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渠務署 - 可持續發展報告 2018-19

節能減排 促進香港可持續發展

[報告全文] [English Version] [简体] [ 圖像版本] [網頁指南]

首頁 | 關於本報告 | 署長序言 | 節能減排 促進香港可持續發展 | 年度大事 重點輕描 | 管治方針 | 渠務署主要職責 | 環境管理 | 關愛員工 | 持份者參與活動

節能減排 促進香港可持續發展

溫室氣體排放持續上升,加劇了全球暖化和氣候變化。有見及此,渠務署自2007年起參與由環境局成立的氣候 變化跨部門工作小組,制訂適應氣候變化的政策和措施,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和應對氣候變化。政府在2017年 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和(《行動藍圖》),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本署積極配合推行節能措 施,並投放額外資源,大力推動並廣泛應用可再生能源科技於現有和全新的設施上,以減少碳排放和保護環境, 達至可持續發展。可再生能源系統所產生的電能和熱能,會供應給本署廠房內的設施使用。另外,本署會繼續 致力應用不同技術善用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水力能和生物氣。

節能和採用可再生能源措施

目前,本署廠房的可再生能源設施每年生產超過2,800萬度電,約佔本署能源 需求量9%。從成效角度來看,本署目前每年的可再生能源產量相當於5,600 個家庭的能源消耗量,並可減少約19,60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此外,本署在2017-18年度和2018-19年度共獲得2億4,800萬元的資本撥款,以推 行12個主要可再生能源項目,每年合共可生產600萬度電。本署已展開這些項 目的建設工程。另外,渠務署會繼續優化各污水處理廠和污水泵房的運作,包 括利用更佳的節能設備取代老化設備以節省能源。更新項目包括更換廠房的鼓 風機、照明系統、泵和隔篩等。本署2018-19年的耗電量約為3億1,500萬度電, 我們期望透過推行可再生能源項目和節能措施,可在2024-25年度或之前,將 用電容量減少約4%。本署現正努力達成這目標。

太陽能-污水處理設施裝設太陽能光伏板

本署多年來一直致力在各污水處理廠和污水泵房的戶外空間安裝太陽能光伏 系統。截至2019年3月底,我們已在轄下主要設施,包括沙田污水處理廠、元朗 污水處理廠、石湖墟污水處理廠和昂船洲污水處理廠等,共15所污水處理廠和 13所污水泵房,安裝太陽能光伏板,以盡量利用廠房空間收集太陽能。當中, 在2016年年底投入服務的小蠔灣污水處理廠太陽能發電場由超過4,200塊多晶 硅太陽能光伏板組成,每年發電量可達110萬度電,是目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 府設施中規模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系統。2018-19年度,本署光伏系統的總發電 量約為112萬度電。

水力發電-昂船洲污水處理廠水力渦輪發電系統

隨着淨化海港計劃第二期甲正式啟用,我們在昂船洲污水處理廠安裝水力渦輪 發電系統,利用流動污水的液壓能量推動渦輪機,繼而產生電力供廠內設施使 用。該發電設施屬全自動運作,電腦系統會因應污水處理廠每日的污水流量, 自動調節發電機的轉速,以提升輸出功率。該系統於2018年10月啟用,設計容 量達23千瓦,預計每年可生產高達12萬度電,不單有助節省電費開支,還善用 水力減少碳排放。由於此項目成效顯著,我們正計劃於昂船洲污水處理廠安裝 第二組水力渦輪發電系統。

轉廢為能

污水處理過程產生的污泥會在厭氧消化期間釋出生物氣。生物氣約含65%甲烷 (其餘成分主要為二氧化碳),屬於可再生能源。我們利用電熱聯供發電機和渦 輪發動機燃燒生物氣,生產電能和熱能供廠房使用。2018-19年度,沙田、大埔 和石湖墟污水處理廠共5台電熱聯供發電機的總發電容量約為3.6兆瓦;而沙田 和元朗污水處理廠2台渦輪發動機的總發電容量則為280千瓦。年內,各污水處 理廠的生物氣總發電量相等於約2,700萬度電。

展望-廚餘與污泥共消化

《2016年施政報告》宣布,大埔污水處理廠自2019年起進行「共消化」試驗計 劃,每日處理50公噸廚餘及污泥。試驗計劃包括在大埔污水處理廠附近船灣滲 濾液預處理廠興建一個處理量達50公噸的廚餘預處理廠,以及進行運作試驗工 作。本署和環保署攜手推行有關試驗計劃。

計劃下,環保署的工程包括建造廚餘預處理廠。在此,廚餘會先去除雜質,再搗 碎變成廚餘漿。至於本署工程則包括改建接收廚餘的指定厭氧消化缸。改建工 程包括把缸內的混合器更換為可把較高固體含量的廚餘與污泥混合物均勻攪 拌的新混合器。試驗計劃已於2019年9月開始。其間,環保署負責收集、運送、 預處理和泵送廚餘至大埔污水處理廠內指定的厭氧消化缸。本署則負責操作消 化缸和利用生物氣生產熱能和電力,供污水處理廠使用。

大埔污水處理廠50公噸「共消化」試驗計劃

本署只須12個月便完成「共消化」試驗計劃下的指定厭氧消化缸改建工程。由於 廚餘預處理設施鄰近污水處理廠,「共消化」試驗計劃可達至 一址兩用和共同 處理。消化缸中的微生物能否有效降解有機物取決於缸中的養分平衡。與單獨 消化相比,「共消化」可提高降解效率,從而減少固體量和增加生物氣產量。在 香港,消化後的污泥經脫水後會運往[源• 區],作為焚化過程中的燃料,其間產 生的熱能會被回收及轉化為電力。焚燒過程中,脫水後的消化物會變成灰燼, 其體積減少約九成,有助節省珍貴的堆填區空間。

 

[報告全文] [English Version] [简体] [ 圖像版本] [網頁指南]

首頁 | 關於本報告 | 署長序言 | 節能減排 促進香港可持續發展 | 年度大事 重點輕描 | 管治方針 | 渠務署主要職責 | 環境管理 | 關愛員工 | 持份者參與活動

(c) 版權所有 2020 請使用微軟IE 10.0 或以上及 1024 x 768 解像度來獲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