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工程、两个成果」:防洪 · 惜水
渠务署过往采用「防洪三招」的策略—即「上游截流」、「中游蓄洪」、「下游疏浚」,解决市区水浸问题。但水塘间转运隧道计划的独特之处,在于工程建造了一条隧道,但却不是利用来「截流」,而是达至「蓄洪」,巧妙地腾出九龙副水塘的储水空间作蓄洪之用,以减低深水埗、长沙湾、荔枝角一带的水浸风险。转运隧道巧妙地腾出九龙副水塘的储水空作蓄洪之用。
防洪 – 透过预先将九龙水塘群收集的部分地面径流转运至下城门水塘,为九龙副水塘腾出约35万立方米(约为150个标准泳池)的蓄洪空间,从而减少暴雨期间地面径流流入下游市区,改善深水埗、长沙湾和荔枝角地区的防洪能力。
惜水 – 九龙副水塘的进水口设置了智能水闸,透过实时监测下城门水塘水位的数据,控制水塘间转运隧道的流量,务求在大雨期间接收更多由集水区流入的雨水,减少九龙副水塘的溢流机会。这项工程预计平均每年可额外收集约340万立方米食水,大约相等于1,360个标准泳池的容量。
水塘间转运隧道计划能达至防洪和惜水的双重目的。保障市民生命财产之余,亦可保存珍贵的水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种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