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6年度,又是渠務署碩果豐收的一年。各項污水和防洪工程均進展順利,而「淨化海港計劃第二期甲」設施更於2015年12月全面啟用,著實令人振奮!
「淨化海港 建構好生活」
我們將今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的標題定為「淨化海港.建構好生活」,正正是要道出部門上下一心保護海港的使命和決心。
「淨化海港計劃」是香港歷來最龐大的環保基建項目,兩期工程歷經二十年建造,總費用高達258億元。工程利用超卓技術突破限制,在深達海平面以下160米建造合共超過44公里長的深層污水隧道,並在昂船洲污水處理廠原址提升廠房的污水處理量至每年九億立方米,足以為超過五百萬人處理污水。「淨化海港計劃」因此於2013年獲香港工程師學會譽為「21世紀香港十大傑出工程項目」之一,而近年亦屢獲國際專業機構頒發工程獎項1。
早於1994年,我已有幸開始參與「淨化海港計劃第一期」的工作。當年,工程團隊在地面須突破原址擴建昂船洲污水處理廠的困難,同時要在極端複雜多變的地底開挖深層隧道。過程雖然極其艱巨,但我們憑藉群策群力、迎難而上的精神,第一期工程最終於2001年完竣。轉眼十多年,「淨化海港計劃第二期甲」順利走過規劃、設計、施工、試行運作等里程碑,我亦回到渠務署並親身見證工程設施全面投入運作。我想特別指出,兩期工程橫跨10個區議會的範圍,包括西貢、觀塘、九龍城、油尖旺、葵青、東區、灣仔、中西區、南區及深水埗;我們由始至終用心聆聽市民意見、盡力回應關注,有賴所有持份者對「淨化海港計劃」的支持和包容,令工程順利完成。
現時維港兩岸的污水已全部經深層污水隧道收集至昂船洲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消毒,然後離岸排放至維港以西海域。經過政府多年努力,海港水質日益改善,停辦超過30年的維港渡海泳亦已於2011年復辦,而以往因水質欠佳而關閉的泳灘亦已先後重開。污水自此不再流入維港、其水質得到進一步改善,將有助成就2015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推廣親水文化及近水活動的願景,為香港市民「建構好生活」!
防洪有道 活化水體
我們也在防洪和活化水體方面有長足的進展。年內,我們剔除了上水丙崗及大埔南華莆兩個水浸黑點,全港水浸黑點減至8個。我們會再接再厲,繼續推展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當中包括治理深圳河第四期工程、啟德河改善工程及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我們同時正檢討各區的雨水排放整體計劃,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而東、西九龍的檢討研究亦已於本年度完成。
我在此特別一提,渠務署在提升河道排洪能力之餘,亦在設計中加入適當的生態保育元素,為市民營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舉例而言,啟德河改善工程正正呈現了「藍綠建設」的理念,項目完成後將既展現「藍」色水體,亦同時以「綠」化景觀令河道融入社區環境之中。就此,我們於去年發布《河道設計的環境和生態考慮指引》,與業界分享活化水體的經驗。
精益求精 邁步向前
渠務署致力推動環保,並把環保理念套用至設施營運之中。我們繼續在多個污水處理設施中應用國際能源管理系統,而年內完成碳審計的污水處理廠亦增至8間。我們同時透過提升廠房設施、建造綠化天台、利用生物氣發電、採用節能設備,以及安裝太陽能板等,進一步節能減排。2015年年底, 渠務署九龍城一、二號污水泵房榮獲「綠建環評新建建築」的最高評級-鉑金級,是首個獲此殊榮的政府基建設施!
要成功落實以上各項工作,必須依賴我們的最強後盾-渠務署每一位員工。員工是部門最重要的資產,所以我們一直積極為員工提供培訓,以提升其知識技能及專業服務水平;我們亦十分關注員工及合作夥伴的職業安全健康,不時舉辦工地考察活動和經驗分享會,以利營造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
轉眼間,渠務署服務香港市民,已悄然進入第28個年頭。未來,我們在工程項目、設施營運及應對氣候變化各方面,將繼續克盡己任、積極面對各項挑戰。我深信,部門上下一心,憑藉以「以客為本、優質服務、勇於承擔、群策群力」的信念,必能克服所有困難,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渠務署署長
唐嘉鴻
2016年11月
(1) | 2016年全球水獎之「年度污水處理專案卓越大獎」及2016年英國建造業大獎之「年度國際工程項目高度讚揚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