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在政府過去多年的努力下,香港大部分地區已有相當的防洪保護,只是新界北部的天然洪氾平原和低窪地方仍會發生水浸。而且,一些如西九龍的舊區,由於多年前建造的系統排水能力不足,亦經常發生水浸。

為解決水浸問題,渠務署現正在新界進行一系列的工程,包括總造價達一百零七億元的河道治理工程和鄉村防洪計劃,並在西九龍施行造價三十五億元的市區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以便大幅提高這些地方的排洪能力。自一九九七年,我們在新界北部地區完成了約60公里的河道工程,並有25個鄉村防洪抽水計劃在運作當中,大大紓緩了新界北及新界西北的水浸情況。自一九九五年,我們在市區及郊區地方共消除了87個水浸黑點。

為加強改善水浸情況,我們現正策劃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的整體計劃,目的是為全港提供高標準的防洪水平,以滿足社區將來的需求。


二○○五至○六年內發生的水浸事件

二○○五年全年共錄得約3 215毫米的雨量紀錄,比平均2 214毫米的降雨量遠遠高出約45%。年內,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共懸掛過16次。而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只有在二○○五年六月二十四日早上懸掛過一次,並影響新界北部、東九龍及港島西區,其中以上環的永樂街和堅尼地城的士美非路尤為嚴重。而上水、大埔和打鼓嶺一帶亦出現輕微的水浸。

由於上環和士美非路的嚴重水浸事件引起公眾的關注,我們遂展開一連串的措施,以紓緩上環的水浸危機。在二○○六年三月,我們展開了雨水截流渠的建造工程;並於同年七月興建上環抽水站,預計有關工程可於二○○九年完工。在工程尚在進行的期間,我們會以短訊或話音形式,通知上環一帶的居民和商戶有關水浸資訊,以減輕他們因水浸所造成的損失。

此外,由於士美非路的U型排水渠在暴雨期間出現洪水上湧,為解決此問題,我們已在排水渠的上游增建多道欄柵。另外,待香港西隧道工程中的排水系統在二○一一年建成後,該條U型排水渠所收集的雨水,有逾一半之流量會轉送到新建的排水系統。


新界的防洪工作

政府現正展開多項大型的防洪工程,以解決新界北和新界西北的水浸問題,工程造價約八十八億元。
在新界北,我們已完成約二十四億元的防洪工程,另有八億元的防洪工程在進行中。此外,我們亦有九億元的排水系統改善工程正於策劃和設計階段。在新界西北,已完成的工程約三十八億元,而在施工中和正在策劃和設計階段的工程則分別佔約六億元和三億元。

新界的防洪工程大致可分為兩大類:興建排水道匯集和輸送洪水入大海,以及建造鄉村防洪抽水計劃,以保護低窪地區的村落。

隨著近年若干排水道完成,新界的水浸情況,特別是新界北部的羅湖、河上鄉、燕崗和天平山,以及新界西北的天水圍、元朗和錦田的水浸情況已有顯著改善。以往狹窄多彎的天然水道一旦出現泛濫,新界的洪氾平原便不時會出現水深1至1.5米的水浸。現時在這些易受水浸地區成千上萬的居民已得以免受水浸的威脅。

至於在洪氾平原內的低窪村落,我們已完成了25個鄉村防洪抽水計劃,使33條村落免受水浸威脅。現時居於超過240公頃低窪地區村落的三萬居民已受到保護。

在新界北部,平原河修復工程經已竣工,而治理深圳河計劃第3階段工程則進展順利。待深圳河治理工程完成後,新界北部最後的一個嚴重水浸黑點老鼠嶺的水浸情況將可大為改善。

在新界西北,元朗排水繞道、新田東主排水道,以及米埔老圍/米埔新村的鄉村防洪抽水計劃的建造工程均已完成。大橋和水邊村的鄉村防洪抽水計劃亦進展良好。

我們現正著手策劃在屯門、沙田、大埔、荃灣及大嶼山等地區的排水系統的工程。



市區的防洪工作

市區的防洪工程主要包括改善雨水排放網絡的流量,以便有效率地匯集和輸送雨水。在特別情況下,我們會利用創新的方法例如蓄洪池、抽水站或把洪水分流的方式,以縮減那些可能對交通造成滋擾或與地下公用設施相阻的工程範圍。

在西九龍,我們正進行全面的雨水排放改善工程計劃,造價為三十五億元。當中,長約34公里的雨水渠已經建成。在「西九龍雨水排放改善工程計劃」第3階段,長約12公里的雨水渠的建造工程正進行中,預計可於二○○七年完成。荔枝角建造雨水轉運計劃暫定於二○○八年展開,二○一一年完成,展開此計劃的主要原因是該區一帶容易受到毗鄰地方的地面徑流,以及九龍區水塘潛在溢流造成的水浸風險影響。

我們亦為港島北部和東九龍一些易受水浸地區策劃雨水排放改善工程,造價約二十九億元。為減少挖掘壕坑對這些地方的居民及道路交通的滋擾,我們計劃建造雨水排放隧道,把雨水引到別的地方,以紓緩現時排水量已告不足的排水系統的壓力。

減少水浸黑點

渠務署自一九九四年已鑑定超過一百個水浸黑點。這些黑點全部在我們嚴密的監察下,而我們亦已採取改善措施以消除水浸的風險。去年,我們已成功消除了五個水浸黑點。自一九九五年至今,我們在市區及郊區地方共消除了87個水浸黑點。隨著多項大型防洪工程相繼完工,部分水浸黑點及易受水浸影響的地區,其水浸情況已得到明顯改善。以下的圖表概括了有關的改善進程。


治理上環低窪地區水浸工程

中上環區的永樂街是一個知名的水浸黑點。於二○○五年六月二十四日及二○○六年二月二十七日的兩宗水浸事件影響了該區的商戶及住戶和引起公眾的關注。


永樂街位於上環的低窪地區,最低路面為主水平基準面2.64米。於二○○五年六月二十四日早上約十時在紅色暴雨警告的情況下,港島西區錄得最高雨量為每小時112亳米;剛巧大潮升高至約主水平基準面2.36米;因此,大量的雨水不能有效地排放出海而造成水浸,最高水深約為0.6米。另一次較近期的水浸事件發生在二○○六年二月二十七日晚上約十時,當時出現大潮及大風泊岸的情況,把潮水推高到約主水平基準面2.84米;海水倒灌形成浪潮式的水浸,最高水深約為0.2米。


放大

為減低水浸對市民的影響,我們已對該低窪地區的雨水渠道加強巡查和作預防性的清理;於惡劣天氣或大潮時派出緊急應變小組到現場處理有關水浸及渠務投訴事宜。渠務署亦已於二○○六年四月初向關注水浸人士在水浸高危時提供水浸短訊服務,以其作出準備減低水浸的影響。該服務於二○○六年五月十七日發揮了預期的效果。

作為長期解決該水浸問題的措施,渠務署將在永樂街上游的樂古道及皇后大道中興建截流渠,把現時上游的雨水截流改道,預計工程可於二○○八年完成。為解決該地因大潮而引起的水浸問題,我們亦將在上環中港道海旁建做一個雨水抽水站。當工程於二○○九年完成時,即使遇上大潮,永樂街低窪地帶的防洪能力亦足以扺禦50年一遇大雨。