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市及週邊地區以前的水浸威脅 元朗位處低地,其高速的都市化令洪水增加,而原有蓄洪作用的洪泛平原及魚塘卻同時消失,以致數十年前建造的元朗明渠無法負荷,遇有特大暴雨時就會發生水浸,令民生大受影響。
|
|
旱流抽水站及充氣堤壩 | |
排水繞道
元朗排水繞道
元朗排水繞道工程的目的,是為元朗市及其周邊的鄉村地區締造一個不再受水患威脅的環境。排水繞道是一條在元朗市以南的大型排水道,總長約3.8公里。它截取了元朗集水區四成雨水,不經元朗市而直接引到錦田河下游,再排出后海灣。此工程方案不需要在元朗市中心大興土木,避免嚴重影響民生及交通,亦符合成本效益。
排水繞道採取了一系列的環保設計。其水流並不是筆直地流出大海,而是經過不同的流域,包括彎曲的河道、淺水池和人工濕地。河底和河岸斜坡上亦廣植不同品種的草本植物,營造一個具有觀賞和生態價值的天然河道。在下游尾段,設有旱流抽水站和充氣堤壩,作用是控制排水繞道的水位和防止下游污染了的河水倒流入排水繞道。
元朗排水繞道的生態保育工作
工程項目本身包括在排水繞道下游附近開拓一片面積達七公頃的人工濕地,並在排水繞道下游建造三個河道生態淺水池。工程又沿著排水繞道及人工濕地完成了大量的綠化工作,包括種植13,000棵喬木、140,000棵灌木和550,000棵草本植物。
人工濕地的主要組成為三個主水池、一個季節性淺水池和一個永久淺水池。此外,濕地內還有碎磚池及蠔殼池、蘆葦圃和一個深水池。排水繞道的旱流經過蠔殼池、碎磚池和蘆葦圃的天然淨化後,流入人工濕地,繼而孕育出一個優美的生態環境,並為依賴濕地生存的野生鳥類、兩棲動物和蜻蜓提供良好的棲息地。
人工濕地在為期一年的保養期後已發展成一個可持續的生態環境,並已於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交由漁農自然護理署作長期專業護養。持續的監察結果顯示濕地內的生物種類現已十分豐富,有超過130個品種的植物在內繁衍,更吸引了不同的鳥類、青蛙、昆蟲和蝙蝠等棲身。
人工濕地的生趣
淺水池及綠化河道
獲得獎勵及認同 在工程推行中,署方一直堅持創新意念,以持續改進服務。在各部門同事數年來不懈的努力與無間的合作下,元朗排水繞道工程在二零零六年完成。工程除了獲得包括其他政府部門、學術團體、環保團體以及公眾人士等各方面的支持和認同外,更在二零零七年公務員優質服務獎勵計劃中榮獲「創新意念獎」冠軍及善用資源獎。 |
|
元朗排水繞道工程項目資料
工程 | 1. 約3.8公里長的排水道(由深涌村伸延至錦田河); 2. 一道充氣堤壩和一個旱流抽水站(在排水道末端); ; 3. 十八條箱形暗渠; 4. 沿排水道的道路,相關的排水和水務工程; 5. 面積達7公頃的人工濕地;及 6. 樹木水草約700,000棵的園藝工程。 |
建造成本 | 港幣四億七仟萬(土木及電機工程) |
集水區面積 | 18.7 平方公里 |
設計流水量 | 每秒317 立方米 |
排水道闊度 | 最上游 : 13米 最下游: 50米 |
旱流抽水站 |
螺絲泵: 3個(直徑1.5米) 旱流量: 每秒0.9立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