隊.一個目標」的精神推動工程。工程團隊摒棄零和思維,共同管理風險,並努力尋求雙嬴方案。工程由2012年9月展開,原定2018年年底完工,但在各方的努力及配合下,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比預期提早一年完工,工程節省了約9,000萬工程費用。

[section4_1_7_large.jpg]

工程團隊在泵房頂草坡大合照

公眾參與活動

為向市民推廣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及加深公眾對工程的了解,我們舉辦多項公眾參與活動,包括嘉年華會、團體參觀、媒體訪問及社區宣傳。

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草上嘉年華會

為與市民進行直接和互動的溝通,以及向大眾介紹工程在跑馬地遊樂場內新建的各種康樂休憩設施,本署在2016年11月5日聯同灣仔區議會、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灣仔民政事務處,在跑馬地遊樂場內合辦草上嘉年華會。嘉年華會除了展示蓄洪計劃的工程模型及資訊外,工程團隊亦準備了各式遊戲攤位及表演節目,讓市民參與其中。在短短的3個半小時內,嘉年華會接待超過2,100名市民。而各持份者,包括鄰近學校、香港賽馬會及香港足球會等的踴躍參與,亦令整個嘉年華會生色不少。

[section4_1_8_large.jpg]

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草上嘉年華會

[section4_1_9_large.jpg]

本署職員透過遊戲向市民介紹蓄洪概念

技術考察

過去一年,多個海外及本地機構到訪蓄洪計劃工地進行技術考察,包括印尼政府、新加坡建設局、深圳市水務局、商界環保協會、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香港工程師學會、香港測量師學會與及其他學術及社區團體等。

[section4_1_10_large.jpg]

2016年8月6日,香港工程師學會到訪

[section4_1_11_large.jpg]

2016年11月3日,深圳市水務局官員參觀團到訪

[section4_1_12_large.jpg]

2017年3月22日,新加坡政府官員參觀團到訪

媒體及社區宣傳

工程團隊在過去一年亦接受了不同媒體採訪,當中包括鳳凰衛視、新華社、中國中央電視台及U周刊等。採訪內容涵蓋了本署的「防洪三招」—截流、蓄洪及疏浚策略,以及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內各種創新元素及特色,包括智能水閘、水資源採集及回用系統,以及綠色設計。詳情可參考第七章 媒體參與活動

此外,透過派發簡訊及參與不同種類的社區活動,亦可加深持份者及公眾對蓄洪計劃的了解。

[section4_1_13_large.jpg]

本署總工程師簡漢成先生接受中央電視台英語新聞頻道訪問

[section4_1_14_large.jpg]

時任高級工程師鄭雅思女士接受新華社訪問

[section4_1_16_large.jpg]

2016年5月10日及24日,工程團隊向學校進行工程簡介

[section4_1_17_large.jpg]

2017年3月5日,工程團隊參與了由香港童軍總會舉辦的嘉年華會

 

[報告摘要] [English Version] [简体] [圖像版本] [核實聲明] [回應表格] [主要統計數據]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內容索引] [網頁指南]

首頁 | 署長序言 | 關於本報告 | 海綿城市:適應氣候變化 | 年度大事 重點輕描 | 管治方針 | 渠務署主要職責 | 環境管理 | 關愛員工 | 媒體參與活動 | 持份者參與活動 | 完成目標 |

(c) 版權所有 2017 請使用微軟IE 8.0 或以上及 1024 x 768 解像度來獲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