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

保護市民免受水浸威脅一直是渠務署的主要任務。因此,我們竭盡所能,確保我們的雨水排放系統能時刻保持一級水準,與時並進。

 
概要

過去一年,我們持續致力改善雨水排放系統、加強防洪措施、檢討和更新雨水排放整體計劃,同時因應香港不斷變化的排洪需求,籌劃有效對策。

在市區,我們現正施行一系列總造價達96億元的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進度理想,其中包括港島西、荃灣及茘枝角雨水排放隧道。這些工程竣工後,可截取高地的雨水,大大提高荃灣、西九龍及港島北的防洪水平。其他地區如黃大仙區的啓德河改善工程已於二零一零年分階段展開。

在新界,自一九九七年起,我們亦已開展了一系列總造價達128億元的大型防洪工程。工程範圍覆蓋逾100公里的河道治理工程及27個鄉村防洪計劃。(詳細防洪工程計劃載於附錄A,工程地點載於附錄B。)

本年度內,我們亦積極展開多項大型項目,包括:於跑馬地興建本港第二個地下蓄洪池,工程現正在設計階段;二零一一年年底前開始詳細檢視約在十年前完成的西九龍及東九龍的雨水排放整體計劃,以及制定位於元朗和北區七個集水區的雨水排放改善措施。

防範勝於未然。二零一零至二零一一年年度內在操作及維修保養方面,我們的員工定期進行雨水系統巡查、清沙及維修等預防工作,所覆蓋的排水渠及河道超過2273公里,耗資1.12億元。(詳情載於附錄C。)

經過我們的不斷努力,同時隨著多項防洪工程相繼完竣,餘下的主要水浸黑點已被消除,現只餘下16個較輕微的。我們會繼續密切監察這些水浸黑點在暴雨下的情況,並期望在其他改善工程完成後逐一消除。
 
 
 
整體來說,二零一零至二零一一年年度的工作進展順利,並取得成果。然而,年度內的天氣不穩定,温差大及降雨量不平均。二零一零年七月,香港天文台曾經發出兩次黑色暴雨警告信號。七月二十二日的黑色暴雨引起的洪水泛濫,導致大埔沙埔仔村與上水營盤村各有一名村民不幸身亡及大量財物損失。意外提醒我們需盡快完成大埔河上游及營盤河的改善工程。此外,我們聯同香港天文台及民政事務總署為沙埔仔村村民提供「區域性雨量通報系統」及臨時庇護中心,直至大埔河上游河道改善工程完成為止。

二零一零年內,香港曾經分別發出17次黃色、7次紅色及2次黑色暴雨警告信號。雖然上半年雨量較少,錄得較正常低16%的降雨量,但二月份卻錄得打破同月單日雨量紀錄的94.1毫米。另外,由於九月份兩個熱帶氣旋帶來雨水,二零一零年全年總雨量是2371.7毫米,與正常的全年數值相若。
 
 
新界的防洪工作

新界區的低窪地勢、排洪設施不足及迅速的城市發展等,一直是我們多年來制定防洪策略的考慮因素。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本署已陸續完成了總長約79公里的排水道,以便有效地收集和排放雨水。鄉村防洪計劃保障35條總面積達240公頃的低窪村落及村內超過三萬名居民免受水浸威脅。我們會繼續進行相關防洪工程。

在新界北部,本署現正為深圳河上游河段(平原河至白虎山一段)的河道治理工程進行詳細設計工作,以配合蓮塘/香園圍新口岸的發展。預計工程將於二零一三年展開,並於二零一七年完竣。
 
 
新界西北部的天水圍、元朗和錦田經常出現水浸問題,經過我們的河道治理工程,情況得以大幅改善。已完成治理工程的主要排水河道包括錦田河、天水圍河、牛潭尾河、新田東河及元朗排水繞道。

為評估和更新於一九九八年及一九九九年分別完成的元朗區雨水排放整體計劃和新界北區雨水排放整體計劃,我們於二零零八年為元朗及北區的雨水排放整體計劃展開檢討研究,以進一步改善區內七個集水區的防洪措施。

研究範圍的七個集水區分別為元朗、天水圍、流浮山、新田、上水、打鼓嶺及沙頭角。我們現正制定應對方案,並將於徵詢相關政府部門、環保團體及公眾意見後,作出適當的建議,以完善有關防洪方案。研究預計於二零一一年年底完成。

新界其他地區如大埔,受排水系統不足或天然地勢低窪的影響,一直是我們關注的地區。改善大埔林村河和桐梓路等地區的排水工程,在我們密切監督下,現正進展順利。
 
 
市區的防洪工作

由於市區人口稠密,需要採取截然不同的防洪策略。我們籌劃蓄洪池、雨水泵房及利用雨水排放隧道把雨水分流,務求減少工程對附近交通的影響。

在港島區,我們決定於跑馬地馬場中央的遊樂場興建地下蓄洪池,以解決黃泥涌道、天樂里、立德里和摩利臣山道一帶的水浸問題。此工程計劃現已進入設計階段。

全長11公里的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工程如期展開,可望紓緩港島北部水浸威脅。隧道鑽挖工程已於二零一一年一月完竣,餘下的連接隧道鑽爆工程仍繼續進行。這項工程於二零一二至二零一三年年度完成後,雨水排放隧道可將港島半山,由大坑至堅尼地城以上之集水區內的雨水截取和排放到數碼港附近的海域,從而減少流向上環、中環、金鐘及灣仔等下游地區。

在九龍區,除了黃大仙啓德河的改善工程外,我們現正在茘枝角及荃灣興建雨水排放隧道。茘枝角雨水排放隧道全長3.7公里、直徑4.9米,造價為17億元。隧道採用先進的泥漿加壓式鑽挖機建造。分支隧道的鑽挖工作已於二零一一年一月完成,主隧道預期於二零一一年年底竣工。整個項目計劃於二零一二年完成,以紓緩荔枝角、長沙灣及深水埗一帶的水浸威脅。

荃灣雨水排放隧道工程亦進展良好,該雨水排放隧道全長5.1公里、直徑6.5米,造價為13億元。雨水排放隧道於二零一二至二零一三年年度完成後可紓緩荃灣及葵涌一帶的水浸威脅。
 
  雨水排放隧道的內部情況 連接隧道的爆破工作
 
 
因地制宜的創新措施
跑馬地地下蓄洪池

我們以既創新又務實的防洪方案,計劃在跑馬地馬場的遊樂場之下,興建一個地底蓄洪池。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是繼二零零四年為解決旺角區水浸問題的大坑東蓄洪池計劃後的第二個地下蓄洪池。跑馬地蓄洪池貯水量達六萬立方米,並配置箱形暗渠和泵水設施。該計劃現已進入設計階段,工程預計於二零一二年年中展開,並於二零一八年年初完成。工程將分兩期施工,第一期將興建半個地下蓄洪池、泵房和箱形暗渠。第一期計劃可望於二零一五年年初啓用。
已竣工的大坑東蓄洪池計劃的地面泵房(左)和地下蓄洪池(右)
 
西九龍及東九龍雨水排放整體計劃檢討

氣候變化及土地用途改變促使我們有必要為西九龍及東九龍分別檢討十多年前制定的雨水排放整體計劃。我們將於二零一一年年底及二零一二年年初分別對以上兩個雨水排放整體計劃進行詳細檢討,以評估過去各項渠務改善工程的成效。研究會考慮土地用途規劃的改變及大型基建發展,並建議有需要的修正措施。


  上環雨水泵房的休憩用地及海濱長廊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