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
立即體驗360度虛擬實境導覽!
想深入地底了解更多本港首個結合智能水閘及數據採集與監控系統的防洪工程?
馬上點擊下方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圖片進入虛擬實境導覽,隨時隨地360度全方位體驗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的運作和特色。
在 2000 年8月、2006 年4月和2008 年6月發生特大暴雨期間,跑馬地和鄰近區域,包括成和道、黃泥涌道、摩利臣山道、立德里、跑馬地馬場和跑馬地遊樂場,均曾發生嚴重水浸。在這些交通繁忙和人口稠密的地方,如以傳統方案改善防洪能力,需大規模加建或擴大地下排水渠,當中會涉及大量掘路工程,對公眾及商業活動造成滋擾,而密集的地下公用設施亦會影響傳統方案的可行性。
有見及此,渠務署於2012年開展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建造工程,工程包括於跑馬地遊樂場地底興建一個容量6萬立方米,相等於24個標準游泳池的地下蓄洪池、長約650米的箱形暗渠,以及一個抽水量達每秒1.5立方米的雨水泵房。地下蓄洪池可於特大暴雨期間暫存從該遊樂場和上游集水區所收集的部分雨水,減低流經下游雨水排放系統的高峯流量。暴雨過後,暫存在蓄洪池內雨水便會透過自然回流及水泵經下游雨水排放系統順勢而下排出大海,大大減低灣仔及跑馬地低窪地區的水浸風險。計劃分兩期進行,分別於2015年及2017年投入運作。
跑馬地地下蓄洪池是本港首個結合智能水閘及數據採集與監控系統的防洪工程,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實時監察潮水和蓄洪池內及其上下游箱形暗渠裡的水位,並自動控制水閘開關,確保蓄洪池發揮最大功能。智能水閘可因應實時監察的數據,令箱形暗渠內的雨水能在最適當的時間進入蓄洪池。
對比傳統的固定式溢流堰,這個設計可避免暗渠過早或過遲溢流到蓄洪池,確保蓄洪池發揮最大功能,藉此減少蓄洪池所需的設計容量。此外,蓄洪池採用了淺缸設計,隨着暴雨過後下游暗渠水位下降,智能水閘可進一步開啟,讓蓄洪池內約三分之一的雨水能以自然回流形式往暗渠排放,減少以水泵抽排的需要。
這個創新設計有效降低建築成本和時間,節省操作耗能,做到防洪與環保並重,因而勇奪2012年國際水協會項目創新大獎東亞地區(規劃組別)大獎及香港工程師學會「工程創意大獎2012/2013」建造組別優異獎。
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風扇房內置兩台抽風扇, 1小時能為蓄洪池換氣兩次,確保蓄洪池在進行定期維修時有充足的鮮風供應。
為促進香港的可持續發展,除了在風扇房上蓋加設太陽能電池板,提供可再生能源,風扇房傳統的方形結構被優化為有篷的設計,讓市民在任何天氣亦能舒適地在風扇房外休憩。風扇房的外牆裝飾木有助增加建築物的美感,旁邊設有休憩用地,供公眾使用。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風扇房和泵房更獲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綠建環評新建建築最終鉑金級認證。
風扇房亦設有多媒體介紹渠務署防洪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整體工作。訪客可透過風扇房內的模型展覽、短片介紹、互動遊戲等認識更多關於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的資料。
歡迎學校及團體預約參觀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有關詳情,請瀏覽以下網頁:
有關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詳細資料,請瀏覽以下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