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策略及規劃
隨著生活水準普遍提高,市民對防洪措施的期望亦有所提高。因此,渠務署便進行的有關研究,並制定切合本地情況的防洪策略。這些策略主要包括下列各部分:
1 |
防洪標準 |
2 |
長期改善措施 |
3 |
操作和保養 |
4 |
紓緩措施 |
5 |
非工程措施 |
|
大坑東遊樂場的地下蓄洪池
|
由於香港主要河流流域細小及近海,引水至海排放是防洪的最有效方法。雨水經收集後,迅速地由天然或人工排水網絡引入大海。但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仍需要採用其它方法,如蓄洪、抽水或建造排水隧道等。這些是長期改善措施,但經常會配合較小規模的紓緩措施,以應付地區性的問題。再者,排水系統須定期保養,以確保功能正常。
一九九六年,渠務署進行了七項有關「雨水排放整體計劃」的研究,尋求全面解決水浸問題的方法。各項研究的主要目標如下:
1 |
檢討和確定研究區內現有雨水排放系統及有關設施的不足之處;及
|
2 |
建議短期及長期的改善措施,令系統達到現時的防洪標準,並符合日後的需要,同時評估各項措施的可行程度及對交通和環境的影響。 |
|
雨水截流隧道設計概念
|
所有研究已在二○○○年完成,所建議的排水改善方案分類如下:
1 |
加大或更換雨水渠,從而提高現有系統的效能; |
2 |
臨時蓄洪,以減少暴雨高峰期流往下游排水系統的徑流;及 |
3 |
利用引水隧道將上游集水區的雨水改道由別處排出海,而不須流經下游市區。
|
我們成功使用電腦模擬技術,規劃排水系統及評估水浸風險、發展項目對排水狀況的影響及排水改善措施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