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鄉村防洪計劃
前往方法
起點 |
公共交通 / 路徑 |
---|---|
|
巴士 76K, 276B, 976 |
落馬洲公共交通轉車站 |
小巴 78 |
|
步行約13分鐘前往新田雨水泵房 |
終點 |
公共交通 / 路徑 |
---|---|
(同上) |
步行約40分鐘前往落馬洲公共交通轉車站 |
上述交通路線僅供參考,實際所需時間受步速、公共交通路線更新/ 臨時改道安排、天氣及實際路面情况影響而有所不同。
香港部分村落因位處低窪地區,洪水未能藉重力有效地排出主排水系統時,於暴雨時或會出現水浸。為減低水浸對村落的影響,渠務署實施鄉村防洪計劃,興建堤堰、建造雨水泵房及蓄洪池,以便在暴雨期間將雨水暫存及抽走。現正運作的鄉村防洪計劃共有27個,為38條低窪鄉村提供防洪保護。
新田鄉村防洪計劃於1999年完成,目的是減低青龍村、蕃田村、安龍村、新龍村、東鎮圍、永平村及仁壽圍7條低窪村落的水浸風險。計劃覆蓋範圍約510,000 平方米,保護當時約 1,200 戶家庭、3,500 人免受水浸風險。
新田鄉村防洪計劃主要在鄉村四周建造防洪堤,以阻截村外的雨水流入村內,另於村內加建雨水收集系統,將雨水收集和儲存在一個蓄洪池內。蓄洪池面積約16,400平方米,當蓄洪池內的水位上升到預設之高度時,雨水泵房內的水泵會自動開啟,將雨水抽到防洪堤外的排水道排放。
新田雨水泵房共有4台主水泵和一台後備水泵,每台水泵每秒可以抽走2立方米的雨水,總泵水量達每秒8立方米,相等於約4分鐘就可以注滿一個標準游泳池。
新田雨水泵房的水泵全部採用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機 (簡稱: 螺旋泵),因螺旋泵低水頭、高流量的特性,使其常用於香港各類型雨水和污水泵房。螺旋泵設計簡單,可以讓較大型的雜物通過,不用依賴複雜的隔篩系統,大大提高泵房的可靠性。螺旋泵亦會自行調節泵水量,不需要變速裝置,在變速裝置還未普及的年代是一個既簡單又高效的設計。
新田雨水泵房的水泵是全自動運作的,當蓄洪池內的水位上升到預設之高度時,水泵會自動開啟降低蓄洪池內的水位,當水位下降到預設之高度時,水泵會自動關閉。有賴全自動運作的設備,新田雨水泵房不需要職員駐守,職員只需要駐守在中央控制室,利用遙距監察及控制系統監察泵房的運作情況。當發現自動運作未能應付的狀況時,職員才會到泵房進行維修操作,實現以少量人手管理大量設施的現代化運作模式。
新田雨水泵房內更設有新田防洪資訊閣,為學校及社區團體提供預約導賞服務,透過短片、相片、展板及模型,參觀者能更深入了解香港水浸歷史、水浸原因及防洪策略。
渠務署以新田蓄洪池作為首個項目試點,安裝浮式太陽能發電系統及安裝其他太陽能裝置,希望藉此向公眾推廣減碳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設於新田蓄洪池的浮式太陽能發電系統先導計劃,由70塊太陽能光伏板組成,其發電裝機容量約為37千瓦,預計每年發電量可達3萬7千度電。浮式太陽能發電系統利用經過特別設計的浮式平台承托太陽能板,浮式平台的物料亦不含和不會䆁放任何有毒或有害物質。由於此系統運用蓄洪池水面空間,因此不需佔用珍貴的土地資源,還有助抑制蓄洪池內藻類生長和減少碳排放。
此外,為盡量使用現有空間,渠務署在新田雨水泵房內維修平台上及入水口螺旋泵槽上蓋分別安裝可踏式太陽能光伏板系統和柔韌式太陽能光伏板系統。新田雨水泵房及其蓄洪池所安裝的太陽能發電系統 (包括浮式太陽能發電系統、可踏式太陽能光伏板系統和柔韌式太陽能光伏板系統),預計每年發電量可達4萬7千度電,每年可減少約32公噸二氧化碳排放,大約為1,400棵樹的除碳量。
新田蓄洪池鄰近米埔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吸引大量鳥類。雖然新田蓄洪池位於鳥類豐富的區域內,但為了吸引鳥類留在蓄洪池棲息、停留或休息,渠務署於新田蓄洪池內建成一個生態浮島,為雀鳥提供一個歇息的地方,豐富蓄洪池的生態環境。
生態浮島面積約100平方米。主體組件結構約0.5米厚,由聚酯纖維層、植物纖維層和EVA膠浮力層組成,浮島外層用土工布包裹。生態浮島上會種植開花植物,於水中營造適合雀鳥停留及棲息的地方,改善生態,同時亦可以提供蜜源吸引蝴蝶和蜻蜓,提高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