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闊後蠔涌河道
工程計劃說明
工程計劃的背景
蠔涌河改善工程是工程項目編號4120CD「西貢雨水排放系統改善計劃的一部份,該項目的費用約為1.6億元。工程合約於2007年3月展開並在2009年10月完成。
生態保育措施的重點
我們把蠔涌河的南岸後移,使河道擴闊,以緩減水浸風險。我們把新的生態保育元素引入本工程計劃,使生境和河溪生態更多元化。
河岸牆洞—「溪內庇護位」
在河岸牆的浪濺區設置牆洞,在蠔涌河水位高漲時,讓魚類、無脊椎動物和其他水生動物躲避。蠔涌河設有多個庇護位,設計不同,有獨立洞穴,亦有多個可互通的牆洞。
魚梯
魚梯的原來設計是在混凝土斜道鋪上排列整齊的石頭,讓魚類游過河中一個風水堰。不過,為盡量加強魚梯的生態功能,我們把魚梯設計修訂,改為隨意放置卵石和石塊。雖然新設計的建造較為困難,但可產生更多漣漪和水窪,以及不規則的水流模式,模擬天然溪澗水流的環境,供魚和遷徙性無脊椎動植物游過,例如與大閘蟹屬同一科的日本絨螫蟹。
在河床兩旁堆砌石塊—「折流堤」
折流堤由石塊堆砌而成,與河岸牆成斜角,長度由2 米至約4米不等。設置折流堤的目的,是令水流方向和流速改變,並產生水深不同的地帶,藉此創造微生境,並使河岸一帶更多樣化,供各類物種生長。
為雀鳥和海龜保留河中的大石
按本工程計劃,擴闊蠔涌河,目的是增加河流流量。工程進行期間,位於原來河岸的多塊大石獲保留原處,不予移走。我們認為此舉對河流流量的影響有限,又可為海龜和雀鳥等物種提供休息點。
採用自然河床底層
本工程計劃的環境影響評估規定,須在蠔涌河的擴闊部分採用自然河床底層,擴闊部分所佔面積約為7,750平方米。這可維持天然的河底生境,並有助增加河流的生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