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河治理工程
深圳河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深圳經濟特區之間的分界河,發源於深圳市梧桐山牛尾嶺,由東北向西南流入深圳灣,全長37公里,流域面積達312平方公里。它是香港梧桐河、平原河及新田溪流的排放出口,也是深圳市沙灣河、布吉河及福田河的排放出口。兩岸過往經常氾濫成災,對深港兩地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均決心整治深圳河,並成立了聯合治理深圳河工作小組,專責推行這項工程。渠務署與深方在工程規劃、設計及施工方面都保持緊密合作。
整個工程分四期進行,首三期將原有長約18公里的深圳河拉直、擴闊和挖深為13.5公里的新河道。工程除預防水浸外,亦同時改善了河流環境及河道航運情況。第四期工程進一步改善了深圳河流上游4.5公里的自然河流,以提高擬建蓮塘/香園圍管制站附近的防洪標準。
第一期:拉直落馬洲河曲及料壆河曲;
第二期:擴闊和挖深料壆河曲至河口的餘下段落;
第三期:擴闊和挖深料壆河曲上游至平原河匯流處的段落;及
第四期:改善平原河匯流處至白虎山(包括蓮塘/香園圍口岸)一段的河道。
深圳河治理工程第一期和第二期乃新界北區最關鍵的防洪計劃,分別耗資港幣三億元及八點五億元,新河道長9.5公里。這兩項工程已先後於一九九七年及二零零零年竣工,大大提高了從羅湖至後海灣河口一段深圳河的防洪能力,並配合了新界北區其它的上游河道整治,基本消除了該區的水浸威脅。
深圳河治理工程第三期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屬前期工程,將工程範圍內的邊防巡邏路及邊防圍網遷移重建,第二階段屬河道工程,並分三個合同分段建造,主要工程項目包括河道疏浚、局部裁彎取直、築堤護岸護底、改建或加固羅湖鐵路橋、人行老橋、文錦渡橋等五座橋樑、改造東深供水管線及生態環境恢復與綠化工程等。新河道長4公里,耗資港幣六點五億元。
深圳河治理工程第四期分前期重建邊防巡邏路及圍網工程和河道工程,河道工程項目包括擴闊河道、築堤護岸護底、重置羅芳耕作橋、建造容量達8萬立方米的蓄洪湖泊、生態環境恢復和綠化工程等。新河道長4.5公里,耗資港幣約八點四億元。
隨著深圳河治理工程第四期的圓滿完工,深圳河一改她狹窄曲折、雜草叢生的舊貌,換上了新顏。新河道寬闊順直,堤壩連綿整齊,護坡平整流暢,並將防洪標準提高到五十年一遇。
深圳河治理前後
工程前 | 工程後 |
---|---|
羅湖 | 羅湖 |
圓嶺仔 | 圓嶺仔 |
文錦渡橋上游 | 文錦渡橋上游 |
平源河匯流處 | 平源河匯流處 |
蓄洪湖泊 | 蓄洪湖泊 |
羅湖鐵路橋的遷移及保存
原羅湖鐵路橋因治河工程而須重建。因極具歷史價值並可追溯至一九四五年,雙方政府決定將原羅湖鐵路橋作為文物保存,放置於羅湖火車站旁深圳河邊的空地上,讓兩地居民往返時都可以看見,保留集體回憶。
施工期間我們用了整體拖行法,將整條羅湖鐵路橋從原來位置,遷移到最終的位置,使橋體能完整的保留下來,不受施工損害。
羅湖鐵路橋夜景 | 安放在深圳河邊的舊羅湖鐵路橋 |
羅湖鐵路橋的遷移過程 |
建造蓄洪湖泊
治理深圳河第四期工程建造蓄洪湖泊,旨在減少排入現有深圳河下游的洪峰流量。主要建設包括進水溢流堰系統,出水閘和80,000立方米的蓄洪湖泊。採用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來減輕洪水的威脅。
在暴雨期間,蓄洪湖泊將暫時儲存部分上游河流採集的雨水,從而控制下游河道水位。除了提升河道排洪能力之餘,在設計中也加入適當的生態保育元素,並種植濕生植物及加入河畔綠化元素,為動植物提供棲息地,豐富深圳河的生態環境。
項目資料
深圳河治理工程 | 建造費用(百萬港元) | 動工日期 | 完工日期 |
---|---|---|---|
第一期 |
300 |
5/1995 |
1/1997 |
第二期 |
840 |
11/1996 |
6/2000 |
第三期 |
655 | 12/2001 | 11/2006 |
第四期 |
約 840 | 3/2012 | 7/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