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河道 上善若水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滋养万物,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水,不与万物相争,能包容万物,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渠务署近年致力发展新意念,期望如「上善若水」般,优化排洪除污工作,提升市民生活质素,并尝试不同创新技术,顺应环境,将渠务设施融入社区。在设计河道时,我们引入活化水体概念,善用水的特质。
活化河道 创新理念
我们以具经济效益及合乎生态的方式,提升排洪服务并引进具绿化和生态保育元素的可持续排水系统,包括种植多样植物及营造天然溪涧环境,以保育河道生态系统及促进生物繁衍,增加河道生物多样性。总括而言, 除有效排水外,我们致力活化河道,并加入绿化元素、美化景观、促进生物多样性及亲水和近水活动等目标,务求建设可持续排水设施,以营造更美好的居住环境。
活化河道的元素
我们周详规划每段河道的特色,令排水设施与其他用地充分融合,并加强社区联系,实行一地多用,营造美好居住环境。以下例子概述本署活化河道的理念、设计及成效。
蚝涌河和林村河上游河道改善工程
本署工程师更引入多个生态保育元素,为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营造天然溪涧环境,使河溪生态更多元化。以林村河为例,石笼河岸及天然河床的植物蓬勃茂盛,维持该河道原来水质及生物多样性。林村河上游工程完成后,本署委聘生态学专家进行长达4年的生态监察。2017年的结果显示,鸟类、鱼类及蜻蜓的品种数量均恢复至工程前水平,而林村河稀有品种-香港瘰螈的数量更胜从前,由工程前基线监测所得的200多条,至最近录得超过600条。可见工程团队的保育工作卓有成效,成绩令人鼓舞。
启德河改善工程
启德河旧称启德明渠,总长约2.4公里,是东九龙其中一条主要排洪渠道。由于城市发展及极端天气影响,彩虹道在暴雨期间曾出现严重水浸,影响附近居民生活。由于该渠未达现行防洪标准,本署分阶段改善黄大仙区内长1.1公里的渠段。工程开展前,本署联同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规划署进行两阶段的「共建启德河」公众参与活动,确立改善工程的设计原则:以排洪为先、尽量不覆盖河道,以及将启德明渠活化成本港首条市区绿化河道走廊-启德河。
工程于2011年10月分阶段展开,预计2018年完成,整项工程的核准工程预算费用约为28亿元。
启德河(黄大仙段)工程前后风貌
渠务署亦把握机遇,一并优化该处的城市景观,为市民提供休憩景点,以改善居住环境。启德河改善工程因此加入不同绿化及生态元素,将启德河活化成市区绿化河道走廊,展现河道与邻近地区的紧密连系。启德河经活化后,我们更经常见到雀鸟及游鱼于该河道栖息。
工程于2011年10月分阶段展开,预计2018年完成,整项工程的核准工程预算费用约为28亿元。
展望未来
除了在现有排水工程引入活化河道概念,本署在新发展区的排水规划中亦加入活化水体意念,为市民提供更美好的居住环境。经活化的市区河道及明渠可提供更多公共空间,让市民走近河道,在河边漫步、缓跑、以及踏单车等,进行各种近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